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25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怀柔雁栖湖园区举行,来自教学科研、管理支撑岗位的50余名中青年干部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班旨在增强研究生院中青年干部的中心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效能。培训班由专题报告、经验体会交流、分组研讨、汇报总结四部分组成,由苗建明副书记和侯泉林副院长分别主持。
 
24日下午,党委书记邓勇首先作了题为《责任、使命与作风》的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当前的形势与挑战、任务和责任、做无愧于集体的人。邓书记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拥有了重要的国际地位;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已经进入了第11个年头,成果喜人,承担了国家科技事业引领者和主力军的作用;在新形势下,研究生院的发展遇到了难得的机遇,拥有非常美好的前景,但同时也充满了挑战,承担着艰巨的任务。邓书记强调,中青年干部是研究生院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放开眼界,在“共有、共治、共享”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具有大局意识,牢记 “两个务必”,主动创造和维护创新奉献和谐奋进的文化氛围,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做一个无愧于集体的人,为研究生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接下来,王艳芬副院长作了题为《关于提高院系直属学生培养质量及加强科研工作的思考》的报告,她详细介绍了研究生院科研工作总体情况、科研经费申请的各类渠道、院系直属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及相关规定,强调应加强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做到科教有机融合,提出进一步规范院系直属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的要求。
 
随后,马石庄副院长作了《关于我院的使命与学生事务》的报告。马石庄副院长在报告中指出,国家、中科院赋予了我校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他通过实践经验和具体案例,就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管理、心理健康等一系列学生事务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25日上午,苏刚副院长、叶中华副院长分别作了题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专题报告。
 
苏刚副院长在报告中利用翔实地数据介绍了研究生院近年来的教学工作基本情况和进展,充分阐释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设想和举措。他强调指出,2009年是研究生院的教学改革年,我校将在广泛调研与征求意见基础上推出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叶中华副院长在报告中阐述了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研究生院人文学科的发展和成绩,并对如何加强我校人文学科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即转变观念,重视人文教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协调规划,建立系统的人文课程教育体系;增加人文学科建设投入, 为人文学科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平台;激活机制, 建立促进人文学科发展的政策导向。
 
在经验体会交流环节,物理科学学院执行院长乔从丰、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姚郑及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斌分别围绕学院教学、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素质教育等问题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25日下午,培训班进行了分组讨论、组长汇报和总结。参加培训人员分成三组,围绕邓书记及各位院领导的报告以及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干部素质和管理效能等主题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在全体会议上,三组组长分别汇报了各组讨论的情况,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党委副书记苗建明做了培训班总结。苗建明副书记认为,历时1天半的培训班内容充实,主题明确、求真务实、针对性强、高效紧凑,梳理了工作的思路,认清了形势和任务,更加凸显了使命和责任,同时,通过经验体会交流和分组研讨,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了解与沟通。总体上,本期培训班达到了培训的目标,为全校形成教学改革的共识、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指出,在新的时期,研究生院不仅承载着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任务,也肩负着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的职责,所以,我们要围绕学校的各项中心工作,站在全院的高度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必须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推进研究生院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9年4月29日上午,研究生院召开第三届校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邓勇教授主持会议。
 
邓勇书记首先向新一届校务委员会委员介绍了本届校务委员会组建的有关情况。随后,他从新园区建设、整体财政运行、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向委员们介绍了学校情况。
 
委员们针对学校的重点工作展开讨论,在新园区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人文素质教育、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加强党建工作等方面献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最后,邓勇书记在总结中表示,感谢与会委员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建议,学校将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贯彻和落实。他希望校务委员会委员们在进一步推进民主办学、依法治校进程,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研究生院第三届校务委员会由邓勇、苗建明、王艳芬、叶中华、田国良、石耀霖、江川、张泉、张洪勋、杜澄、杨佳、凃国防、胡新和、徐中平、徐艳梅、郭田德、顾海燕、黄明宝、彭工、童秉纲、谢正观等21名同志组成,邓勇任校务委员会主任,苗建明、王艳芬任副主任。
 
 
 

“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这是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的感叹。他在4月23日指出,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而包括科技部在内的多个部门下一步要通过各种科技计划、政策措施和实际举措来改变这种局面。“落实的具体方案应该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得到体现。”他在回答《科学时报》记者提问时说。
 
刘燕华是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谈到以上观点的。
 
刘燕华说,创新工具就好像现代化武器的制造厂一样,科研有没有底气在于有没有工具。他这样形容中国在科学仪器研发领域的现状:一无基地,二无队伍,三投入很少。“十五”期间,国家主体科技计划用于“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项目的经费只有0.85亿元,仅占三大科技计划经费的千分之二和科学仪器购置经费的百分之一。而在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发展的经费中有40%用于支持科学方法和科学仪器。
 
刘燕华还以诺贝尔奖为例,指出诺贝尔奖得主1/3是通过科学发现、理论推导得奖;1/3是通过方法创新、思路创新得奖;还有1/3是通过科学仪器、科学手段、科学工具的创新获奖。“而在我们的科技布局上,更多瞄准了第一个1/3 ,把后两个1/3相对忽略了。”
 
近年来,中国的科学仪器设备需求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中国一年购买科学仪器设备到底花了多少钱?刘燕华说,2006年国内的研发总经费是3000亿元,其中有400亿元用于购买国外的科学仪器设备。而且,现在提出企业是创新主体,企业纷纷建设研发队伍,企业购买国外科学仪器设备的高潮又在掀起。刘燕华透露了一个调查数字:中国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99%以上依靠进口,中型科学仪器设备80%以上依靠进口,生物研究用的试剂50%以上也依靠进口。
 
现在,不少研究人员认为,能拿到最高级的外国设备是自己的荣耀,是实验室的资本。刘燕华认为,这种心态需要改变。“有时候到实验室去参观,大家都习惯于介绍说这个设备是德国的,这个是美国的,那个是瑞典的,都是最棒的。后来转头一看,这儿有一个设备是中国的,还马上听到声明——‘我们很快就要换掉,要淘汰了’。而相比之下,美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一个基本指标,一个实验室要没有30%自己研究的设备就不叫国家实验室。”
 
刘燕华指出,科研仪器对外依赖度过高带来的弊端是,发达国家有了新的科学仪器设备发明,我们如果能拿到仪器设备就可以进行研究;假如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我们就无法进行研究。生物技术试剂也是这样,中国购买了大批仪器设备,作一批研究要购买一批试剂,外国人如果不卖试剂,我们的仪器设备就没用了。
 
《科学时报》 (2009-4-28 A1 要闻)
 
 

为进一步落实中科院研究生院“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和“两段式”的办学模式,结合科学院知识创新三期培养一流人才的工作目标,更好地推进成都地区研究生教育工作,4月22日,由成都分院院长、成都教育基地管委会主任彭宇行带领成都地区6个培养单位主管领导和成都教育基地办公室负责人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召开“成都地区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邓勇、副院长兼学位办主任王颖、院长助理高随祥及相关学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颖副院长主持。

成都山地所所长邓伟、成都生物所副所长叶彦、成都有机所副所长邓金根、成都计算所科技委主任王晓京、成都分馆信息服务部副主任杨志萍、光电所人教处处长助理周德鑫在研讨会上分别发言,他们就西部研究所和转制单位研究生培养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研究生素质培养、招生指标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发言和交流。成都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田敏专题汇报了成都教育基地的基本情况、2008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2009年重点工作。

研究生院院长助理、招生办主任高随祥在会上就2009年全院招生相关情况做简要介绍。

彭宇行院长在讲话中对研究生院长期以来对成都分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成都教育基地自2003年揭牌以来,认真按照 “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和“两段式”的办学模式,在成都地区各培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推进了研究生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效地发挥了区域性教育基地的作用。特别在2008年,成都分院和各培养单位在全力组织研究生开展抗震救灾、整合资源不断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以人为本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积极推进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事业的发展需求看,成都教育基地的规模还偏小,希望研究生院继续加强对成都教育基地教学管理的指导,在招生指标等政策上给予成都地区更大的关心和支持。他表示,成都分院及各培养单位将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资源整合,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邓勇书记在讲话中肯定了成都教育基地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他说,成都分院历来非常重视教育基地的工作,在此表示感谢。他强调,研究生院是我们共同的研究生院,教育基地和各培养单位是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生院认真落实路院长的要求,积极推进跨学科选择计划、跨专业课程兼修计划、素质教育公共课程调整和相对标准的考核规则,有力地推进了研究生院的规模发展、科学管理和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基地是研究生院工作的延伸,按照“共有、共治、共享”的原则,教育基地要在区域性培养基地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规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管理和跨地域的培养工作,办出品牌,办出质量,研究生院将积极支持教育基地事业的发展。他表示,在院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上,研究生院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各培养单位的支持力度,共同努力,把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4月23 日,研究生院举办“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报告会”,中纪委驻院纪检组副组长、中科院纪监审局局长沈颖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改革创新发展”的报告。 研究生院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和全体教职工党员200多人到会。研究生院纪委书记、副院长王艳芬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旨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研究生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的党性修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校园。沈颖同志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我国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任务、取得的成绩,通报了全国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并结合中科院特点,提出了中科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工作思路、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报告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与会人员表示,报告会使大家进一步认清了反腐倡廉的形势 ,增强了对反腐败工作的信心,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意识,这对深入推进研究生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