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革命精神 中科院党校学员赴井冈山学习考察

  • 培训部
  • 创建于 2005-11-16
  • 1701
     【新闻网讯  潘建林】11月4日,中共中科院党校第九期党员管理骨干班二十九名学员从研究生院雁栖湖园区出发,赴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学习考察。

    第二天下午,学习考察团一行顺利抵达井冈山市,一下车,学员们就直奔井冈山干部学院,在学院同志的带领导下,学员们参观了井冈山干部学院。学院依山而建,已有相当的规模,颇具徽式建筑风格的学院显得高大而宁静,院中不经意处点缀着花木竹石,处处透着中国古典式的和谐。更为难得的是校园外有许多处井冈山革命斗争遗址,现为学院实地教学基地,这是井冈山干部学院特有、厚重的教学资源。

    参观井冈山干部学院完毕,学员们聆听了由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部副主任匡胜教授为中科院党校学员们特意举办的《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重大历史问题》专题讲座。讲座就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几个重大的历史问题为学员们进行了解疑释惑。讲座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晚上,学员们就宿在茨坪的民政宾馆。

    第二天,学员们驱车前往黄洋界哨口参观,车在曲折的弯道上艰难地向上爬行。渐渐地,井冈山显现出了她峻峭挺拔的雄姿,脚下已是云雾重重,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车行两个小时后,学员们到达了黄洋界哨口。这里战火的硝烟已经熄灭,哨口的南边矗立着一高大的纪念碑,碑上有毛泽东的苍劲的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哨口的北向是一宽大的碑,碑的一侧是毛泽东手书——西江月 井冈山,碑的另一侧是朱德手书题词“黄洋界”。颇有意味的是:毛泽东的手书龙飞凤舞、矫挠不羁,象征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朱德的手书厚重方正,象征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乾、坤相济,两位领袖正是以他们各自的风范联手领导着英雄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创下了可载千古史册的业绩。

    哨口还有一尊迫击炮,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中所描写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的那一尊炮。这是一复制品,原物存在茨坪的红军纪念馆中。

    学员们在哨口或拍照留念,或眺望凝思。远处,云雾缭绕,疑是硝烟未散,耳际似乎回荡起当年红军战士冲锋的号角,此情此景,学员们遐想万千。

    下午,学员还游览了哨口周围的一些红军遗迹,如哨口营房、红军小路等 。最后在朱砂冲玩了一把漂流。一些不愿下水的同志就跟当地的井冈山居民闲聊,问起他们如今的生活状况,聊了些衣食住行等,搞起了社会调查。

    11月7日,学员们参观了红军造币厂、大井八角楼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等,还游览了水口瀑布、龙潭瀑布等。8日是在井冈山的最后一天,学员们上午瞻仰了红军烈士陵园,向烈士陵献了花圈,并在烈士陵前重温入党誓言,进行了集体宣誓,各小组代表发了言,表达了他们要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他们的遗愿奋斗终身的决心。学员们还参观了红军博物馆,朱、毛在茨坪的旧居,下午学员即驱车奔南昌。

    9日是在连绵不断的雨中渡过的,学员们在雨中参观了八一广场、游览了滕王阁,傍晚时分即登上了返京的列车,学习考察活动到此全部结束。

    井冈山的学习考察活动结束了,它给学员们的心中留下了什么呢?相信井冈山上满山遍野的翠竹松彬将永留在学员们的心中,它们扎根岩石、笔直地挺拔向上,狂风吹不倒,它们代表着一种精神,即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就是不屈不挠,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永不背叛理想和信仰的忠诚精神。

    井冈山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刀光剑影的革命战争年代已经远去,但我们仍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职责。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发扬井冈山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的征程上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培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