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届国际科技考古学术会议:现代科技探索古代遗存
【科学时报5月12日讯 记者 王丹红报道】“由于种种原因,蕴涵于各考古遗存中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潜信息还远远未能最大程度地揭示,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方法用于考古学研究是这一领域发展的新方向。”这是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在5月11日至15日在京举行的第35届国际科学考古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所说的。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展示科技考古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是国际科技考古学会议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会议发来贺信,信中说:“我感谢组织者决定让这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对中国科学院的信任,这是对中国科技考古学进步的认可,并深深地鼓励了中国的科技考古学者。”“科技考古研究人员不仅探索人类文明的历史,而且将对改善人类今天和未来的生活做出贡献。”
作为本次会议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考古系主任王昌燧教授说,科技考古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分析研究古代遗存,攫取丰富的潜信息,再结合历史学、考古学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索古代人类社会历史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国具有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尽管我国考古学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也在逐步深入,但这一结合还不够全面、紧密。如何利用科技考古的方法和理论,全方位地揭示先民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社会结构、迁徙活动、文化交流等信息,是考古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有七个主题,即田野考古,年代测定,生物考古,石器、涂料和颜料的技术与产地研究,陶瓷和玻璃的技术与产地研究,金属的技术和产地研究,以及中国科技考古领域的成果与研究动向特邀报告。
(文章来源:科学网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33/col50/article.htm1?id=5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