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近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组织了部分老师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展。这次展览将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以来的主要成果呈现给观众,使大家更多的了解建院60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这次展区主要是由图片展览和模型展览所构成,展览主题“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体现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最高基础科学研究机构,承担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角色。展览以时间为线索,以重大事件(中央领导批示、重大研究成果等)为节点,着重描述了科院人60年来走过的非凡历程,综合展现了中科院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厚爱与重托,在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科技事业国家队和“火车头”作用,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当我们迈入展厅内,一位容貌端庄秀丽,声音温柔有礼,举止大方得体的年轻讲解员将我们迎入展厅,开始了这次难忘的展览历程。
 
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使国家领导人坚定了科技强国的决心。一个月后,即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毛泽东在1956年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自成立以来,科院人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克服重重困难,为两弹一星的发展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为国家在政治、军事、外交、科技等领域赢得了地位。
 
十年浩劫期间,中国科学院是损失最惨重、恢复最困难的“重灾区”,知识分子受到严重摧残,一出出骇人听闻的悲剧、荒唐无比的闹剧在中科院轮番上演。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受到极大挫折,年轻共和国的成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即使在这样一片混乱和黑暗之中,科院人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使命,仍然一丝不苟的科技创新。
 
走过冬天就是春天。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会上,邓小平同志全面阐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发展趋势、战略重点,以及科技人员的政治地位、人才培养、研究所实行所长负责制等重大主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等著名论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严冬,科学终于迎来了春天,中科院又重新焕发活力,整装上阵,继续履行自己庄严的历史使命。
 
徜徉在温暖、祥和的展厅里,一件件世界先进级的科研成果跳跃于眼前: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两弹一星及相关尖端技术、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纳米材料直接制版机、三志(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模式识别与人机交互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宽带网络技术、新一代显示技术、虹膜识别系统、激光电视机、智能机器人等,振奋人心,憧憬科技强国的到来。
 
缓缓走过蜿蜒曲折的展厅,沐浴在众多科学大师的春风里。华罗庚、陈景润、王元、吴文俊、冯康、竺可桢、马世骏等,他们辉煌的人生奉献轨迹向我们最精辟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精神。爱国奉献、淡泊名利、崇尚真理、执着专注、不懈追求。正是这种科学精神,使他们成为了科学王国里的赫赫功臣。这种精神和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众多的科院人奋发图强,不辱使命。
 
通过展览,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院从建立、到落难、再到科学春天的来临,然后是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这是一个艰辛和辉煌共存的历史!我们今天的科研环境是多么来之不易!科院人经过六十年的艰辛奋斗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创造了今天中科院的硕果累累。我们将继续传承老一辈科学大师的精神,继续引领国家科技创新的旗帜。
 
在这难忘的时刻我们怎么能不为中科院的生日献上我们衷心的祝福呢——生日快乐,中国科学院!
                                                   

  为了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前期的成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实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于11月18日下午在教学楼804召开了以“我为教学改革提建议”为题的师生座谈会。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杜宇国教授,研究生院教学督导黄明宝教授,研究生院教学委员会委员计明娟教授,化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何裕建教授,以及学院教学主管毛联霞副教授出席了此次会议,26名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展开,杜宇国首先介绍了出席的各位老师,强调了此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了解对已开课程的建议及存在的问题。随后同学们就自己选修的各门课程进行了详细深刻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很多课程讲授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谈到课程教学,一些课程的授课中理论基础和学科前沿相辅相成,中英文授课相互穿插,同时介绍科学院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信心和动态,同学们对这样的课程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针对一些60课时压缩为40课时的课程,同学们建议,授课内容的删减要详略得当。许多课程,特别是200多人以上的大课,因为选课人数太多,师生互动效果很差,听课效果也不理想;同时,选课同学的起点参差不齐,教师授课内容难以满足全体选课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此,同学们强烈建议研究生课程最好分成小班来上。还有学生建议,应该多邀请一些年富力强的老师来上课。同学们还对老师提出了细节上的一些要求,比如板书要清楚,尽量克服说话口音等等。对于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杜宇国一一给了答复。

      对于一些涉及到实验的课程,学生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多提供一些信息,包括实验手段、实验方法、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动态和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且学生迫切希望能参观实验室如果有可能动手操作一下仪器,以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加深形象认识。杜宇国介绍说下学期或者以后会跟理化所、北化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这些有合作关系的单位联系让同学们去参观,院长的这些话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文献阅读课是今年第一次试行,选修文献阅读课的同学希望辅导老师能与学生更多地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年的总体进程情况。杜宇国强调文献阅读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院与各位同学导师的联系,研究生应该提高自主性,学会自主学习。很多同学提出大部分课程课后偏松,还有些同学说是前半学期松后半学期紧,为此,学院将督促任课教师通过作业和自修来合理引导同学们的课内外学时比。

     一位同学从更宏观的角度进行了发言,他建议学校的教学改革要注意细节,不仅要有形式改革,而且要思想改革,要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授课内容应从科研出发并落脚科研,充分发挥科学院的优势地位,加强我院研究生与科研一线老师的交流互动。

      通过这次座谈会,更进一步了解到了学生们的需要,为我们有效地推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09年11月16日下午,武汉教育基地召开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致中科院成立60周年贺信和国务院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院属在汉各培养单位研究生部负责人以及22名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武汉分院院长朱耀仲主持会议,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陈平平作总结讲话。
 
 朱耀仲院长在主持词中指出,中央领导同志的贺信及重要讲话明确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科技“火车头”的定位,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中科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也是对未来的科技创新队伍提出了期望。研究生是中科院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一方面,同学们要从自身入手,积极思索,勇于实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
 
 参加座谈会的研究生代表结合自己的学习及科研情况,畅谈了学习中央领导同志贺信及重要讲话的心得与体会,重点谈了如何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努力成为引领国家科技创新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并
对目前科研环境提出了良好建议。同学们普遍认为,要成为科技创新型人才,必须要坚持信念,注重积累,密切结合实际,加强各方交流与合作,注重各交叉学科之间的相互结合。
 
 ——武汉岩土所博士生赵阳同学表示,往往学术界碰到的难题都是第一线的企业率先遇到并提出的,中科院有人才优势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帮助其解决难题,要深入企业,加强产学结合。
 
 ——水生所硕士生钟健翔同学表示,中科院承担的项目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我们要树立科技创新领军者的责任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营造更为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
 
 ——武汉物数所博士生蒋先旺同学建议,是否可以在坚持精英教育办学层次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而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出发来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并存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测地所博士生刁法启同学认为,作为未来科研大军中的先锋队,中科院研究生也应受到良好的科研组织管理训练,同时应提高科研成果总结的能力,特别是提高科技论文撰写的能力。
 
 ——武汉植物园硕士生温晓斌同学表示,要遵守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和神圣。合格的研究生要虚心向导师学习,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挑战导师。
 
 ——武汉病毒所博士生沈姝同学表示,科研工作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工作,需要漫长的时间转化为生产力,我们要保持冷静清醒,又要甘于寂寞,守住清苦,同时,在自主创新中,要经得住磨练与失败。

 陈平平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武汉教育基地组织此次学习座谈会非常及时,非常有意义。她表示,通过学习中央领导人贺信和重要讲话,深刻体会到中央领导、国务院对中科院的重视,对中国科技事业的重视。陈书记回顾了中科院建院6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在科学殿堂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武汉教育基地研究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关注政治、关注时事,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二是要自觉地把个人价值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三是要秉承优良的学风,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观念,并传承下去。最后,陈书记向同学们介绍了科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前景,鼓励同学们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科学院科技创新的栋梁。

 

 

11月12、13日晚,中科院研究生院2009级新生预备党员培训分别在中关村和玉泉路园区举行。研究生院党委组织部部长赵宝奇老师围绕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问题给2009级400余名新生预备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首先,赵宝奇简要介绍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基本情况和本部(集中教学园区)的党组织情况。他说,研究生院本部党组织下设4个党委职能部门和16个党总支,共有142个基层党支部。其中,2009级学生有87个党支部,高年级学生有15个党支部,共计102个学生党支部。全部3554名党员中,学生党员共有2884名,占总数的81.15%。而在09级的硕士研究生中,党员同学有2450名,占2009级硕士研究生的46.04%。其中,化学学院的党员比例最高,达49.92%;而信息学院的党员人数最多,达409名。
 
接下来,赵宝奇结合相关文件和以往出现的问题,对学生预备党员如何完成一年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做了详细说明。中科院研究生院2009级新生中共有468名预备党员,占新生党员的18.96%,平均每个学生支部有5.38个预备党员。这些预备党员绝大部分将在2010年上半年到期转正,因此,如何规范化地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既需要所在党支部的工作,也需要预备党员自己的努力。赵部长介绍道,根据党章和中组部的相关文件,中科院研究生院制订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修订)》和《关于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中有关问题处理的意见》两个文件,以此来指导和规范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及转正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他着重介绍了预备党员考察和转正的7个程序,并就转正申请书何时写、转正申请书的写作格式及要求、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具体环节、预备党员预备期已满但未按时转正的问题以及转正材料的准备和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问题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赵部长提醒大家,在预备期满的前15天左右,预备党员应主动提出转正申请,并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作;预备党员应清楚自己的联系人是谁,并每3个月主动向所在党支部书面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
 
最后,赵宝奇总结说:“相信在场绝大多数的预备党员同学都能顺利转正。转正意味着我们成为了正式党员,这看起来是一个既定的形式和程序,但更是对我们的一次党性教育和考核,所以要思想重视,认真践行。无论是在预备期间还是在转正之后,都应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入党意味着对国家、人民和党组织的一种神圣责任和承诺。因此,他勉励大家:“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科研、生活和日常行为中发挥模范作用,让周围群众确实感觉到我们所具有的先进性。”
 
这次培训对预备党员同学不仅是一次有关转正的解疑释惑,而且是一次及时的党课,是党组织对每一位预备党员的教育和激励。通过这次培训,大家不仅对转正问题有了更多更详细的了解,更在思想上进一步端正了入党的动机,增强了党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相信在党组织的指引下,大家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行为示范,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11月1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三十二次代表大会在该院学术交流中心举办。全国学联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会主席樊博、主席助理颜含和联络部部长李建申等同学作为我院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

  樊博作为兄弟院校代表在大会上致辞。他首先对这一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祝贺,并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两院的历史源渊和密切联系做了介绍,同时对两院研究生会的友好关系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同时,对于两院研究生会在工作中面对的相似问题和挑战,以及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的一些经验,樊博也给予了说明,并希望两院研究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已有良好的协作关系,加强交流与配合,助力首都高校研会系统的不断创新。最后樊博对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会为推动两院学生交流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向新一届研究生会的产生表示祝贺。樊博的讲话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和好评。

  随后,我院代表同与会的其他高校代表深入交流,就共同关心的一些话题,如在做好科研的同时如何开展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交换了意见,并听取了其他院校代表的先进经验。

  通过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这些活动,我院学生会的代表们不仅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经验,交流思想,展示风采,更巩固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会的良好合作关系,必将促进今后两会更加密切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是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于1977年5月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是我国最早的研究生院之一,目前在校学生16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