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就像长征:声学所熊亮博士“长征”归来话感受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6-10-27
  • 2709

    ■ 这段路是红军的长征路,是一段不平凡的路,也是我非常有意义的一段路,它给了我很多在其它任何地方都体验不到的那种身在其中的感受。

  ■ 我想我的学习生涯也像一场长征。刚刚来到科学院的时候,有着一般年轻人的那种意气风发,怀着很多理想和目标,但慢慢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有着非常多的艰难险阻。

  ■ 科研就像红军长征一样,把死棋走成活棋,由失败到成功;放弃了根据地,却又开辟了更新的根据地。井冈山时期就像科研的开始,创业的开始;长征就像科研的发展;延安时期就像科研结果的出现和壮大。

     10月25日晚7点,中国科学院“科学 青春 长征”活动报告会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综合楼306隆重开幕。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熊亮博士作了精彩的汇报。会后,记者采访了熊亮。

    记者:作为一个博士生,您的工作应该是很忙的,是什么首先激起你来参加这个活动的?

    熊亮: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历史、地理,而且我父母都是有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耳濡目染,我一直就对长征特别感兴趣。我觉得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完成了好多不可思议的壮举,是人的精神在绝地时的一种奋起。此前,我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了长征的方方面面。知道“重走长征路”这个活动时我才刚刚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科研任务还是比较重的。但是我宁可平时多做一点,辛苦一点,也要去参加这个活动。去了以后我觉得非常值得,这样一种经历是我难得的精神财富。

    记者:非常钦佩您的勇气与毅力。参与这个活动时,一开始有没有想到只走了遵义到娄山关这么一小段?与您的一开始的想法一样吗?

    熊亮:与自己开始的想法有很大差异。没想到会只走这么短,一开始看着地图,想着赤水值得去,哪里也得去看看,要经过这里、要经过那里......还有许多幻想。后来才知道只有这一小段,而且行程也分得很散碎。就我个人来说,我身体素质比较好一点,想尽量多走一点,但是我们有纪律,考虑到全体队员的平均和总体素质,怕有的队员吃不消,不能因为贪多而导致出现意外,所以行程比真正的“长征”缩减了很多。我个人是感觉有一些遗憾,但是,走完以后我觉得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走的路程多少,也不在于山高、水深、路险,而在于在走在路上身临其境体验到的长征精神和感受。这才是真正的收获。如果只是想作户外运动的活,可以走更远更险的路,甚至可以去爬雪山。但这段路是红军的长征路,是一段不平凡的路,也是我非常有意义的一段路,它给了我很多在其它任何地方都体验不到的那种身在其中的感受。

    记者:在您的演讲中,我们发现您用了很多横向的、纵向的对比。是不是在您的脑海中也把这次重走长征路与平时的科研工作在作着对比?这次活动对您的科研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吗?

    熊亮:影响非常大。我是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生,这五年也是不短的一段时光。我想我的学习生涯也像一场长征。刚刚来到科学院的时候,有着一般年轻人的那种意气风发,怀着很多理想和目标,但慢慢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有着非常多的艰难险阻。真的是像红军长征一样,碰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但我真的缺乏红军那种精神,就像一只温水中的青蛙,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越来越熟悉、越来越熟悉,水都煮开了也没发觉。

    经过这次活动,我觉得科研就像红军长征一样,把死棋走成活棋,由失败到成功;放弃了根据地,却又开辟了更新的根据地。有时候做课题也是到了那种“山穷水尽”,看似再也无法进行下去的地步,甚至就完全失败。但问题是能不能从失败中奋起,向红军一样东山再起?长征艰苦的环境锻炼了红军,我们就缺少这种锻炼。如果经过了这种锻炼,在科研活动中我们也会“化险为夷”“绝处逢生”。每个人在前进过程中都会有一个趋于停滞的点,我们称作“拐点”。如何突破拐点?长征就是一个转折,然后突破拐点,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的例子。

    记者:在您的长征路上,有没有哪一段出现过身体深或心理上承受不了,想要放弃的想法?

    熊亮:没有想过退却。其实就我个人身体素质而言还是比较不错的,一路走来应该说都比较轻松。我是为数较少的几个没有负伤的队员之一,也没有磨泡,也没有扭脚。反而是在坐车从遵义回贵阳的时候,因为盘山路弯度太大,加之刚吃过早饭,就在车上吐了。因为此时活动已经结束,出现这种情况,真的让人感觉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用脚走了那么久都没事,坐上车用四个轮子走的时候却反而受不了了。在学校里条件那么好当然没问题,来这里刚走了这么小的一段就不适应了。

    记者:在您的演讲中总结了“大无畏,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我们发现在其中没有提及正确的方向和有效的方法。如果把类似这样一种纯精神化理念应用到科研中,是否会导致埋头苦干,不问方向与方法的情况出现呢?我们知道方向的和方法的选择是需要冷静和理智的。

    熊亮:我们来做一个类比。井冈山时期就像科研的开始,创业的开始;长征就像科研的发展;延安时期就像科研结果的出现和壮大。这里的方向所指并不是地理上的东西南北,对红军来说就是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至于方法,红军长征时战术灵活多变。比如四渡赤水,走东指西,忽左忽右。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不但缺衣少食还要行军打仗,坚定的信念就是指引他们最终胜利的方向。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一样,信念才是心中真正的方向,这比实际所说的方向更加重要。

    记者:我们举办的“科学 青春 长征”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了活动。对大多数其他人来说难以从其中感受到震撼心灵的感受和爱国主义的热忱。您觉得这种活动与普通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比如宣传册、展览、影片等等相比,究竟哪种形式更有效呢?

    熊亮:我认为这两种形式应该是互相结合的。就以我个人为例,如果我不是从宣传册、网站和各种宣传资料对红军、长征以及这次活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的活,也不可能来参加这个活动并从其中获益良多。而其他同学如果不是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也不会对我的报告感兴趣。开始时应该从各种宣传材料来对事情有一个多角度的认识,但仅有这种静态的了解是不够的,然后就需要结合一些动态的活动。希望有机会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

    记者:我非常欣赏您的那句“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在现实生活中您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是不是已经把它深深地融入生活中?

    熊亮:我的座右铭与这个差不多:“每一次失败都比将以更大的成功来补偿。”为什么说在涅磐中获得新生呢?失败并不可怕,关键不能被失败打垮,要从失败中爬起来,重新开始。一定要继续拼搏,必定会有更大的成功。如同凤凰涅磐一样,失败一次就成长一分,所以我并不惧怕失败。心境永远比处境更重要,处境可能有很好变到很差,但只要心境不变,逆境永远只是暂时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光明一定会到来。

    重走长征路活动结束了,激情也慢慢沉淀,但我们一直在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征”,我们无法逃避,唯有勇敢面对。我们要像凤凰一样,一次次涅磐,又一次次浴火重生;我们一定要、也一定会像红军一样,赢得我们自己的人生长征的胜利!

    (采写:研究生记者团 楚惠萍)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