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告厅满座,讲座时间从下午15点半持续到18点半,提问时争先恐后,结束时间一再延迟,这就是4月13日研究生就业指导系列活动第二场——“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及职业生涯发展”会场的情况。这场讲座我们邀请到了全球著名制药公司—丹麦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研发副总裁、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总监王保平博士,细胞生物学研究部门主管李自强博士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的常乐女士,来自于所内以及周围各所两百多名同学参加了这场报告。
 
报告会上,首先由李自强博士介绍了公司的结构组成、研发流程以及研究领域等相关内容。然后中国研发中心总监王保平博士的讲演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概括分析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前景,重点的第二部分是以他多年的求学和工作经验就同学们在选择职业发展道路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王博士从很多方面对比了“研发”在高校研究所和公司的不同,如我们的研发是纯粹的科学研究,而公司的研发则是市场导向性的。然后他还介绍了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招聘的各种细节。
 
年轻的李自强博士就是在细胞生物学部门刚被提升为Senior Scientist,他和团队提出的新课题经过层层审批,终于被总部批准。这是中国研发中心第一个通过自己调查研究提出的并且申请成功的课题。他的谈话中一直强调研发人员必须具备两种能力:Scientific thinking和Trouble shooting skills,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正在接受PHD训练的同学们努力的方向。
 
身为中国研发中心总监,王保平博士却没有一点架子,他的语气很中肯,他对问题有着深刻思考,他的每一句话对于我们来说几乎都是金玉良言。对行业的精通,让我们了解制药公司是如何运作;对职业发展道路的思索和他丰富的经历,对有心去公司做研发的学生给了精辟的指点:不要忧虑自己的未来,踏实的学习,拿到博士学位,努力勤奋的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发表高水平文章,然后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这两位诺和诺德公司一线管理人员和科研骨干的报告,给我们初步描绘了制药公司里面的研发。通过他们亲自讲述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指导我们有目的的去锻炼自己的能力。通过他们对走过路的思考和生活的阅历,为我们怎样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为我们去追求梦想提供了参考。这些参考无疑是异常宝贵的。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公司来研究所做报告,这无论是对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外界需求丰富自己的选择还是对于企业更好的找到合适的员工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也希望各位同学们能从整个研究生就业指导系列活动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帮助。
 
 

4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为中科院第二十四期所局级领导干部上岗班学员作了专题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的77名所局级领导干部参加了报告会。
 
路院长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当前的形势;二是中国科学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责任;三是中科院所局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路院长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从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建国60年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重大的成就,深入剖析了当前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他要求大家要认清形势,开阔眼界,坚定信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路院长还列举了信息、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健康、安全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重点科技领域,详细阐释了蕴含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挑战,激励大家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取实现我国科技创新方面的新突破。
 
路院长强调了中国科学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责任。他指出,中国科学院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能把本单位的局部利益摆在第一位,而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以国家和民族今天的发展和美好的未来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作为我们的责任。如果离开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点,未来中国的发展还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路院长对中科院所局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领导干部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真懂、真信、真实践;对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也要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实践,把科技创新工作当作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终身职责。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领导科技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思想停顿了,工作也就停顿了。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发展,我们才能保持生机活力。三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整体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四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要践行党的宗旨,继承和发扬中国科学院老一辈科学家的传统,要保持密切联系群众和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作风。
 
报告会由院人教局副局长苗鸿同志主持,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同志,院党校副校长、研究生院副院长苗建明同志出席。
 
 
 

“研究,需要的不仅是思考,还需要实践,接触,感受与观察……”
(Research, not only as think, but also doing, sensing, feeling, seeing, and…)
 
近日,应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心研究部的邀请,英国皇家人力与发展学会委员、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国家教育基金获得者、《国际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术期刊编委、英国谢菲尔德哈兰姆大学资深讲师Colin Beard(柯林比尔德)博士和助手闫洪亮博士亲临中心,为中心研究生进行了以“运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进行压力环境模拟(pressure simulation us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Colin博士已经56岁了,但精神抖擞、风趣幽默,曾在亚马逊成功体验生存的他,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研究生们交流起来,时而像个淘气的顽童,时而像个沉稳的智者,短短两个小时的演讲和交流,让大家对学习、对人生都有了一番感悟。
 
“我们是如何体验世界的?(How we experience the world?)” 作为体验式培训专家和顾问的Colin博士,兴致勃勃地和大家分享他的体验式学习理论,Colin先生认为 ,世界(the world)包括外在世界(out world)以及内心世界(inner world),人的一生就是一段学习的旅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学习的环境、方法、内容、感官、思维和感悟等六个要素相互作用,将我们的内在世界与所在的错综复杂的外在世界动态结合起来,将会提升我们的学习,并让学习的旅程充满着快乐。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压力和恐惧,Colin博士告诉大家,“恐惧(fear)”本身并不是坏事,“恐惧(fear)”是一股能量,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不要害怕面对困难,就像高空中的跳伞活动,战胜其中的恐惧从而享受快乐。
 
Colin博士认为,学习的过程包含着“定位…实践…接触…感受…理解…改变(being…doing…sensing…feeling…knowing…changing)”。 他强调了定位(being)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学习科研的研究生,我们需要“认识到成为一名研究者意味着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研究者,要如何做,为什么这么做,并依照你的目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what it is to be a researcher, to learn and change to become who, to become what & why)”,当我们给自己定位好之后,我们因我们成为某个角色而有了学习的动力。
 
当有同学问“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时,Colin博士幽默地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将要进入告别亲人,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时候,牧师将给前来送行的亲人进行布告,说明你生前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牧师是如何来阐述你的一生呢?”
 
随后Colin博士和大家进行了现场体验活动。在第一个体验式活动中,Colin博士给出四个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线形”,让大家进行选择,选择同一种图形的人归为一个团队,团队要讨论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图形;然后再让四个团队交叉讨论选择图形的理由。通过这个小游戏,Colin先生告诉大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所以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思维和视野,而是要“扩大学习的视野和范围(broad view of learning)”,和不同思想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才能够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丰富度。如选择三角形的同学可能具有创新思维,但是却缺乏方形同学对事物的条理和规范的能力,因此要相互学习,才能彼此补充和进步。
 
在第二个体验式活动中,Colin博士打开了他的太阳能环保书包,和大家体验了创新科技给生活带来了精彩。他和大家分享了他书包里的宝贝:由汽车塑料废物利用做成的圆珠笔,环保的牙刷,利用机械振动走动的手表等等。而他的书包背面可以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电池能源,在阳光下即可给书包里的手机充电。Colin博士告诉大家,生活、工作创意无处不在,因为创新,所以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方便和美好。作为一名理科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应该始终保持“创新(be creative)”的思维状态,工作才会有所创新。
 
 “能否扩大我们学习的视野和范围(Could we take a broader view of learning)?”,“能否协同合作(Could we collaborate together)?”,“如何探讨并设计一套针对博士生的体验式学习计划(How to negotiate and design an experiential programs for doctoral students)? ”…… Colin博士最后的问题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4月10日,成都分院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教育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林祥棣,成都分院副院长赵永涛、成都分院高级主管杨文明,成都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和管委会办公室成员参加了会议。成都分院院长、成都教育基地管委会主任彭宇行主持会议。

会上,成都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田敏向与会代表汇报了2008年教育基地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2009年工作要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教育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林祥棣做了讲话。他说,成都教育基地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在成都分院和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他指出,成都分院研究生教育工作要努力以全面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多学科的融合和和谐团队的建设,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培训,为实现科学院人才战略发展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成都分院院长、成都教育基地管委会主任彭宇行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2008年在成都地区各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成都教育基地在全力组织研究生开展抗震救灾、整合资源不断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以人为本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积极推进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彭宇行强调:2009年,成都分院研究生教育工作要按照科学院知识创新三期培养一流人才的工作目标,坚持科教结合,紧紧依托成都地区各培养单位,围绕分院的发展思路,从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一流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坚持科教结合,推进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研究生服务体系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分院将加大对成都教育基地的支持,并团结、协调各培养单位共同努力,创新研究生培养教育,积极推进研究生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推动成都分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成绩。

参加会议代表围绕如何贯彻落实院科教结合,创新研究生培养教育,推进研究生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如何紧扣时代主题进一步组织开展好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基地建设,全方位、多元化做好面向研究生的服务工作进行了热烈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表示,成都分院研究生教育要认真按照“科教结合、寓教于研”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院人才战略培养目标,充分发挥科学院品牌优势和各培养单位研究生学科培养优势,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献身科学事业的栋梁之材,共同推动院所共建共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建设上新台阶。

会上宣读了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关于调整中科院成都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通知》。


 

4月11日晚,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先生在京会见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 Group)主席、世界金融期货之父利奥•梅拉梅德(Leo Melamed)先生,双方就中美关系、金融危机等热点问题展开了亲切地交流与认真地讨论。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教授,梅拉梅德先生的助理Lucy Wang小姐等参加会见。
 
利奥•梅拉梅德先生是世界金融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自1972年至今,梅拉梅德先生一直担任CME名誉主席兼高级政策顾问,期间开创了外汇期货产品,创建了世界第一个金融期货市场——国际货币市场(IMM),成功推出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交易(S&P500),建立了全球第一个24小时电子交易系统,对世界期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公认为世界金融期货之父。
 
梅拉梅德先生与中国素有渊源,曾多次访问中国,并在上个世界80年代受到李先念主席的亲切接待。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梅拉梅德先生非常关注中美关系的发展,并就此与成院长做了深入交流。他希望中美关系能有美好的未来,成院长也表示相信中美关系的未来在两国政府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好。针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梅拉梅德先生认为,美国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决策的失误和市场运行机制的失败合力导致了这次的金融危机。政府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严格对金融机构高资本的要求,控制金融交易的杠杆率;进一步加强对场外交易的监管,并完善信用市场和场外衍生品交易的结算方式。
 
此外,成思危院长还向梅拉梅德先生颁发了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研究与金融中心的荣誉教授的聘书,并邀请梅拉梅德先生于今年11月份再次来访北京,参加将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09年会。梅拉梅德先生欣然答应,并表示届时将做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中科院学子做专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