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4日,2009年度首都高校博士生博士后和高校辅导员到北京市挂职锻炼工作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会议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等部门联合组织,第三批首都高校博士生博士后和高校辅导员到北京市挂职锻炼活动正式展开。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史绍洁、北京市教育工委副主席王民忠等出席会议。全市有338名博士生和博士后,33名辅导员参加本次挂职锻炼。
 
会上,前两批挂职锻炼的优秀博士生代表交流经验,畅谈自己的挂职感受。挂职锻炼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完成领导交给的大事。虚心向领导学习、向周围的同事学习,与他们沟通协调,逐步掌握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领导代表和接受挂职人员单位代表发言,表示挂职锻炼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广大学子创造了实践机会,也为北京市机关政府的发展和管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今年,中国科学院来自京区10个研究所的14名博士生博士后参与本次北京市挂职锻炼项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处处长牛晓莉和就业指导中心刘斌老师带领学生参加本次会议。
 
 

5月13日上午,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催化剂之父、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闵恩泽院士在汉欣然接受了武汉教育基地小洪山记者团的专访。采访中,闵院士不仅为学生记者讲述了创新的要素以及如何创新,还对青年学子的成长给予了建议。

    闵院士谈到,自主创新可以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装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原始创新最为重要。自主创新则要不断将技术的科学知识基础转移到一个全新的科学知识基础上来。此外,闵院士指出,虽然现在技术变化很大,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仍然是创新的基础;学好英语以及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对实现创新很有帮助。

    闵院士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并给予了有益的建议。闵院士谈到,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有奉献精神、要勤奋、执着、要培养团队精神。闵院士还引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各有各的本领,靠共同努力取得真经的故事讲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他指出培养团队精神一定要注重诚信,要宽容,还要学会平等待人。
 
此外,闵院士还兴致勃勃的和同学们谈到了他生活中的一些让他感动的、印象深刻的事情以及他的各种生活乐趣。最后,闵院士向武汉分院赠送了他签名的著作《创新中国丛书--石油化工-从案例探寻自主创新之路》,希望武汉分院的科研人员及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5月11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部分教师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所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病毒病所所长梁国栋研究员介绍了该所的历史与现状,并带领我们参观配备了先进科研设备的各类实验室。这里的BSLII、BSLIII级实验室,以及与人类相关病毒如肿瘤病毒、狂犬病毒、肝炎病毒、脑炎病毒等研究实验室,给人一种“真刀、真枪”的感觉。
 
然后病毒病所的王岳研究员以“HCV Studies in China”为题,就“HCV pp System, HCV cc System”在“HCV中和抗体、血清学诊断、HCV分型及抗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我院刘利新与王齐欣两位副教授也就自己的科研工作分别进行了题为“Screening anti-HIV reagent”和“HCV非结构蛋白3功能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后,双方的就某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今后的科研合作进行了初步的商议。
 
这次活动增加了生命科学学院对外交流的机会,拓展了研究视野,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院副院长钟良玮教授与党总支书记杨建虹副教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近日,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近期答辩的本部硕士研究生中,四位同学有非常出色的科研成果。他们的学术论文分别发表于著名国际SCI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ers;和J. Am. Chem. Soc.上,影响因子分别为10.031、9.627和7.885。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陆续有14名06级本部研究生进行毕业答辩,其中13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涉及到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应用化学等二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覃冰(导师为化学学院宋锐)在有关具有光催化功能的新型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研究课题中,巧妙地通过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纳米半导体粒子的相转移行为。同时结合理论模拟计算,揭示了这种相转移行为的机制。有关工作已被国际著名期刊发表(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9875-9878),相关研究成果还被科学网论文频道报道。
 
硕士研究生刘博同学在导师李晓毅的指导下,提出了双壁纳米碳管(Doub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作为跨膜通道基本模型的构想,利用水通道蛋白仿生学设计的原理,将经过亲水修饰(Grafted with Hydrophilic Termini)的双壁纳米碳管植入磷脂分子双层膜(Lipid Bilayer),研究了其作为水通道蛋白替代物的可能,发展了基于纳米管的跨膜水分子通道。他的论文《Carbon Nanotube Based Artificial Water Channel Protein: Membrane Perturbation and Water Transportation》发表在Nano Letters, 2009. 9, 1386-1394. 发表后马上被Nature China杂志作为研究亮点推荐和引用。
 
硕士研究生刘向文同学(导师周克斌)研究证实了氧化铈不同类型的氧缺陷是造成催化活性及可还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一研究结果《Oxygen Vacancy Clusters Promoting Reducibility and Activity of Ceria Nanorods》发表于J. Am. Chem. Soc., 2009, 131, 3140-3141)。
 
硕士研究生江迎同学(导师赵红)利用纳米金良好的光学性质和 TNT 分子与脂肪胺之间独特的电荷转移作用,通过合理设计纳米金粒子的表面化学提出并建立了迄今为止灵敏度最高的TNT可视化检测新方法。对 TNT 的检测浓度可达到 pmol 级,论文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8601-8604)。
 
经过导师几年的悉心培养,今年化学学院本部毕业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与化学学院始终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营造更好的科研氛围分不开的。导师们殷切希望同学们更加勤奋努力,取得更大进步。
 
 

一年前的5月12日,山川抖动、大地战栗,霎那间的震撼撕碎了绿色的家园,万千幢耸立的大厦化作断壁残垣,无数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撒手人寰…
 
今年的5·12,是全国人民都自发去纪念的日子,纪念逝者,鼓励生者。新疆生地所全体研究生为地震灾区祈福,主题为“逝者安息、生者奋发”。
 
研究生们制作了很多粉红色的心形卡片,每位同学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祝福语,表达心中最衷心的祝福,鼓舞灾区的男人女人们,挺起坚强的脊梁,将无尽的伤痛化为无穷的力量,在废墟上一砖一瓦建起新的家园。
 
研究生们将卡片组成两个大心形贴在色调沉重的悼念展板上,虽然不能在一线和灾区人民共建新家,但有无数颗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在对你们呼唤,坚强吧!奋发吧!逝去的生命无法挽回,生者的脚步应该铿锵有力;孩子们的笑容依然天真灿烂,鲜活的生命依然斗志昂扬。
 
生地所全体研究生寄语卡片以托哀思,悼念亡灵,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祭之际,希望所有情系汶川的同胞看看那片正在恢复的家园,以及那些正在蒸蒸日上的事业,进而感知并铭记这句“汗水永远比泪水有穿透力”,投身到火热恢复重建、大步发展的行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