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高原报道】6月8号晚上,中关村S201教室座无虚席,金和软件董事长栾润峰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金融危机与管理变革》的精彩演讲。
 
我院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时勘教授主持了讲座,在讲座进行之前,时勘教授代表管理学院为栾润峰总裁颁发了MBA企业指导教师聘书。时勘教授指出,中科院管理学院MBA论文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术导师与企业导师合作指导MBA学生论文,相信栾润峰董事长等更多的知名企业家担任管理学院企业导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MBA论文及教学质量,对我国MBA教学工作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经验。

讲座中,栾总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影响。他认为这次经济危机是由“创新”引起的,“创新”是一个中性词,不是褒义词,并且认为中国一定是第一个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可动用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超强的购买力。他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产品”不合格,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他引用1900年2月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介绍自己现在中央电视台《青年创业中国强》节目做嘉宾主持的情况。

随后,栾总和同学们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19岁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江苏常州一家大型机械厂从事计算机操作,但不甘心一辈子做技术,想学习管理的知识。他笑言:“一个人的成功需要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和自我努力。”他从《毛泽东选集》汲取管理的思想,还成立了一个管理爱好者研究小组。93年从天津大学MBA毕业(这是当时中国首届MBA)后去美国的IBM工作,学习了因特网的知识。94年创办金和软件公司,之后又成为方正集团的首席管理顾问,创立了“精确管理”,07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每年保持200﹪的增长。
 
最后,栾总表示,欢迎关心中国发展,关心中国软件发展的同学去金和软件公司参观做实验。
 
栾润峰,精确管理创始人,精确管理研究院院长,金和软件(股份代码430024)董事长、总裁,电子信息工程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EMB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高校客座教授,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拉友好协会理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多项信息化专家组特聘专家,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2008中国MBA十大成就奖,CCTV2008中国十大成长之星,CCTV“青年创业·中国强”大型公益活动创业课堂首批创业导师。
 

    在香山会议办公室和我校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的精心组织下,第350次香山科学会议——“生物考古研究中的若干前沿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5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中国、德国、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院士、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Svante Pääbo研究员和研究生院王昌燧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会议的组织工作,由我校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王昌燧教授和胡耀武副教授负责。

  香山科学会议组委会主任、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原局长金铎教授与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艳芬教授,百忙之中专程莅临会议,认真听取了会议主题报告,并饶有兴致地参加了学术讨论和交流。 

  会议报告分为主题报告、中心报告和专题报告,围绕以下四个中心议题展开,即:1). 现代人的起源及文化演进;2). 人类遗传结构的演变;3). 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及演化;4)农业的起源、发展及古环境的响应。王昌燧教授作了题为“生物考古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大会主题报告。在简要介绍了生物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王昌燧教授重点阐述了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古代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植硅体分析、淀粉粒分析、残留物分析、环境考古等,开展多学科协作,探索我国早期农业(稻作和粟作)的起源和传播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此外,王教授还指出,农业的起源、人类的迁徙活动、人类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差异以及人骨的S同位素分析,将成为今后生物考古研究中新的学科生长点。吴新智院士通过对我国出土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系统观察和测量,认为中国的现代人当为本土起源,指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应是我国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的主要动因。Pääbo研究员向大会汇报了他们课题组对距今13~3万年前生活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进行基因组测序的新进展,并就古DNA的提取以及DNA污染的预防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述。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通过古今DNA序列的相互比较,探讨了我国古代与现代新疆地区居民在基因上的区别与联系,并以维吾尔族人为例,介绍了该民族的基因来源,推测了古代维吾尔族形成的时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研究员,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工艺,揭示了古人类适应和生存的行为模式(Behavioral Model)。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袁靖研究员和赵志军研究员,结合我国目前考古发掘的新资料,分别报告了我国家猪的起源和驯化以及我国早期稻作农业的最新研究进展。美国康斯威星大学的T. Douglas Price教授,详细介绍了锶同位素分析示踪先民迁徙活动的方法和原理,并运用该方法探讨了美洲玛雅遗址国王的来源。该校的James Burton教授,还进一步阐述了如何运用碳、氧、锶同位素的有机结合,追踪我国洹北商城和安阳殷墟遗址中人群的来源。此外,其它国内外著名学者,如荷兰自由大学Henk Kars教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朱泓主任和该校生命学院周慧副院长、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沈辰研究员、加拿大西蒙佛瑞兹大学杨东亚教授、美国加州拉文大学Felicia R. Beardsley教授、日本东京大学Minoru Yoneda副教授、北京大学莫多闻教授、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李小强研究员、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中心曾长清研究员、中科院研究生院蒋洪恩博士等,围绕中心议题也分别作了精彩纷呈的报告。秉承学术平等的香山科学会议精神,与会代表围绕着大会主题报告及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在我国大力开展生物考古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技部(前国家科委)发起,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国家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原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支持与资助。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此次香山科学会议的顺利召开,将有助于我国学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国际生物考古的研究现状,有效地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它标志着我国专家业已跻身于人类起源、农业起源等世界性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行列,借助于我国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坚信,生物考古一系列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成果,将在华夏大地产生。

 

为增进部门间交流,达成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生院开展全校范围的午间讨论会。每次会议由演讲人自定主题,参会者将就演讲者主题及演讲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6月2日中午,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姚郑教授以“软件开发:艺术、工艺、工程?——在实践中辩证发展”为主题,结合软件工程发展历程,引出了软件工程领域前沿问题,对软件工程领域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与参会人进行了积极讨论。
 
报告以一个流传于软件业的小笑话作为开篇,首先从软件与程序的差异以及软件的特殊性谈起,引入了有关软件开发究竟是艺术、工艺还是工程的思考,并对实践中常见的各种误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信息处理的目的和本质出发,以辩证的观点分析了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综合分析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典型成果,重点介绍了有关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成果和应用,并深刻分析了人文环境变化对于软件开发的影响,给出了一些不变的原则和过时的具体实践,强调了业界软件项目成功的三要素Effective PROCESS(“秘籍”)、Best-of-class TECHNOLOGY(“宝剑”)、Skilled PEOPLE(“英雄”),科学的探讨了科学技术工作者对于成功三要素以及整个软件工程领域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性。
 
报告分析了“软件工程”的定义,并与其他学科进行了类比,给出了目前已经公认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以及成功实施软件工程的关键要素,最后讨论了软件工程人才教育面临的挑战,并以一个寓言故事作为结语画龙点睛的结束了主题报告,在诙谐的气氛中对软件工程的概貌进行了诠释。
 
与会人员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涉及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软件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软件工程专业的博士培养、软件工程的未来展望等。经讨论大家进一步了解到,软件工程研究本身仍存在许多非常困难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日益紧密,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软件无所不在,因此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已经不是计算机界自身的问题,其研究和实践对各行各业、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在产业界,从程序转变成软件产品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团队规模大、开发周期长的大型项目,目前尚无放之四海而皆准方法论,如何使得软件开发不断朝向科学化、工程化的目标迈进,需要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人员共同努力。最后整个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6月6日下午,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委员会、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刘延宁研究员,应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之邀,来研究生院作了题为《把握时代趋势促进对策增值》的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颖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报告会,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姚郑教授、以及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刘延宁的报告分为前言、战略思考的框架、时代的背景、东西方文化思维方法的异同、对策增值的思维方法及结束语六个部分。阐述了不同时代的主体背景以及西方思维、宗教和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指出了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时代模式的转变、社会结构的转变、各国政府运行模式的趋势、各国政党党风趋势和企业可持续模式等方面谈了当前发展的时代背景,并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对国外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深刻反思与警示,探寻东西方思维方法的差异,提出对策增值的思维方法。
   刘延宁指出,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必须实现从定势思维到动态定位思维、从单向思维到多向思维、从点状思维到网状思维、从过于自我思维到共赢平衡思维、从单面思维到结构化思维、从局部思维到整体全局系统化思维、从平面思维到立体思维、从短期效应思维到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战略思维等八个方面的思维转变,才能真正实现对策增值。
  刘延宁强调,在目前市场经济追求“获取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避免“货币崇拜”;在自己创新开拓的同时,要避免“历史虚无”;在执着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要避免“价值单一,缺失人格”;在追求“以效率为本”的同时,要避免“不可持续”。
 最后刘延宁研究员以“诚者有信、勇者无畏、智者有衡、仁者无敌、转识为智、天道酬勤”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去年年底,刚庆祝完30岁生日的中科院研究生院把2009年确定为自己的“教学改革年”。
 
今年4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位委员会会议上,兼任学位委员会主席的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期望:“提高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必须不断前瞻,不断思索,不断完善我们的培养环境和相关制度。”
 
改革,为了应对挑战
 
教学改革是常抓常新的命题。伴随着中科院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中科院研究生院自2000年更名成立以来,从“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和“两段式”培养模式的实行,到“TOP100”等教学改革措施的推进,都体现了这一点。从去年开始,研究生院进一步分析了自身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生源的变化。研究生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苏刚说:“现在的本科教育,大部分院校实行的是宽口径教学;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一些基础课程的学时和内容削减得比较厉害,导致本科毕业生的某些基础知识跟不上目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形势要求,这迫切需要我们在教学上作出相应调整。”
 
其次,作为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教学中心,研究生院也必须完成好研究生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研究生质量的好坏与研究生教育的起步阶段密切相关,如果一个学生基础扎实、涉猎较广,以后他从事的研究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会有比较好的基础,而且出高质量成果的可能性也很大。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要求。”苏刚说。
 
此外,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恰恰是中国学生比较欠缺的。
 
在4月的学位委员会会议上,路甬祥指出,中科院在进行研究工作的同时要培养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研究生院要重视科学教育或者创新教育的内涵问题。他认为,中科院的研究生教育比较重视前沿知识的吸收,而且由于和科研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相对于其他单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实践并不仅仅是研究与发展,还有社会实践与管理实践;知识也不仅仅是科学与技术,还应该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对于部分中科院研究生来说,因为导师的科研任务比较繁重,研究方向、研究题目大都由导师指定,这样就可能削弱或影响研究生科学思维的能力。此外,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也可能影响了研究生在实验手段和方法上的创新。
 
这一切,都需要深化教学改革。
 
调研,把改革建立在满足需求、适应趋势的基础上
 
教学改革应该怎么改?在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看来,教学改革一方面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各研究所对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方式、成效的客观要求,因为“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和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真正优势,是来自全院100多个研究所”。
 
于是,去年和前年,研究生院派人走访了很多中科院研究所:了解导师对教学的需求,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了解回所的高年级学生有什么收获,有哪些希望改进的方面。“普遍反映的是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欠缺。”苏刚说。
 
研究生院还多次组织目前参加一年级集中教学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对课程的评价,把改革设想与之交流。
 
研究生院还仔细分析了近年来中科院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毕业去向,发现85%到90%的毕业生去了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其中博士生与硕士生的去向差别明显。而培养学术型的人才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显然要求不同,这些都要在教学改革中予以体现。
 
同时,研究生院还把视野投向世界,积极关注国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调研发现,在许多知名教育科研机构中,大都遵循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注重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从事创造性研究的素质,把加强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面作为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适应科技和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制胜法宝;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都沿着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这条主线,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著名大学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来设立和发展跨学科课程,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进行学习;注重课程修习规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坚持学科专业内在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兼顾到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专长,增加研究生学识的厚度和宽度;Seminar课程制度、研究生课程顾问制度、面向毕业生的博士生教育评估制度等都成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研究生院又与学校教学学科专家组成员——其中很多是来自各个研究所的资深专家和院士——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和讨论。最后,把今年教学改革的侧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求索能力、提高老师授课质量三个方面,因材施教,以研究生为本。
 
为此,教学改革将从调整完善课程设置、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加强学生与导师间的互动、建立更加规范而又不失灵活的课程修读制度等方面展开,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授课内容、增开“文献阅读”选修课程、加大Seminar课程比例、完善课程评估体系等。
 
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教学改革值得期待。“目前我们的教改思路已经明晰,教改方案基本成型,将在9月新学期开学时全面实施。”苏刚说。
 
(2009-6-8 A1 要闻《科学时报》本报记者 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