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师恩】临行密密缝——写在博士毕业联欢晚宴时

  • 陈力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创建于 2011-09-02
  • 108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吴绍洪课题组欢送2011届博士毕业生联欢晚宴现在开始。”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容纳22人的大圆桌周围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晚宴厅内,欢声笑语,乐曲悠扬,好不热闹。
 
德高望重的郑度院士首先致祝酒辞,他提议为祝贺六位博士生顺利毕业而干杯。他还结合自然地理学专业,谆谆嘱咐同学们永远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表率。
 
博士生导师吴绍洪老师简略地总结了课题组工作,他认为这是一个和谐的集体,全体同志志存高远,功底丰厚,脚踏实地,成果显著。他希望博士生毕业以后要继承和发扬中科院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的学习、工作传统,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
 
戴尔阜老师给我们布置了最后一次作业,他要我们积极进取,莫让年华付水流。
 
师兄弟徐中春、李开忠异口同声:“今天我们以中科院为荣,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明天中科院以我们为荣,这是我们对祖国、中科院、老师的真实礼物。”
 
酒桌上,觥筹交错,感谢恩师指引的,畅叙同学友情的,互相祝福的,盛情相邀的,绘就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画卷。
 
“邵(雪梅)导师,我敬您一杯酒,感谢您悉心指导了我的论文写作!”我向邵老师敬酒,邵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科研是艰辛的,又是幸福的,中科院生活是单调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是的,在中科院硕博6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饱尝了探索的艰辛,经历了研究的枯燥,但也沐浴着导师的教诲,感受到科学的神奇。进入研究所以后,研究课题的确定,外文资料的检读,研究材料的获取,实验数据的分析,中期工作的报告,毕业论文的撰写……无一不是老师的相伴、教诲、引导,才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功。
 
在中科院里,无论是学富五车,蜚声中外的科学大师,还是敏于思考,勤于探索的中青年科学家,他们都在用思想的犁刀耕耘,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大门。一座座科学堡垒被攻破,一项项科研成果被获得,一颗颗科技明珠被摘取,在这里我们树立了创新意识,学会了创新方法,体会到了创新的快乐。
 
师弟苑全治端起酒杯说:“尊敬的吴老师,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当我们在孤独和无助时,是您用微笑和话语告诉我们,遇难不惧,遇折不屈的道理,让我们心灵得到温暖和抚慰。当我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时,您也是满面春风,满怀喜悦,祝贺分享。”
 
窦玥同学一曲“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童年的足印”勾起我对6年前报考、上学的回忆。大学本科毕业那年,我在尚不完全了解中科院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报考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在报名等有关手续全部办好之后,我才告诉了父母,父母听后感到愕然,尽管他们都是中学老师,对中科院了解一些,但还不是那么深刻全面。他们问我报考的原因。说实话,当时我真的没有充足的理由,只是简略地说了我对中科院朦胧的认识。中科院研究的项目代表着国家级水平;中科院研究生院对学生要求高、务真求实、治学严谨,闻名于世;中科院是传承文明、科学研究和创造新知的圣洁之地,是进一步深造的上佳之处;中科院不收学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爸妈听了之后,很是高兴,积极支持了。
 
来中科院报名的前一天晚上,家里也安排了简朴的晚饭,饭桌上爸妈一次又一次叮嘱,到了中科院,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潜心研究,提高能力,学出成绩,报效国家,服务人民;要自己照顾好自己,不要太省;坐电脑前时间长了,要多走动走动;要加强锻炼……我带着色彩斑斓的梦想,踏进了中科院的大门。
 
“陈力,你也该献上一首歌啊。”主持人对我说。
 
我从思忖中站起,老师、同学们,我将永远地清晰地记忆母校——中科院老师对我们培养之恩。然而,岁月里我们无论如何也拽不住光阴的衣角,值得回忆的6年已经过去,未来还有若干个6年。我禁不住唱起来:“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
 
今夜欢歌纵舞,今夜无眠。每一句嘱托,每一声期盼,每一首乐曲,每一张笑脸,我们将永远记忆。作别逝去的昨天,并为明天祝福,背上充实的行囊,带着师长的叮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责任编辑:陈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