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院士们的读书情怀——记“走进院士书房”图片展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6-05-10
-
2598
【新闻网讯 记者陆明、张音】近日, “科学人生 有书相伴——'世界读书日’走进院士书房”图片文献展览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行。数日来,参观人群络绎不绝。展览展出了“院士书房”精美图片50余版以及反映院士读书心得和感悟的珍贵手迹和馆藏院士著作100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近距离地去聆听院士们的读书情怀。
何祚庥(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无书不读:
无书不读,兼收并蓄.。
秦伯益(药理学专家)——坐拥书城不寂寞:
书到用时方恨少。
谢家麟(加速器物理学家)——把书房装进口袋:
读专业文献是创新研究的基础,读闲书亦可扩大视野,了解人生。
韩德馨(煤炭资源与勘探专家)——书房有张床:
虚心学习,深入钻研,敢于创新,常读常新。
梁应辰(水道与港口工程专家)——有个温馨个性的书房:
撷取精华,建设国家。
黄祖洽(理论物理学家)——一本书读六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崔崑(金属材料学专家)——要读有价值的书,读给人以知识的书,启迪人生的书:
书——我终身的良师益友。
郭慕孙(化学工程学家)——高中二年级开始藏书:
读书助思维,思维出创新。
席泽宗(天文史学家)——读科普著作是引导青年人热爱科学的一条捷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顾夏声(环境工程专家)——有书相伴则心安:
把书读活,求知创新。
贺贤士(理论物理学家)——56元工资买原版书:
读书做学问,书海淘真知。
俞大光(电子技术专家)——读书有窍门,编书有规律:
读书是信息获取的途径,是知识集垒的手段,也是科技创新的准备。
胡思得(核武器工程专家)—— 青年人要精读几本经典:
精读几本好书,一生受益。
侯祥麟(石油化工专家)——读书讲究效率:
读好书,读好书。
郝诒纯(生物地层学、微体古生物学家)——科学家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
读书贵在致用。
赵伊君(激光技术专家)——子承父业,家学渊源:
书——人类的朋友。
经福谦(物理学家)——品格不是由你已经战胜的东西决定的,恰恰是由你匮乏的那些东西塑造的:
勤能补拙。
郑哲敏(应用力学家)——为钱学森编书:
每年精读几本书,终身受益。
周毓麟(数学家)——贴“连环画”卖“专业书”:
读书应勤于深思。
林兰英(半导体材料学家)——从小说中读“历史” :
科学从来就是后人对前人结论的不断修正才得以发展起来。
陈述彭(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专家)——多能书房:
满地书香溢,聊天笑声高。
陆启铿(数学家)——像保尔那样奏响生命乐章:
知新才能创新。
宋家树(金属物理学家)——删繁就简是为“识”:
于境知足,于学不知足。
叶笃正(气象学家)——于不通处求通达:
尽信书不如无书。
谷超豪(数学家)——启蒙书《数学园地》:
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
何炳林(化学家)——元素符号很可爱;陈茹玉(化学家)——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依靠科学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吴良镛(建筑学家)——书中构筑万家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
吴传钧(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生态书房:
东书不观,游谈无根。
沈韫芬(原生动物学家)——读书后的思考是一种沉淀: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己读书,如逢故人。
杨遵仪(地层古生物学家)——读书剪报伴终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杨叔子(机械工程专家)——唯书方可智育人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亲。
杜祥琬(应用核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书能传情:
书要读活。
蒋丽金(有机化学家)——经得起失败才会成功:
读好书,求进取。
许国志(系统工程、运筹学专家)——不信儒冠曾误我,恨无慧语可惊人。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
先读小书,后读巨著。
冯端(固体物理学家)——诗境余晖:
勤于窥测,力求贯通,偶有所悟,乐在其中。
叶铭汉(实验高能物理学和粒子探测技术专家)——难忘求学路:
多读书,学以致用;多思考,努力创新。
于敏(核物理学家)——书越读越厚到越读越薄:
好学深思,由博返约。
王鸿祯(地质学家)——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读有益之书,做有益之人。
王梓坤(数学家)——只讲功能,不求外表:
丰富我文采,澡雪窝精神。
王守觉(半导体电子学家)——新居读旧书:
读书思考,创新赶超,人生百味,数此独高。
马大猷(物理学家)——书到用时方恨少:
多读书,不断创新。
刘东生(第四纪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环境地质学家)——驰骋千万里,俯仰天地新: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
吴文俊(数学家)——藏书为“史”:
祖国是发展科技的主战场。
王志均(生理学家)——陋室一样可以求知,求大知:
不可小知,然后人侮。……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