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艳阳桃花开 盎然春色踏青来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卸下寒冬厚重的行装和一季的慵懒,2007年4月1日物理学院306班同学来到北京植物园共同感受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的景象。 周日上午阳光明媚,一到植物园,大家立刻为大自然的勃然生机所倾倒。植物园内郁郁葱葱,花繁叶茂。树树桃花拽枝头,依依杨柳舞春风,到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大家在植物园内尽情的游玩,争相与花草树木合影,试图捕捉每一处春天的痕迹。满眼的新绿,满园的花香将大家心底冬季残留的尘土一扫而空,只剩下满心的轻松和惬意。在尽情欣赏美妙大自然的同时,同学们也不忘好好的补上一堂自然课,认识一下身边那些尚且陌生的朋友们。既舒展了回精神,同时还增长了见识。 游玩尽兴之后,老师和同学们齐聚在一起开始了有趣的集体游戏。简单的数字在每个人嘴中蹦跳,引来一阵紧张一阵欢笑。大家的表演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动听的歌声,令人捧腹的笑话,逗乐的小段子,不仅赢得了集体的阵阵掌声,更引来了过往游人的驻足喝彩。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踏上了回程的道路。释放掉所有的烦恼和压抑,带上一缕春的气息,轻装前进…… 科苑学子实践行—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3月29日下午,在校学生会举办的科苑学子实践行活动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十位同学参观了位于高能物理所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物理学院有三十多名同学踊跃报名参加。 同学们首先在高能物理所礼堂观看了介绍高能物理所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原理和建设的纪录片,然后分别参观了对撞机的直线粒子加速部分,储能环,中央控制室,北京谱仪。同时高能物理所的老师还利用对撞机的微缩模型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参观同学与介绍的老师积极互动,向老师详细的询问了与正负电子对撞,北京谱仪,同步辐射工作站相关的问题。老师们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有关北京谱仪二期工程的进展,表示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时间合适的情况下再次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本次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在这些未知领域的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对此领域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由于人数时间限制无法满足广大同学的全部要求,研究生院学生会今后还将开展相关的参观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生活。 开展趣味“三人篮球”对抗赛 为了缓解同学们紧张的学习压力,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同时增进彼此的交流,3月24日物理学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级趣味“三人篮球”对抗赛。 此次比赛形式新颖,每个参赛队由一女两男组成,八个参赛队分为两组,分别产生两支获胜队进入下一轮的精彩对抗。比赛规则大胆创新,充分调动了团队中女生的积极性,使得整场活动更加精彩刺激,趣味纷呈。大家秉承着“友谊娱乐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顺利结束了整场比赛,大家不仅在活动中得到了放松,同时也在比赛中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物理学院球类系列赛拉开帷幕 3月23日晚10点,中关村园区乒乓球馆依然灯火通明,不时传来阵阵加油助威声。这里正在进行物理学院乒乓球个人团体赛初赛。 首先开始的是个人赛,各队选手着对厮杀,打得异常激烈。赛场上随处可见灵活的发球和精准的削球,有时打出一记优美的弧线,引起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女单方面打得十分“火爆”,可谓巾帼不让须眉。由于人数较少,冠军已经提前决出,来自物理所的张蕾同学以绝对优势问鼎。 随后进行了团体赛,女单、男单一号、男双、双方队员给大家献上了自己精彩的扣杀÷拉球,让同学们大饱眼福。比赛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所有参赛选手所达成的“默契”共识。 此次比赛,物理学院的乒乓球高手们可谓是齐聚一堂,为广大科苑学子献上了一道丰盛的“国球大餐”。 26日晚,经过2个多小时的决赛争夺,物理学院乒乓球赛圆满落下帷幕 。男子个人决赛吴学智(309)两战全胜获得冠军,武杨(306)一胜一负获得亚军,孙希磊获得季军。团体决赛301以3:1战胜306夺取冠军。 2007年是北京奥运决战年。为迎接奥运曙光,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丰富同学课余生活,物理科学学院学生会此次为本院同学精心筹备了大型球类系列赛——乒乓球个人团体赛、羽毛球团体赛、排球赛。希望以此为契机,能让同学们在运动中感受奥运精神带给我们的时代激情。

近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收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寄来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证书,通知我刊将继续被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2007年-2008年)。 据介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通过在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优秀的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7年-2008年)共遴选了1081种期刊,其中英文刊52种,中文刊1029种;核心库期刊733种(以C标记),扩展库期刊348种(以E表记)。(www.sciencechina.ac.cn)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目前还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以及《中国物理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和 《生物文摘数据库》的来源期刊。

【新闻网讯 记者陈凤桂】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岳中琦博士受到地学院常务副院长魏东平教授的邀请,于4月5日下午2点,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作了题为“与地学相关的原始创新研究和高质量论文撰写的经验和体会”的学术报告。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章文波教授主持本次报告。 岳中琦,分别于1983和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加拿大首都Carleton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1999年12月至今在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他编写了近百篇工作技术和研究报告,在国际、国内科学和工程杂志及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 岳中琦博士首先给大家讲述了什么是科技的原始创新。他指出,“将未知的东西变成已知的东西,将无变有”就是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他提到,创新研究成果在现在或将来被全世界人知道和应用成为人类已知的知识和实践,这就是国际高质量论文。“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是中国人民的人类责任,是中国人民和平崛起的具体表现。” 他给出了科技论文的定义“一篇论文解决、说明、解释或求出一个问题”。他认为看导师的论文是做研究的一个必经之路,读懂老师的论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思路,易于深入地探讨问题,从而,相互间能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可以站在老师几十年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突破性成果。 他重点讲述了论文的撰写策划与布局。在分析了单篇论文的结构后,描述了常见的问的题与挑剔:本篇论文的一个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什么;他人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作者自己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相关的观测数据有哪些,有哪些内在联系;什么是作者自己的解释、理论、猜想;作者自己的观点是否被原始观测数据所支撑;自己想法中有无漏洞或让人难以明白之处;自己的理论能否被他人检验,重复实现;自己的理解是否是现有知识或理论的延伸。 接下来,他就撰写容易看明、读懂论文的原因和方法,如何原始创新以及图示的重要性等内容,结合自己的研究实例,提出了看法。在讲到创新与撰写的关系时,他说“创新是在爬山途中探索的过程,撰写是登山后回看前瞻的过程”,同时指出“创新是做不完的,文章是写不完的”。激励同学们学会“瞎子摸象”,准确的表达目前的观测与认识。 最后,他引用毛主席 “诗言志”,说明科技文章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现代表达,是言现代中国人的志。 整个讲座历时三个小时,岳中琦博士的精彩讲述赢得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同学们从他的经历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对今后撰写科技论文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启发。

“Physics singing…”物理学院十大歌手赛于4月1日晚7点在六号楼多功能厅拉开帷幕。研究生院学生处副处长、校团委书记、博士合唱团团长刘红雨老师,物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渝珍教授,物理学院学生主管韩一琴老师,博士合唱团学生团长张轶群, 04、05级物理学院和信息学院学生会文艺部长作为评委及特邀嘉宾出席并观摩了比赛。 当晚参加比赛的22名同学是通过了为期两天的初赛PK选拔,从近百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吸引了数百名同学到场聆听,为自己心中的“K歌之王”呐喊助威。 晚会在来自301班刘丽佳同学的一首《爱要有你才完美》中正式开始。由于参赛选手实力相近,前几位同学的得分差距并不太大。比赛的第一次高潮来自李昌志同学的钢琴伴奏民族独唱,评委打出了9.46的高分。这似乎给随后的选手都打上了一针强心剂,此后的比赛高潮迭起,波澜不断,观众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吕垚同学的《孤单北半球》、叶根同学的《朋友别哭》、白安琪同学的《可惜不是你》、朱峰同学的《K歌之王》、刘明同学的《一路上有你》。赛前刚获得物理所十大歌手赛第一名的“山大十大歌手”庞哲同学,以一首张学友版的《听海》拿到了9.60的高分。 来自302班的任嘉同学深情演绎了一首张信哲的《说谎》,赢得满堂喝彩,最终以9.73分的最高分荣膺了本次十大歌手赛的冠军。 赛后,评委及特邀嘉宾为获奖同学颁奖,并合影留念。本次比赛是物理学院学生会为中科院青年文化系列活动——“青春之歌 放飞科苑”青年歌手大赛选拔参赛选手所举办的,同时也也丰富了物理学子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同学们在歌声中放飞心声,放飞梦想!

4月4日晚,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教育大厦6040教室掌声雷动,加拿大Carleton大学教授、加拿大高分子学会主席、加拿大新型有机功能材料首席科学家(Canada Research Chair in Emerging Organic Materials)王植源博士在为应化所师生作《聚合物光子学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Polymers for Photonics: Towards a Bright Future)》等学术报告。 4月6日晚,王植源教授将继续为我所研究生以及相关科研人员作学术报告,其报告的内容还有:《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Organic Nonlinear Optical Materials)》、《有机红外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Organic Infrared Materials)》。 王植源教授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合成化学与现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在高性能高分子合金材料和有机/高分子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2003年当选加拿大化学学会会士(Chemical Institute of Canada Fellow)。1996、2000及2006年三次获卡尔顿大学卓越研究奖。1999和2002年两次获加拿大创新基金奖。2005年获加拿大高分子与工程学会成就奖。199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外专局)友谊奖,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B类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