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 爱护地球——记中科院地学院地球周活动之三

  • 34
  • 创建于 2004-04-27
  • 1241
  4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地球日,结合这个特殊的日子,研究生院地学院组织了一系列以爱护地球为主题的地球周活动。作为这次系列活动的最后一站,4月23日下午地学院组织同学们参观了中国古动物馆。   中国古动物馆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的国内唯一以动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地学、古生物学和进化知识的博物馆。中心部分“化石展厅”展出化石精品600余件,都是从五十多年来我国从事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的四代科学家采集的20余万件标本中精选出来的,是它们用事实记录着地球自原始生命在地球上出现至今的35亿年的历史。   同学们走进这个亿万年前地球和生命奥秘的宫殿:步入展厅,件件化石跃入视野,仅堪称世界一流、亚洲之最的恐龙化石就有二十多种。有身长22米的庞然巨物马门溪龙,也有一米来长、火鸡般大小的小型恐龙;有温文而雅、行动迟缓的食草恐龙;也有凶猛残暴、长着尖牙利爪的食肉恐龙。.馆内资深专家为我们介绍了史前脊椎动物的起源及其进化历史,并展示了我国在各个时期沉积的海陆相地层中保存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以及在这一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   随着专家深入浅出而又含蓄幽默地详细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包括“恐龙世界”、“古鱼类馆”、“古爬行动物馆”、“哺乳动物馆”等四部分在内的陈列品。从鱼形的原始无颔类到硬骨鱼类和软骨类,从两栖类到爬行动物类,从空前繁盛的恐龙王国到哺乳动物开始统治世界,直至古猿进化为智人,形形色色的化石轮流登场,清晰地勾勒出脊椎动物发展的脉络。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的表情由惊奇逐渐变为沉思,或许他们幻想着神秘的地球初期的样子,或许是由恐龙的灭绝而想到了人类的未来。的确,这些记录着大自然变迁的各种化石和复原古生物图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大自然强大的震慑力与不可抗拒的自然之法。   参观活动不仅教育了同学们要珍视地球上的物种,而且增强了他们爱护地球的意识,在丰富同学课外生活之余充分宣传了地球周活动的重要意义,普遍受到了参观同学的好评。 (地学院、研究生记者团 周媛供稿)
责任编辑: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