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青年志愿者走进北京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创建于 2005-05-08
  • 2150

     【新闻网讯 蒋林报道】走廊里很干净,井井有条;墙上的宣传栏,贴着孩子们平时活动、上课时候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们,与正常儿童没有什么两样……

    但先天的差异,注定这些孩子要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来填补他们与正常儿童间的距离。4月24日中午时分,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的7名青年志愿者顶着骄阳,踏进这些孩子学习的特殊校园——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近距离了解这个特殊校园中的老师和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状况。

    他即将“毕业”

    下午一点半,广播响起,在教室里趴在桌上午休的孩子们纷纷起来活动了。当我们正在看走廊里面的橱窗时,突然感到谁碰了我一下,抬头一看,是其中一名学生,看起来年纪20左右,挺大方的,正对着我微笑,并伸出右手。我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他在向我打招呼,并想同我握手。我也微笑着回应,与他握了手……

    两点做完广播操后,比较大方的同学便围上来了。还是先前那个和我握手的学生,他从衣服里取出早就藏好的本子和笔,递给我,作个电话的姿势;我知道他要什么,我们立即工整地写下自己的电话,交谈中发现他是口齿不清的。另一个学生嚷嚷着要和我们打篮球。学校老师后来说,这些都是快毕业的学生,这意味着他们步入了比较正常的孩童序列。当然,那些未“毕业”的学生还需要接受几年的特殊教育。

    “客人好!”

    作为青年志愿者,我们在参观的同时,也帮助老师教学的。一行7个人分成两组,走进该校孙老师给我们指定的两个教室。我所在的教室,由温老师负责,她大概20岁多一点,负责动手能力、手指灵活性方面的教学。她介绍说,这个班里总共8个孩子,其中两个症状较轻,先暂时调到别的班上课;剩下的6个孩子在10-13岁间。其中又分三个档次:最好的手指比较灵活,不仅可以把彩纸戳成细条和把矿泉水瓶上的不干胶撕下,而且可以在少量帮助下把纸条螺旋缠绕到瓶上,还会用胶水把小纸花粘贴到上面;其次的学生只能双手把彩纸搓成纸条;再次的双手协作都成问题,只能联系单手把薄纸片揉或者捏成小球。

    我们在几个孩子身边坐下。我身边的那名学生叫钱誉,是只能搓小球的。我试图教他用双手手掌搓压而不用捏,这样可以搓得更紧更圆,但的确不行,他只能把纸揉一下然后在一只手里捏。不过我发现他表达能力可以算得这几名学生当中不错的——一来就大声说“客人好”,还不停问我“捏得圆吗”;前面有学生说“客人再见”,他还纠正说“错了,客人刚来你怎么就叫人家走啊”。

    温老师:“我舍不得离开这里”

    旁边一个女孩子,看起来觉得有点先天智障的相貌,但是她的双手行动能力可算得上最强了,做的手工也很不错的,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下课时候老师让她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她不仅用单手捡,还能把已经捡起的捏在手心里,用拇指和食指继续捡——对于平常人来说这再普通不过,但是对于这些需要接受特殊的劳动能力培养的孩子们,是多么不容易啊!只是这个女孩子太怕生人,一见生人就不能说话,还两腿发软,下楼梯一定要扶着墙壁,老师搀着慢慢下去。

    温老师说,这些孩子大都先天的,后天的较少,所以家长生了头胎,知道基因组合上出问题概率很大,也不敢再生了,而且国家似乎规定不允许智障的人结婚生育了。我们问她到这里来觉得累么,觉得苦么?她笑笑说,开始是很不习惯的,虽然有心理准备,比幼儿园老师累多了,不过时间一长就习惯了,甚至舍不得离开这里……

    我们本还想问问温老师工资多少,可不知为什么,就没问出口。是啊,其实应该不会高。她们(他们)是自己依然选择这份艰苦的但对社会异常重要的职业的,她们(他们)在乎的不会是每月的薪水,而是能有多少学生能够真正离开这里,步入社会自食其力。

    ……

    我们走的时候没见到孙主任,一打听才知道是送学生回家了。

    当我们走出这片特殊的校园时,与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挥手告别时,感慨良多——以前并没有怎么注意这些特殊群体,今天的接触确实让我们大受启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还带着一种怜悯甚至夹杂些许恐惧的心态,随后我们强迫自己抛开这些想法,将他们作为正常人一样的等同看待。因为,只有被如同正常人一样的对待,他们才会感到真正的尊严与幸福。这些学校的老师们,则是孩子们的希望,他们和孩子们的苦与乐,我们都能感受到。历史会记住这些奋斗在特殊教育战线上的人们,了解他们,支持他们。

    这次活动由资源与环境学院808班党支部和团支部共同组织。该班党支部的一同学表示,他们打算将这项志愿活动继续下去,定期派去若干同学去了解和帮助那里的老师和孩子们,并希望研究生院更多的人能加入这个活动,去了解这个边缘群体,去支持这些伟大的老师们。

    北京西城区培智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说“特殊”,一是说一群智力上具有不同程度障碍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包括儿童、少年甚至青年——在这里得到精心的照顾和耐心的教育,以求获得劳动、学习和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二是说这所学校不仅是北京市多所培智学校中的一所,也是北京市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曾先后接待过30多个国家的宾客,同时也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如国际特奥会奖牌等;作为国际特奥使者的该校学生贾思蕊还曾多次会见过江泽民、克林顿夫妇、小布什夫妇等国家元首。该校主页是http://www.xcpz,org
责任编辑: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