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五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中科院院地科技合作项目——“中科院研究生院西藏项目管理工程硕士课程班”开学典礼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隆重举行。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吴英杰,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院士,西藏自治区组织部副部长边巴扎西,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晋美多吉,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马胜杰,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赵永涛,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侯泉林等出席开学典礼。负责本班教学任务的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教学部主任焦建彬教授和本次集中授课教师及教学管理老师也参加了开学典礼。西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张有年主持开学典礼。
 
吴英杰主席在致辞中表示,三年来中科院一直高度重视西藏自治区的科技工作,2003年与自治区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书,为自治区科技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合作与交流平台。今年3月,中科院又与自治区政府续签了《2009-2015年区院科技合作协议》,这必将进一步提高自治区的科研水平,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吴主席希望主管部门不断摸索办学经验,为今后合作办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管理人才创出新路子。他还希望进入研究生班学习的36名学生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勤奋学习、务实创新,积极克服在职学习的各种困难,做到学习、工作两促进,两不误,学有所成后,为新西藏的发展做贡献。
 
张有年副秘书长也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勤于思考,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自治区的发展中去,以自己的努力来报答党和国家的培养。
 
中科院成都分院赵永涛副院长受中科院委托,对西藏班的开学表示热烈祝贺,认为刚刚签署的区院科技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深化院区合作,西藏班的开班正是落实新一轮全面合作的具体举措,并预祝该班圆满成功。
 
研究生院侯泉林副院长详细介绍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基本情况,勉励同学们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学有所成。
 
次仁曲珍作为西藏班学员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感谢各级领导搭建院地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平台,表示会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掌握扎实的项目管理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团队精神,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希望此次工程硕士班能成为同学们放飞梦想的新起点。
 
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政府有关部门、西藏大学、青高所的领导和西藏多家媒体参加了开学典礼。
本次集中教学内容丰富,侯泉林副院长还特意为西藏班做了一场题目为“我国能源现状与对策” 的精彩报告,吸引了不少当地相关专业人士,大家反响很好,希望以后能够多举办类似的高水平、有针对性的讲座。本次集中教学的部分课程将采用远程实时授课方式,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科院远程教育中心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目前教学活动进展正常,本次集中教学将于4月2日结束。
 
 

为庆祝建所60周年,3月31日下午,大连化物所所庆60周年之优秀校友系列报告会正式拉开帷幕,精细化工研究室主任、大连市劳动模范徐杰研究员受邀做了题为《我的科研实践与体会》学术报告,以一线科研工作者的身份,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多年科研生涯中的体会与感悟。生物技术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100多名科研人员及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徐杰研究员首先从科研方向与课题选择、信息收集与整理、研究思路与实验设计、证据收集与结果分析、归纳和总结五个方面介绍了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他着重结合自己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以烃类选择氧化及其应用中难点攻关为例,讲述了如何选择课题和设计研究方案,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克服科学难题的过程。最后,徐杰研究员用一句话对科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需要的不仅仅是兴趣和热情,还要有勤奋与坚韧的意志,需要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还有默默无闻潜心的过程。徐杰研究员还表达了对化物所培养的深切感激之情,感谢化物所这片沃土培养了他的科学素养,奠定了他科研生涯的基石。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和徐杰研究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这次报告会,同学们表示在科学研究的思路、成果发表等各方面受益匪浅。自今年三月至九月间,大连化物所将陆续邀请国内外各领域优秀校友举行学术报告会,为大家的科研工作和人生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日前,青海盐湖所2004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夏远志同学通过中德专家评审,入选并将参加6月28日至7月3日在德国林岛举行的第59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夏远志同学2004年6月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化学系,同年考入青海盐湖所攻读博士学位。夏远志同学品学兼优,各方面表现优秀,在青海盐湖所李亚红研究员和北京大学余志祥教授的共同指导之下,其研究方向是基于量化计算的反应机理研究。博士期间,该同学在一系列重要金属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先后在J. Am. Chem. Soc.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5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4篇。
 
今年第59届会议的主题为化学,举办方为中国提供25个化学名额。夏远志同学凭借优异的学术表现、求是创新的科研精神和良好的专业英语及交流水平,得到了8位中德化学领域专家的一致好评,通过函试、面试等层层选拔,最终获得了参加此次盛会的宝贵资格。
 
据悉,本届大会共邀请了19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和来自50多个国家的500余名优秀青年学者。夏远志同学是青海盐湖所迄今为止唯一入选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博士生,也是本届会议中唯一入选的西部院校和研究所的博士生。届时,夏远志将与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1所院校的24名博士生一起出席大会并参加会后在德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访问活动。
 
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从1951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每年夏天,诺贝尔奖获得者们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和青年科学家一起,聚集在美丽的德国林岛,共同研讨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大会采取学术报告、圆桌讨论会、分组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旨在给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和该领域全球最优秀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个面对面、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探讨科学最前沿的问题。
自2004年开始,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德国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的委托,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每年在中国挑选25名优秀博士生参加该盛会。通过参加这次大会,可以使中国优秀科学接班人有机会直接与诺贝尔奖获得者接触和交流,与世界各国优秀科学接班人相识与交流,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和了解德国,并为今后中德科技合作打下基础。
 
 

“久知预报非儿戏,天气过程是吾师”,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的对气象预报精辟的见解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3月26日,玉泉路园区教学楼阶一2教室里却早早地感觉到夏日的热情,应地球科学学院学生会的邀请,杨贵名老师来我校的《现代天气预报思路——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讲座把地球科学学院学生会“3.23气象周”活动推向了另一个高潮。讲座从晚上7点开始,9点15结束。
 
杨贵名是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在重要天气预报和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种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在天气业务建设、气象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三次获得中国气象局优秀值班预报员奖、八次获得国家气象中心奖励、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气象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8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服务先进个人。
 
本次讲座分为什么是天气预报思路、建立预报思路的必要性、预报思路的重要性、预报思路明确的衡量标准、如何建立预报思路、预报思路清晰的效果等六个方面。杨老师从一个优秀预报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来引出话题。他说 “一个优秀的预报员不仅天气预报的要准确,还要能解释为什么;不仅能给同行解释,还要能用通俗易懂的例子给普通大众解释为什么;不仅能深入浅出地解释,还要能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提炼、升华为科学问题”。讲座过程中,杨老师诙谐与“渊博”并用,当说到数值预报的可信度的时候,杨老师说,数值预报不可不信,更不能全信。同学们在笑声中认识到了数值预报产品的重要与不足。
 
整个讲座过程气氛融洽,丰富的实例也让同学们增长了见识。此次讲座是世界气象日——校园气象宣传周活动中的一部分,通过此次讲座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也增强了同学们关注气象、奉献气象的热情。
 
 
 

3月25日至28日,中科院继续教育工作研讨会在昆明举办,来自各分院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负责继续教育工作的21名领导与管理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议由中科院人教局教育与培训处处长张洁主持。
 
会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各分院汇报2008年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2009年继续教育的工作设想;讨论《中国科学院品牌培训项目建设方案》;研究部署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重点。
 
研究生院培训部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霍国庆教授参加会议,并以《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设想》为题,从多头并举的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格局、战略导向的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创新、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体系的三维框架、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平台建设、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继续教育学院2009年的品牌培训项目六个方面,做了主题交流。
 
张洁处长对本次会议情况进行了总结,她说继续教育会议的定期召开,对促进与会者的交流与学习、确保继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推进我院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