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责任· 动力

  • 齐娟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7-04-09
  • 1328
【新闻网讯 记者齐娟】青年人承载着多少人的希望呢?4月3日,中国科学院科学与人文论坛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亨利·基辛格博士在阁期间,在美苏中三大国中纵横捭阖,中美破冰之旅,结束越南战争,推动中东和平进程,197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者,即使退出政府多年,他的思想依旧是众人注目的焦点。 在他题为《我眼中的中美关系》的演讲中,亨利·基辛格博士认为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实力会有一定的碰撞,但双方的利益建立在一种平衡关系上.要建立平衡关系,中美双方必须合作, 共同构建一个国际体制。 对此,基辛格博士寄希望于在座的学子。他认为谁都没有办法预测20年后、25年后将会发生什么,但是在座的各位学子将会塑造20年后、25年后的国际体制和世界。所以他希望合作及建立国际体制的信条能够扎根于学子们的心中。 郑必坚先生。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院长,中共智囊,“和平崛起”概念的提出者。 郑必坚先生非常赞同基辛格博士中美双方必须合作的观点,认为中美两国已经结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利益的共同体。同时不得不承认这种利益的共同体又是不对称的,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富裕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以及观念上的种种不对称。他激励学子们说“美国科技水平高,中国科技水平还没赶上,你们在座的各位,你们还得努力,我们还差一大截。” 英德拉·努伊女士。美国百事公司第一位女性首席执行官。 努伊女士并没有直接寄希望于学子,却以另外一种方式关注。她认为企业要掌握好管理业绩和社会责任的平衡。百事的社会责任则主要是着眼于三大块,产品、环境和人。所谓着眼于人就是开发人才,关心人才。她许诺百事公司会招聘更多学子参与到公司中,支持他们,发展他们同时鼓励他们回馈社会。 在诸多德高望重的前辈面前,我们也许无法做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霸气;面对他们寄托的希望,我们则必须勇敢地承载起。 希望是前人交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希望意味着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希望也应该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责任编辑: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