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占彪博士,是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社创始人之一,心理咨询社原社长,中国心理学会研究生工作委员会理事,曾从医五年, 从事心理学研究与应用近十年。目前就职于心理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和心理咨询中心的临床心理门诊。
10月10日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心理咨询师论坛”在中关村园区拉开帷幕。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的史占彪博士主讲了题为“临床心理百年发展 ——大师眼中的健康人格”的第一场讲座。
讲座中,史占彪博士为同学们讲述了临床心理学的百年历史变迁;解释了怎样去理解人格健康的概念,以及当代青年学生如何促进培养自身的健康人格。会场座无虚席,整场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史老师的渊博学识和幽默谈吐不时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与笑声。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场讲座引发了大家很多感悟,使大家对心理学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对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有了更大的信心。
讲座结束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期待着能有更多机会去聆听专家深层次的讲解。记者通过心理协会的同学联系到史占彪老师,表达了想对其进行深度采访的愿望。史老师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百忙之中答应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采访在10月17日下午通过电话进行,在电话中,史老师针对研究生具体的心理状况,详细解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以下是对采访记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格教育在研究生的教育中是基础 问:您这次讲座的题目是“大师眼中的健康人格”。这种健康人格的教育,和专业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答:首先来讲,各个方面的教育目标是共同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出发点、侧重点不同,方式方法各有差别。专业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能力的培养,传递已有的知识,侧重的是培养学生“做事”方面的能力。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人格教育更相似一些,倾向于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更具体一点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外在的和谐统一,而人格、心理教育是在强调内在的和谐统一。
问:我们知道,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性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那么您认为,健全人格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
答:人格的教育在研究生的教育中是基础,是前提,也是核心。我们通常所说的德艺双馨,“德”还是放在前面的。所谓“德”,其中就包括了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品质,没有这个基础,再多的才干也发挥不了作用,也不能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总之,人格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内心和谐统一,是健全人格的基础 问:那么在您看来,具备哪些方面才可以算得上是拥有健康人格?
答:在心理学上有很多模型来定义健康人格。比如阿尔波特所提出的心理成熟者人格特征模型、马斯洛所提出的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模型等等。概括的讲,健康人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内在心理素质的和谐统一:要做到认知健全,心理品质完善,能把事情看的清楚明白。这也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最核心、最基础的一个方面。其次要保持情感的相对稳定:不要大喜大悲,情绪起伏不定。再有就是要具备有效而成功的社会效率,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较好的完成自己的角色扮演。以上主要说的是个人层面。从人际互动层面来讲,还应该具备营造和睦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很好的和别人打交道,让别人接受自己,而不是孤芳自赏,只是自己觉得自己好是远远不够的。
问:网上提供得数据显示,硕士生的心理压力要高于本科生,而博士生得心理压力又要高于硕士,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学历越高反倒越不能很好的调控自己的心理状况? 答:首先网上数据仅供参考,心理测量数据不一定完全确切,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首先,一个人的学历越高,社会对他的要求也就越高。同时,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期望值也越高,这就造成了压力增大。对于高学历这个群体,由于面对的事情较之其它群体更复杂,任务更繁重,压力更大,就更需要提高自身修养素质。学历与心理健康是不成正比的,高技术人才更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同时,社会也要给其以关注,不要过分对其加压。
这个时代需要主动
问:“女博士是第三类人”是一个已有多年的说法。这一说法,其实所隐含的是高学历人群的婚恋及情感问题,那么在您看来,研究生们如何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感情状态呢?
答:“女博士是第三类人”这个说法现在很普遍,看起来这也是现在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前我们过分相信缘分,相信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但现在这种观念应该改变。传统意义上人们都说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谈恋爱是一个人的事情。不是非要某个人对自己好,才去跟他交往,应该去让别人对自己好。要主动找对方,让对方认识到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自主空间,而不是单纯等待。这个时代需要主动。要有意识的去创造这样一种氛围,把胆子放大一点,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要希望撞上流星,而是要想办法把流星拉入自己的轨道。还有,就是思想上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如果到了这个阶段还不去谈恋爱,那就是个问题了。不能自命清高,不去想这些事。在这个阶段,这是一个任务。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生活模式,如果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还走高中的生活模式就是在推卸责任。所以平时生活中要扩大交往,机会还是很多的。
尽量远离网络
问:接下来我想问几个在大家的学习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当学业、科研负担过重,感觉吃力时,如何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学习? 答:这就涉及到具体的策略问题了。首先从生理层面来讲,要学会劳逸结合,不超负荷,在学习之余要懂得放松身心,注意保证休息与均衡饮食。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任。我们讲到科研人员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
其次从社会层面来讲,要多与周围人交往、沟通,积极融入社会,珍爱亲情、友情与爱情。再次从精神层面来讲,要多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最后要强调的是,现在网络条件都比较好,但是我们应该尽量离网络远一点,离社会近一点,不要沉迷于网络,这对形成健康人格是十分不利的。
学会换位思考
问:人际关系在今天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的话题,但是很多同学在这方面存在困惑,那么您认为这方面如何处理得更好? 答: 要扩大人际交往范围,首先我们还是要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进而才能作出有效的行为。应该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业余时间,给自己腾出时间去交朋友。在人际关系方面,实际上要扩大并不是一件难事,难一些的是怎样去处理好各种关系,学会交朋友的技巧。要让别人接受自己、对自己感兴趣,首先自己要接受别人、对别人感兴趣。这就体现了一种尊重、接纳、欣赏和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再者,要想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还应该拓宽自己的思想境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除了会学习,还要会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再和不同的人交谈中都有话题。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讲究面子的国家,所以大家还要懂一些人情世故,要懂得尊重长辈,学会给别人面子。最后提到一点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能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也很重要。遇事多替对方着想,就能营造出更为和谐的交往环境。
社会需要和谐之人 问: 接下来,我们谈谈两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一是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会觉得郁闷、无聊;另外,近年来就业情况也比较严峻,研究生们在这方面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您能提出更好地建议吗?
答: 人之所以会觉得郁闷,主要是因为生活太单调,不够充实。这种时候可以多参加一些文艺、体育、郊游等活动。多参加一些朋友的聚会,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空间。平时的生活要保持有节奏、有规律,要注意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网络现在十分发达,但是和媒体、网络还是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让媒体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对于就业,如今的社会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于我们大学生、研究生来讲,可以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训练,比如拓展训练、演讲训练等等,短期得到一种迅速的提高,以此来弥补常规教育的不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扩大就业的选择空间。从意识上讲,我们应该把这种综合素质的训练重视起来,不要不当回事,认为自己有技术、有学历就自命不凡,觉得肯定能找到好的职位。用人单位肯定是要去找一个和谐、协调的人,而不单单是看学历。
让锻炼成为习惯
问: 史老师,作为访谈的结束,您能否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对研究生们提出总体的建议? 答: 首先,来讲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到中科院来读研是很不容易的,战胜了很多才有了这个机会。不仅要珍惜自己的智慧、能力,努力将其发挥,还要珍惜时代提供给我们的机会、条件。其次要把握好自己的主攻方向。作为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业是首要任务。同时还要让自己有使命感、有信仰,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在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同学们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完善人格,树立自信,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在生活中,要珍爱亲情、友情、爱情,要知道,幸福正是源于如此种种人间真情。最后还要建议大家多多加强锻炼,让锻炼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祝愿大家都能活得充实、愉快。
(研究生记者团 张音)
阅读本专题更多文章请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