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院塑造校园文化影响力 面对面多元文化交流的风雨操场

  • 温新红 (科学时报)
  • 创建于 2007-06-12
  • 2405
     6月1日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下简称研究生院)第六届文化艺术节“青春的风采”文艺汇演上,自动化所双控专业研究生温丰将和舞蹈队的同伴表演现代舞《海那边》。他瘦瘦高高的,穿着麻制而宽松的演出服,一点不让人怀疑他的表演能力,也不让人感觉他是2005年才开始接触舞蹈,前后利用业余时间只不过练了两年。这支舞蹈队多次代表研究生院演出,他们的成名作《都市印象》公开演出过4次,实际上这支舞蹈队有一半的队员是进入到研究生院才学习舞蹈的,那时他们至少有22岁了。

    多元文化交流

    应该说,温丰和他初入舞蹈队的同伴是幸运的。2005年研究生院的文化活动多了起来,舞蹈队也是在那时开始招新人。2005年夏天,研究生院的800人大礼堂装修一新,7月7日,成立1年的博士合唱团在此演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怒吼吧黄河”专场音乐会,在这次堪称博士合唱团最有影响的演出后,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研究生院从今天开始有文化了。

    于2001年更名组建的新研究生院,目前全院研究生已达到3.3万人,博士生与硕士生各占一半,除了第一年在北京集中学习,其余两年都在全国各地的100多个中科院研究所完成学业。没有本科生、学生分布广,这些方面都让研究生院的校园文化无法与普通高校相比。

    如果说本科生四年是青春飞扬的日子,那么研究生阶段就只作研究,不需要文化交流或者活动吗?这些大多数为20多岁的年轻人将会在研究生院学习3到5年,这段时间同样是他们人生重要的时间,矛盾凸现期和发展机遇期并存。研究生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马石庄教授说,中科院的研究所以科研为中心,研究生不但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他们自己也要在科技创新中成长。以服务全局、服务创新、服务研究所为宗旨的研究生院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和科研的区别。科研或许可以更单一,但为了培养人才的教育必须多元化。

    马石庄作了一个数据分析,从各研究所毕业的学生约有1/5到了科研机构,约1/5到高校,这两部分学生都还在从事科研,可更多的、接近3/5的学生走向社会的其他岗位。这必须在重点培养学生科研之外,还要培养他们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为他们营造培养综合素质的校园文化。

    何为校园文化,在本科生为主的普通高校里面似乎是一望便知。对于研究生院的特殊情况,马石庄告诉记者他对校园文化的最新理解,归纳为一句话:创新文化主导下的面对面交流的多元文化。他解释说,创新文化是中科院的特色、是主导,面对面很重要,不能让现在的任何媒体代替,包括报刊、影视以及网络等。多元文化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多种人群的交流,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仅有这个还不够,一个研究所也能做到这点,更重要的是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交流。

    正如此次文艺汇演的节目,包括武汉、兰州、大连等地选送的,这是一次集中亮相,也是很好的交流,但仅是校园文化的缩影非全部。马石庄说他们的目标是“哪儿有我们的学生哪儿就有校园,哪儿有学生活动,哪儿就有校园文化”。

    建设“风雨操场”

    文艺汇演的第六个节目是音乐剧《战火中的青春》,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可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节目,半个小时的演出中,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类似话剧的表演,有解说以及歌唱等。内容如剧名,讲述了战争年代一对恋人的故事,因年代久远,已完全不为这些80后的学生所了解,但整个内容和编排都是学生创作的。故事有些老套和幼稚,不过学生们都很投入,故事讲到最后,女主角读着已牺牲的男主角的信,女主角的扮演者真的流泪了。下面看节目的同学们也唏嘘不已。

    今年文艺汇演一个主要特点是学生们自己的创作编排占了近一半,除了《战火中的青春》,配乐长诗《父亲》也是朗诵者王红艳自己创作的,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3位男生已是连续第三年表演自己创作的小品了。相声《三学子比专业》中的专业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显然是中科院独家制造。

    “整台节目都是学生们自己弄的,我今天也是第一回看到这些节目。”马石庄很有些自豪。

    学生会主席杜晨光参与了2003年演出的局部安排,接下去作了两年整体策划,到今年“让贤”给学生会的另一位同学了。在杜晨光看来,作一台文艺晚会并不特别困难,首先是向各个社团和研究所发通知,他们报上参演节目,寄照片或者录像,策划人删选后再回馈。不过,记者进一步了解后发现,整个过程还是颇为烦琐,尤其是沟通。策划人一方面要了解节目的内容及所有细节,另一方面要与做舞台布置、灯光、音响的同学交流,好在网络还帮了不忙,大家在一个聊天室商量,效率很高。

    研究生院6年,文艺汇演6年,学校管理者和老师精心培育的校园文化也有了6年。学生处处长赵宝奇尽管一直关注同学的活动,不过他说校园里的活动还是尽可能让学生们去做,也有一些老师作指导,但仅仅是指导。学校的社团由最初的四五个,发展到现在的40多个,有轮滑队、交际舞团、摄影团等等。

    温丰所在的舞蹈队是2005年发展起来的,正赶上招新队员,尤其是男生。温丰和几位从没有接触过舞蹈的同学很简单地进入了。舞蹈队每周四晚上练习,这些新人开始时觉得很困难,一些动作常忘记,第一个舞蹈《都市印象》差不多花了7个月左右的时间。温丰现在对舞蹈很有兴趣,感觉离舞蹈近了,不像以前那么远,和同学的话题又多了一个,平时也会了解一些舞蹈的知识以及看中央电视台的舞蹈大赛。温丰还体会到上台的感觉,怎么样有状态,如何进入角色,这让他很兴奋。

    赵宝奇还介绍,除了学生主动活动,他们还有意搭建文化平台将高雅艺术引入,例如近几年每场必爆满的科学与人文系列讲座。有意思的是,研究生院还成为北京市的一些艺术院校学生的实践基地。

    “如果不搞多元文化,相当于大棚里的蔬菜。”“我们的校园文化绝对不是玻璃房,要让社会的风吹进来,学生要走向社会。我认为,校园文化一定是一个风雨操场。”马石庄说自己常被学生们感动,也引发他更多思考。他认为校园文化不是让学生娱乐或者学会唱歌跳舞,而是让学生学会创造和自我发展,这和培养他们创新是同样重要的。国家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素质不仅仅是有科研能力,同时还有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作能力,对于他们完善自我、提高修养有帮助。

    (作者:温新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6-12)
责任编辑:温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