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渊源流长的华夏文化来说,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记忆可能是一种极度的孤独,看惯了其它兄弟文明的潮起潮落,曲终人散,不得不在多数的轮回中独守着人类文明的尊严。然而,当历史的指针坚定地指向了14世纪,灿烂的东方文明应该不会感到孤寂,在遥远的西方,亚平宁半岛上,一抹新世纪的曙光悄然来临,与东方遥相呼应,这就是给人类科学和艺术史带来深刻震撼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4月15日下午,应计算所研究生部的邀请,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Francisco Sisci先生带着意大利的文化和艺术与中科院的师生们相会在中关村教学楼。F先生久居中国,深谙中意两国文化,虽然汉语不如母语那么自如,但是其坦诚,爽朗的性格一如热那亚海风,让人惬意无比。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F先生并没有将《蒙娜莉莎》,《最后的晚餐》,这些传世之作做为演说的重点,也许的完美的作品本来就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大概40分钟的演讲中,F先生主要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杰出的人物是文艺复兴的关键。
我们知道,文艺复兴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而只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称。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主要有两大势力, 一为德国皇帝,一为罗马教皇。到了13世纪,由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威尼斯、伦萨、米兰等地,成为连接中东地区和非洲的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些城市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意大利的君主不再满足于自身附属地位,本国人民则希望国家统一,他们迫切需要有自己的文化艺术,文艺复兴正是因此而产生。
十三到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恰好是一个人才辈出年代。在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艺术家。他们中的多数人,既是艺术家,又是哲学家,或者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在涉足的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下面就是F先生推崇的两个代表性的人物。
第一个伟人是佛罗伦萨的诗人但丁。
但丁是欧洲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梦幻文学的写作形式,他的哲学精神和艺术思想,对后来不同国度的作家们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他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毫无疑问是《神曲》。《神曲》的意义在于--它不是用当时的标准语言--拉丁语,而是用意大利语写成的。这对于意大利文学语言以及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过重大的作用,并使得但丁超越了在他之前的一切意大利作家,成为第一位意大利民族的诗人。
值得一提的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在但丁一生的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他的少年时代,他随父亲参加友人聚会,遇上一位名叫贝阿特丽齐的少女。少女的端庄、贞淑与优雅的气质令但丁对她一见钟情,再不能忘。遗憾的是贝阿特丽齐后来遵从父命嫁予他人,婚后数年郁郁而终。 哀伤不已的但丁从此大彻大悟,化悲痛为力量,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上来,他要把自己艺术作品奉献给远在天国的恋人。这份礼物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神曲》。仔细品味可以体会到,但丁多数作品中都夹杂着丰富的想象,纯真的爱恋和绵绵无尽的思念。
另一个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达·芬奇。在现代人的眼中,达·芬奇几乎是无所不能的代名词,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数十个领域内都有突破性创举,不过这倒是和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密切相关。
在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一般都用线条来表现透视,单线平涂,色彩较单调。当时的建筑问题比较简单无变化,而在雕刻和绘画上,人们注重内容甚于形式。而达·芬奇研究光影学,首创明暗渐进法,用光线和阴影的技巧来描绘人物、景致,使之呈现逼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一直到印象派出现的几百年内,无人能够逾越达·芬奇建立的三度空间绘画体系。由他首创的明暗法使这一时期的绘画为之一变,艺术史家普遍认为它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米开朗其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西方的学者普遍认为,从《最后的晚餐》起,西方绘画才真正进入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
这里有和一个和达·芬奇有关的花絮。《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著名作品,被公认为多少世纪以来最完美的肖像画。蒙娜·丽莎本是佛罗伦萨一位富商的妻子,据说画像之前刚刚失去心爱的幼女,所以心情郁闷,神态忧郁。达·芬奇为了抚慰她的悲痛,使其露出笑容,特地请来乐队为她演奏乐曲,还不断地讲故事给她听,大师的真情唤醒了这位少妇的心灵,画面上的蒙娜·丽莎温柔典雅,含蓄而自然,端庄的脸上带有一丝隐隐的微笑,颇具魅力。达·芬奇凭借他丰富的人体解剖经验,在画面上表现了人的内在的丰富情感和微妙的心理活动,因而受到历代美术家的推崇,称之为“神品”。
演说现场的气氛是十分活跃的,交流的主题范围被一再扩大,从意大利的美食,葡萄酒,到迷人的水城风光,到意甲联赛,简直天马行空,无所不谈。F先生则谈笑风生,挥洒自如,西方文化,娓娓到来。
在我们的眼中,意大利是一个美好,神秘充满艺术气质的国度.今天 F先生已经为我们展开了这副迷人的画卷的一页,更绚丽,更精彩的景致还有待我们细细发掘。正如F先生最后所言,希望大家有机会亲临意大利,看看水城,尝尝美食,感受一下意大利的文化,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计算所“思创Strong”文学社 张尼、檀彦卓供稿 檀彦卓摄影 )
责任编辑: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