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报告精彩纷呈,科院学子如沐春风——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纪念“世界地球日”暨“地球周”报告会

  • 谭静强 (地球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07-04-27
  • 2384
为迎接第38个“世界地球日”的到来,在4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牵头举办并联合京区多所高校共同举行的“地球周”活动拉开序幕,整个活动将持续到4月29日,为期两周。据了解,在“地球周”期间将先后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荣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中国科学院院士石耀霖、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等七位院士为来自京区多所高校和多个科研机构的学子做七场高规格的学术报告,报告主题涉及环境、资源、能源、古气候、气象灾害等多个地学领域,七位院士将从多个角度在两周之内为广大同学奉上多场精彩的“地球大餐”! 截至发稿时,“地球周”高规格报告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场。据统计,三场报告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以及首都高校的近500名学生的积极参与。 刘嘉麒院士——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对自然的附加,共振或干扰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在4月15日以“地球——我们的家园”为题拉开了整个高规格报告会的序幕。身为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暨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火山学会副理事长的刘嘉麒院士,以通俗的主题,从地球是行星系中最年轻最富有生命力的星体开始介绍地球的基本情况,讲述地球历经的长期演化。在整个报告过程,刘嘉麒院士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实在的大师风范为广大同学深入浅出的解说着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解说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人与地球和谐的重要性等。面对人类对地球不断索取、过度开发资源,他语重心长的说到,人类利用自然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代价,正在不断的遭受着来自自然的报复。就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人类在依赖和适应环境变化中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和掳夺过程中求得生存发展,也给自己带来深重灾难(农业与工业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必然选择(现代社会)。 而在一系列理论和实际论证后,他在最后指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活动是对自然作用的附加,共振,或干扰,一旦超出自然界的负荷,打破自然平衡,就会出现异常现象,引起灾难,因此人类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整个报告呈现出通俗易懂而又内涵深刻的特色,同学们对地球、对自然的责任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 丁仲礼院士——报告纪念恩师,魅力激发学子 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我国地质领域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院士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刘东生院士与环境地质学》的极具人格魅力、极具启发性和鼓动性的报告。丁仲礼院士是我国地质领域院士之中的少壮派精英,他的导师刘东生院士则是我国环境地质领域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听一位院士讲述另一位院士的求学与科研经历、学术与实际贡献,产生的却是1+1>2的效果。刘东生院士的一生与黄土相依为命,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地质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使得我国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在丁仲礼院士的讲述中,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刘东生院士的传奇人生:他因实在的科研作风、实干的科研态度而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就,包括建立黄土“新风成说”、奠基环境演化“多旋回学说”、建立全球变化“国际对比标准”、开辟“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演变”新领域等;他因出色的学术魅力、广泛的科研兴趣而担任过诸多职务,包括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主席、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探险学会主席等;他因杰出的科研贡献、以及其学术成就所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而获奖无数,包括有环境科学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泰勒环境奖”、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在感受与欣赏刘东生院士的同时,学子们所体会到的还有丁院士对老师满怀深情的尊敬与爱戴之情,还有来自两位杰出科学家身上的独特魅力,还有激发我们从事科研的决心和动力… 赵文津院士——敢做直言,倡导百家争鸣 第三场高规格报告的报告人为现任中美国际合作项目《喜马拉雅及青藏高原深剖面和综合研究》中方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在题为《中国国土资源现状与地质科学技术发展》的报告中,广大同学始终感受到的是一位老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位大师敢做直言的勇气。赵文津院士的报告始终以极具说服力的数据为主线,他通过精确数据的应用,阐述着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1)土地资源: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1996年-2003年的7年内,全国净减少耕地1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5%以上。2)矿产资源: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金属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我国已是第二石油消费大国,如果找油不能取得重大突破,那么,到2010年自给率只有60%,到2020年只有42%;2010年前后将出现金属老矿山关闭高峰,届时400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濒临关闭,生产能力行将消失37%以上;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超过1.4亿吨,已占到世界自由贸易量的50%,铜精矿和氧化铝消费量的50%以上都依赖进口。3)地下水资源: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全国有46个城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出现地面沉降;全国约有7000多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标准的地下水,在北方丘陵山区局部地区,比如山东某地,分布着可导致地方病的高氟水、高砷水、低碘水;4)海洋资源:我国海域面积达280万Km2,海岸线长达1.8万Km,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作为从事矿产勘查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工作且具有半个多世纪工作经验的、有过突出贡献的专家,其对勘探科学技术、成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始终有着其独特的见解。而他壮心不已,力主百家争鸣的学术争辩思想;他身体力行,倡导科学应该敢说真话、敢说直话的科学精神;他毫无畏惧,敢于迎接和应对各种学术挑战的大无畏气概等,更是激起了现场的阵阵掌声,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据悉,“地球周“高规格报告会在接下来的4天内还有3场报告将如期举行,分别是:4月26日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荣辉做题为《中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学术报告;4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做题为《地热能开发利用与循环经济》的学术报告;4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石耀霖做题为《从复活节岛看地球环境问题》的学术报告等。另外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将在5月中旬补讲一场。 (地球科学学院 谭静强)
责任编辑:谭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