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实践教育创新:吕述望教授的探索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6-06-17
  • 3459
     【新闻网讯 方晨】当初上吕述望老师的课,纯属偶然。还是课程试听期间,一次早起上课,同路的同学百般推荐吕老师的课程。耐不住同学的热情,改变原计划,旁听吕老师的课。没想到,这一听,居然课下决定要改已经和导师商量好的选课单,要上吕老师的课程。

    初见吕述望老师,高个头,大脸庞,宽宽的肩膀,有点瘦。花甲之年,看上去还很年轻,除了一点皱纹,捕捉不到一丝白发。这在整个中关村恐怕都很少见。

    可就是眼前的这位老前辈,在信息安全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公开的商用算法SMS4的创始人。他是数字物理噪声源芯片的发明者。他的名望遍及信息安全圈内。他桃李满天下。

    吕老师的《安全信息系统概论》课,是真正意义上的概论课。他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全面介绍了信息安全的问题(需求)、理论、实现(技术)、应用、发展。这“一二三四五六七”是一种美,两类函数,三个假设,四项操作、五大属性、六难问题、七例应用,虽没有太多的技术和公式,却生动有趣,蕴含着对信息安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思考。我们学生上课,是真正的在汲取前辈的养分,消化前辈的思想精华,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看问题。

    吕老师不仅自己给我们授课,还经常请信息安全界各个领域的专家来授课。吕老师说,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他们的领域我不是很熟悉,请他们讲自己的专业,比我讲得好,讲得透彻。从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开始,英特尔技术专家赵军、曲成义研究员、张明德工程师、美国的丁津泰教授、屈延文、南相浩、许榕生、卿斯汉等等,每一个名字能让人肃然起敬,每一个人现在或曾经叱咤风云,每一次讲座都明知至理。也许,在科学院,再也找不到一门正式课程有这么多名人来做讲座。许多来做讲座的老先生都说:“吕老师叫我来的,我不敢不来。”

    吕老师上课还很好玩。不用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就很有趣。他还发现自然熵这个有趣妙用——用它来分析性别。他曾经利用汉字的组合性来写小诗,并编成密码。他用兵书《三十六计》来编撰密码本。还有吕老师的小木棍……故事实在是太多了。

    吕老师的课程看似好玩,学起来也不轻松。吕老师课上说的,都是他几十年经验的总结,句句饱含着智慧和真理。每次温习吕老师的课上内容,总要查阅很多资料和书籍,才能略微的明白老师话语的深邃。吕老师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查阅资料指明方向。讲到随机性的时候,他推荐我们看《时间简史》,看量子力学相关的书籍,研究随机性的定义、假说和理论。两次上机习题,虽然不难,但也要上网查阅很多资料,看很多网上的新闻、评述、技术文档等等。

    期末考试,吕老师没有安排课堂考试的形式,而是有板有眼的论文答辩。吕老师找了间教室,请了几位同行一道,评判每一位同学的论文。形式就和学位论文答辩差不多,每位学生十分钟,还要应对老师的提问。这些事情看起来轻松,实际一点也不轻松。查找资料,提炼观点,形成文字的任务之艰巨,难以想象。区区几千字的论文,可能要费上几个星期才能做好。一次答辩下来,同学们都收获颇丰。

    吕老师极尽先生之责,诲人不倦,兢兢业业,而且他还邀请领域学术泰斗来课堂讲学,与同学面对面的交流。吕老师不忘栽培晚辈,细剪粗枝,精雕拙石,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附:吕述望老师的简历

    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自动控制专业,现任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以来主要从事密码学、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近期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中关键芯片集成工作,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中“信息安全中关键芯片集成及其基础研究”课题和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中“密码算法标准研究及其芯片集成”项目。理论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完全映射及其密码学应用”。曾获得1986年度和1988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度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度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为各奖项的主要完成人。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分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吕述望老师的《安全信息系统概论》课课程,曾荣获2004-2005学年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课程。
责任编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