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陈明伟】2007年3月31日上午8点,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会学术部主办的春季书市在篮球场拉开序幕,包括科学出版社、化工出版社、海洋出版社在内的10余家知名出版社和书商参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会举办校园书市活动,完全秉承“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理念,力争让同学们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图书,并借此陶冶科学院学子的文化情趣,拓宽大家的知识层面。

    尽管书市期间,时不时刮起大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看书、购书的热情。从现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景象,我们可以觉察到同学们对校园书市的支持与厚爱。学生会工作人员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到同学们捧着自己满意的书籍时脸上露出的笑容,那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无言的却是最大的肯定。

    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潘云唐教授的鼓励和支持,潘教授携自己的最新力作《十大地质学家》为科院学子签名售书,并随书赠送他的书法作品,这成为春季校园书市最亮丽的风景线。

    为期两天的春季书市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学生会全体同学会继续秉承“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理念,在研究生院这个大舞台上奉献自己力量,为广大同学搭建展现自己风采的平台。

     【新闻网讯 记者周丹】3月29日上午10:00,“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2007年媒体见面会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会议由论坛执行秘书长叶中华主持,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科学时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等媒体的记者应邀参加会议,论坛副理事长李惠国和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牛晓莉也出席了会议。

    论坛副理事长李惠国首先总结了2006年论坛的开展情况。2006年度论坛举办了从第38场至第55场共18场报告会,观众人数超过了12800人,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美联社、香港大公报等40余家国内外媒体共发表报道105篇,研究生院记者团发表稿件145篇,而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做客第54场报告会,使论坛向国际化迈进了一步。同时,他提出在继“世纪机遇”、“和平崛起”、“科学发展”和“文明复兴”的四个年度主题后,论坛将2007年的主题定为“和谐社会”,即在国内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促进和谐世界的发展,从而加强和谐文化的建设,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快文化的创新。随后,他向媒体介绍了将在4月3日第56、57场报告会上发表演讲的嘉宾——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美国百事公司首席执行官英德拉·努伊的情况,并透露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和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也将在4月中旬走上论坛的讲台。

    执行秘书长叶中华和与会媒体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好“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衷心感谢各大媒体对论坛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媒体能够多给论坛提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一如以往地继续支持和关注论坛的发展。

    另悉,论坛还将在今年下半年举办一次小型研讨会,邀请一些中青年学者和年轻朋友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从而促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不要过分地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最后都报复了我们。”这是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告诫人类的一句话。而今天学者郭耕正是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了一个论断:“我们隶属于地球,而非地球隶属于我们!人们应学会师法自然,而非施法自然!”

    ——记者手记

    【新闻网讯 记者苍宏宇、黄蕾】3月28日晚7点30分,应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会学术部的邀请,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在中关村园区S302教室为中科院学子带来了一场绿色演讲。郭馆长1987年放弃前程似锦的商业生涯,转而投身濒危动物保护工作20余年。他的演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刻动情,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

    “绿色奥运”于1994年由挪威利利汉莫冬奥会提出;这一理念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因为奥运场馆所在地的濒危物种建立专用通道而得到弘扬。如今“绿色奥运”也逐渐渗透到了北京奥运会的各个角落。“鸟巢”水资源的再利用系统、奥运生活区的太阳能供水系统、废钢渣铺成的路基、能够积水的草坪等等都充分体现了2008年奥运会的绿色精神。

    正是透过奥运会这样一个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郭馆长希望能够以此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我们不但要提倡“自强不息”,更要注重“厚德载物”。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视,对比其对实用的技术追求还显得有所欠缺。因为对保护自然这项事业显得有些缥缈,带着些许浪漫,有些人认为这是“无为”。但是,正因为其“无为”,环保才“无所不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正是带着一股“无所不为”的气势开始走进大众生活。

    唯一的家园——承载生命的共同体

    “生态危机,源于人类的心态危机!”郭馆长的话引起了台下同学们的共鸣。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却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作为生命共同体的我们,作为居住在这唯一家园的我们,却是破坏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

    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同时生态的平衡遭到了破坏,全球的荒漠化、耕地的流失、森林覆盖面的减少、气候的变暖等等问题日益严重,所有的这些“杰作”又出自谁之手?答案毋庸置疑!

    此处郭馆长为我们讲述了“因过致溃”的故事。一个海岛的驯鹿在自然繁衍中使种群数量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但是短短的三年之后总数量就从6300只急剧下降到42只,因为岛上的植被已过度消耗,有限的承载能力无法支撑过度发展的种群。见微知著,驯鹿之于海岛又何异于人类之于地球呢?如果当初,在海岛引入狼群,就会控制驯鹿数量,从而维系岛上的生态平衡,但是人类的天敌又在何方?“哀莫大于心死,悲莫大与无敌”,没有天敌的人类只有自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加以保护自然,才能够逃脱灭顶之灾。

    地球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如果达尔文活着,他的工作,也许就会致力于物种的讣告,而不再是物种的起源了。”郭馆长引用联合国一位官员的话作为这一部分的开场白。物种的灭绝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成为日愈严重的问题。

    “地球是那样美丽、富饶,大自然是那样有序、奇妙。一个如此曼妙有趣的世界,却因人类无节制的愚昧无知行为而走向混乱,走向寂寥,也使我们走向孤独、走向单调。”当今社会人们对恐怖分子达到了痛恨直至的地步,那么在动物眼中,谁才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呢?

    在郭院长的麋鹿苑中,有一个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墓碑的身后是一排多米诺骨牌,倒下的是已经在地球中永远消失的生灵,还未倒下的仍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在这串牌的最后,有一块碑上赫然刻着两个字:人类!

    把钞票变成绿色的选票

    美丽的地球需要人类共同的努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郭馆长用生动的笔调为我们介绍了生活中的“绿色行为”:

    衣——“尽量少用洗涤剂,呵护环境与肌肤”、“拒穿羊绒衫,保护大草原”;

    食——“告别一次性餐具,不让碗筷变垃圾”、“不进野味店,拒食鸟兽餐”;

    住——“生活垃圾减量,家庭源头环保”、“选择节能灯,电省钱也省”;

    行——“出游轻留步,归去捡垃圾”、“公交为首选,市民都方便”;

    郭院长号召大家将手中的钞票变成绿色的选票,在采购时选择节能环保产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抵制环境破坏和能源消耗。这些建议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认可,并且将这样一句话谨记心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演讲临近尾声,郭馆长感慨到:“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迄今所知惟一一个有生命的星球,可她并不惟一属于人类,但愿她不要因人类则贪婪和无知,变成一艘危机四伏的泰坦尼克,她只应是一条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渡的诺亚方舟。”

    最后,郭馆长盛情邀请同学们到麋鹿苑博物馆参观!

    人物介绍:

    郭耕:北京市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北京科普作协理事、“自然之友”理事,“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北京市团委科普顾问;2002年被北京科技周组委会评为“科技大使”,曾获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首都劳动奖章;近作《鸟兽的绝唱》获得全国科普优秀图书一等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新闻网讯 代博洋】近日,中国地震局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就建设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信息节点项目再次开展合作,此次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将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地震信息节点,以促进中国地震局和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地震数据的共享和科研成果、新技术应用交流,强化地震观测网络的效应,为详细了解本次合作的内容和社会意义,记者特意采访了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魏东平教授。 谈到与地震局的信息节点合作项目,魏教授兴致盎然。据介绍,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是“十五”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部分周边国家以及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所属有关院所,建设内容、规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防震减灾工程。地震信息节点,具有大规模科学计算和大型磁盘阵列数据存储能力,由一台UNIX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基本开发工具、数据库、信息服务数据库应用系统、共享服务数据库应用系统组成。在地震局台网中心、各地震机构、各监测台网之间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据悉,此次项目,中国地震局将出资为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所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四个单位,建设四个地震信息节点。能够进入四个节点之一,表明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全国众多地学院校中,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我院的科研水平和教育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认可。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地震信息节点将建在地学院的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此次合作项目的完成,对地学院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我院地学教学与科研融合的重要战略部署,同时标志着研究生院和中国地震局的合作也将进入新阶段。地震信息节点建设为双方数据信息、网络资源、科技成果共享与交流提供了条件平台,介时,中国地震局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放相应的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则向中国地震局开放相应的教学科研成果、文献和网络资源,形成互补双赢格局。 自1978年至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中国地震局一直保持着较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在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关注地学发展这些焦点问题上,都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将合作的空间推向更广更深的领域,达成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该项合作协议的签署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中国地震局两大单位合作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双方在开展大型项目合作走出了重要一步,将对推动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近物所研究生举行了隆重纪念已故所长杨澄中院士的活动。

    3月28日上午,近物所召开了纪念杨澄中先生座谈会。所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岳海奎从研究轻核削裂反应的先驱者、我国原子核事业的开拓者、创建原子核物理后方基地、出色完成我国氢弹研制所需核数据测量任务、领导创建我国重离子加速器和开拓我国重离子物理研究、提出合成新核素的独到见解等方面,介绍了杨先生的科研成就。党委书记、副所长谢铭以生动的实例介绍了杨先生的爱国奉献精神、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平易近人的良好风范。座谈会反响热烈,研究生积极发言表达了对老一辈科学家的崇敬之情。随后,2005级研究生为杨澄中院士塑像敬献了花篮,并静立默哀,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次纪念活动是近物所人事教育处和研究生会根据所党委的要求精心组织的,旨在引导研究生继承杨澄中先生的爱国奉献精神,为建设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研究所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