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合肥、南京地区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在安徽举行

  •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创建于 2006-10-31
  • 3499
     【新闻网讯  吴海信】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促进合肥研究院、南京分院研究生导师的相互交流、学习和沟通,提高导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合肥、南京)于10月27日-29日在安徽省霍山南岳山庄隆重举行。此次培训班由合肥研究院研究生部和南京分院人事教育处联合承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督导余翔林教授,合肥研究院院长、学位委员会主任王英俭研究员,南京分院副院长李世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评估中心副主任缪园博士参加了开幕式并讲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作重要报告。新上岗研究生导师、教育管理干部共计65余人参加了培训班。

    培训班围绕了“如何指导好研究生”、“如何提高导师的自身素质”、“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等专题,以聘请老师授课、开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对新上岗研究生导师进行了培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就更新观念、规范管理、优化配置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给各位参培导师介绍了我院研究生教育重要变革的意义,以及如何协调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关系、规范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保持中科院研究生院办学质量和地位。并要求新上岗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要在创新教育、培育造就创新人才的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改革,大胆探索,发挥中科院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先导与示范作用。

    余翔林教授从各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演进,谈到影响新世纪全球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社会思潮,谈到对我国21世纪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启示。余教授的报告信息量大,让新上岗研究生导师耳目一新,了解了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史。

    中国科技大学张裕恒院士从“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畅谈到导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引路、治学、研究生论文质量把关以及增强研究生团队协作和科学道德精神。强调了指导教师一定要把好研究生论文质量关,这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师通过对学位论文的把关,一方面不让那些未经过深思熟虑,似是而非的东西发表出去,以培养严谨的学风;另一方面,也是锤炼研究生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问题能力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导师的自我提高过程。

    张立德研究员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到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关系,到培养研究生政治思想素质、身心素质、知识素质和文化素质中导师的作用,谈到为我国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是导师的责任。

    余增亮研究员从“传道、授业、解惑”,讲到“学与术”和“道与业”的区别,在研究生培养中要让学生懂得: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数据说明什么?还能做什么等等。所谓传道,不仅要讲做事的道理,还要传如何做人的道理。同时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不能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要作为人才去培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评估中心副主任缪园博士介绍了研究生培养的流程以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岗位培训,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虽然这次培训时间紧张短促,但参加培训的各位导师认为专题报告所涉及的许多问题都是他们需要寻找的学问,现在多多少少都有了答案,受益不浅。几位教授讲授的内容丰富而又理论联系实际,很有启发性,使他们从中进一步获取了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理念、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在如何科学制定培养计划、选题、指导以及管理学生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使学生成为自己工作的伙伴,协作的朋友,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与学氛围;在自身素质上,导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科研能力,将学生带到科学前沿,做出创造性工作。
责任编辑: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