刘东生:87高龄不服老

  • 48
  • 创建于 2004-11-05
  • 1375
〔11月4日 研究生记者团何仲太报道〕 1991年,他73岁时参加了南极考察队;1996年,他78岁高龄时又去了北极的斯瓦巴德岛;去年,他又以86岁的高龄踏入“死亡之地”罗布泊。   还是他,63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74岁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79岁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85岁,获国际“泰勒环境成就奖”,86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现已87高龄的刘东生院士。作为第四纪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环境地质学家、地球化学与地球环境学家,刘院士任中国科学院环境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席、十三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主席、中国科技馆馆长、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   今天下午,刘老应中科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之邀,来到人民大会堂,为800多名听众作了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精彩报告。   报告结束后,记者抓住了难得的机会,在休息厅专访了刘东生院士。   记者:70高龄后,您还保持着野外工作的精力和体力,您的秘诀是什么?   刘老:跑野外是很艰苦的事情,但是我跟那些长年累月在野外搞地质勘探的同志们比就差远了,我吃的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青年们是要响应祖国的号召,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义无反顾。现在虽然不总这么提了,但是我们能做的还是要努力去做。你们年轻人好啊,你们现在是我的榜样,我很羡慕你们啊。至于生活中的秘诀,这里就不便多说了。 记者:在您获得科学界最高荣誉后,仍然激励着您不断努力的动力是什么?   刘老:我想奖励是两方面的,一是科学规范,科学是要有个规矩的,奖励是有必要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创新的,科学要鼓励创新。其实这也是一种科学道德,我们搞科学的应该要不断去创新,我想这也是一直激励我的主要动力吧。就像袁隆平,我很佩服他,他早先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并没有影响他继续不断超越。   记者:您领导的干旱区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研究群体是我国乃至世界环境演化研究的骨干力量之一,您认为团队精神在其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您对我们青年人如何培养团队精神有什么建议?   刘老:现在不同于过去了,只要是一个能称得上的科研项目,就不是一两个人能单独完成的,有时需要上千人,所以你所提的团队精神就很重要了。这种精神在我们做的所有的项目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现在的青年人也必须培养这种精神,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带动我们的国家天天向上。   记者:您刚才的报告中提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是现实中我们总是看到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的现象,你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刘老:我想这是一个过程。我记得在70年代末的时候,有一次周总理约见一个外国记者的时候就提到了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其实当时就已经重视起来这个问题了。但更重要的是从科学技术方面重视。经过这么多年,我们的政府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像过去我在地质部的时候,那时候找矿,就是纯粹的找,也不顾会不会破坏环境。现在不同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明显加强了。像前几年北京的沙尘暴是很严重的,但经过这几年的治理,已收到了很显著的效果了。所以我们还是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的。   采访后记:刘东生虽然年事已高,仍领导、参与多项国家攻关、攀登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带领中青年科学家继续向世界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高峰攀登。   记得有句歌词,“革命者永远是年轻”,其实,科学工作者也要“永远年轻”。 治学严谨的刘东生院士今天仍然锲而不舍,勇于探索,不时地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观点。让我们祝愿他永远健康,快乐,生命之树常青。
责任编辑:48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