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午,为开展同学们排队乘车的后续报道,记者又一次来到了中关村园区校车始发站。

    12:35分,记者在此看看到:当学生会志愿者没有进行疏导之时,同学们大都三五成群的聊天,或者在一旁看看报纸;12:40分,人聚集的越来越多,学生志愿者开始维持秩序,当大家听到“请排队上车”的呼吁之后,便按照志愿者的指引在两辆校车的上车门处成了两排或一排的队伍。

    跟踪报道排队乘车事件已近一星期的时间,记者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玉泉路和中关村两个园区的校车为对开,两边乘车的同学是对等的,为什么在玉泉园区能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很自觉地将队伍排好,而中关村园区则呈现一定的“混乱”呢?这是否意味着同学们在短短的4个小时素质就会有180度的转变?

    为此,记者分别采访了乘车等候的同学和学生会志愿者。

    同学们普遍对于排队乘车的做法表示赞同,这样秩序有了保障,乘车的效率也有了提高。但是,大家说,中关村园区的候车区域比较特殊,两个上车门并行,且需要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形式排队。如果没有志愿者的引导,大家对排队的形式不确定。而在这样一个群体组织中,没有一个领导者出现,大家一般都选择“不作为”。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地面上标志出固定的乘车区域,这样也减少了志愿者的劳动强度。

    而学生会的志愿者说,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同学们才能熟悉排队,督导工作还要继续一段时间。记者粗略算了一下,每天来往于两院去的校车有7趟之多,而学生会学习生活部的3名志愿者需要以怎样的精力投入到秩序维持中来?

    记者梳理了一下社会排队乘车风气的形成过程:最初倡导北京地铁站的排队乘车的是排队志愿者,他们自觉地在乘车口排起有三四个人组成的队伍,而后面的人就自觉地排到队伍中来;北京的环线地铁是近期才标记的乘车区域,而秩序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观,过去异常的拥挤现象被缓解了很多,相对于人民素质提高来说,规则的制定恐怕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排队乘车的思想,同学们应该自觉树立起这样建立良好秩序的意识,这些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在提倡同学们提高素质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改进硬件设施,尤其应该在地面上,醒目地标示出固定的乘车区域,这样,倡导排队乘车,才不致于一时的风潮,才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习惯。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公民的共同的责任,记者也相信,建设中科院研究生院和谐校园也是全校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单方面的倡导、要求,没有相关制度、设施的改进,只会流于形式。

    (研究生记者团 黄蕾)

【新闻网讯】3月20日下午,研究生院收到中德科学中心的正式通知,我院4名博士生通过了该中心组织的专家评选,今年7月将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我院上海生科院、动物所、生物物理所的4名博士生将与来自国内其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优秀博士生参加大会。 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每年7月在德国林岛举行。中德科学中心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德国科学基金会的委托,组织专家从国内众多申请者中挑选25名优秀博士生,组成代表团参加大会。

     【新闻网讯 孙泓川】3月20日,再过几天就是气象日了。今天虽然有些冷,不过春意盎然,地学院举办的气象周系列活动在校园举行。

    中午10点开始,玉泉路园区一公寓路口旁的繁华路段,一字摆开了5块彩色宣传板,分别宣传着与极地,台风,厄尔尼诺等相关的天气学知识,桌上还摆着两台笔记本电脑, 都在播放着气象科普片,还有个帅气的小伙进行着详尽的解说。

    也算是赶对了时候, 一时间展台附近人山人海, 围个水泄不通。原来预想中没什么“生意”的询问处, 人头攒动, 而且并不是只有人问类似于明天天气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很多同学都问出了很有时代性, 很有意义的问题。当然询问处的同学,一一解答。很多提问的同学当时都大发感慨, 说受益匪浅。同时,他们还记录下了所提的问题, 为了总结出高等院校内同学关注的问题,可以集中解决,留作日后宣传所用。

    一张长5米的长卷,长卷上写这本次气象日的主题:让极地以外的人更好地了解极地。长卷很快密密麻麻的签满了各种字体, 或灵秀, 或飘逸的名字。由此可见咱们科学院同学的地球主人翁意识还真是不错啊。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老师也加入到了签名的行列里。现场还进行了有奖竞答,和随机采访,并发放了一些小礼物, 互动十分热烈。

    活动结束后,参加这项活动地学院同学们虽然都忍受着饥饿,感到十分的疲惫,但都抑制不住内心兴奋的心情。这种内心的喜悦由衷地从内心反映到了脸上。

     【内容提要】创新教育与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与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关系十分密切。本文论述在这种形势下,教师权威的概念与以往发生了哪些变化,及其重要性。教师权威是社会所赋予教师的权力与建立在教师自身素质之上的威信的结合。本文提出如何建立现代教师权威,以满足时代的需要。

    【精彩论述】时代的变化带来的教师权威性的变化。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师权威性,应从客观的外在社会制度方面保证建立新型的教师权威性,倡导“尊师重教”。同时在内在方面有效地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把教师从教学的控制者转向教学的设计者,反思者,指导者,研究者去激励学生思考与创新,培养新型人才。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是走向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新型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权威性也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看法。

    什么是权威和教师的权威?《中国大百科全书》把“权威”界定为“在社会生活中靠人们所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支配力量”。换言之,权威是包含权力因素在内的能使人信服的力量或威望。所谓“教师权威”,即教师由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对学生的支配力量。那么,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师“权威”有何不同?对新型教师的权威性认识对创新教育有多大作用呢?

    一、传统观念下教师权威

    传统观念的教师权威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了解教师权威性的历史变迁。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权威是一把“手术刀”,“使用它可以进行最细致的、难以觉察的手术,但它也可能刺痛学生”。 在我国古代社会里,人们家中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由此可见,教师社会地位之高,可以和“天、地、君、亲”并列。 古语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学生对教师的隶属关系、专制式的师尊徒卑的关系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教师面前,学生不能有主见,只能循师所授之理。这时的教师权威更多的来自社会制度,教师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学生对教师是依赖和服从。教师的权威被绝对化了,其中原因来自考举制度的威严。一千多年来,考举制度的权威地位直到被废止,一直未曾动摇过。学生只能考什么学什么。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钦定教材,是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总之,教师、教材、考试、制度等,在中国古代教育中,都是绝对的权威,好似西方世界的“圣经”,使中国后代教育笼罩在权威的威严之中,并形成为思想,积淀为观念,一代又一代,影响着今天的教育。

    传统教师权威从本质上是制度的规定,形式的确定。它的弊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采用了过度强制手段,把学生训练为被动的知识接受器,压制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书本为中心的教学保证了教师的“传道、授业”的神秘感,增加了教师约束、控制力。

    二、新型教师权威的界定

    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看法。对教师的权威性人们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客观了。美国学者克利弗顿和罗伯特认为,教师的权威不仅来自社会制度,还来自个人因素,包括教师个人的学识、专长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爱心、同情心等。根据卡尔·雅斯贝而斯的观点,“真正的权威来自内在的精神力量,一旦这种精神力量消失,外在权威也随之逝去,当权威受到损害时,那么它就会抓住强权”。我国学者张增田(2002)认为教师权威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表现,具体表现在教师身上的“德、才、学、识” 的几个方面。换言之,教师的智慧、人格等内在因素是教师权威的重要基础。从古代到现在,教师权威正经历着“外在权威”向“内在权威”的历史变迁。这种变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其中有以下的因素影响新型教师权威:

    1.知识的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类型表现为从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到综合化的知识体系;由知识的精英主义到知识的大众化(杨玫,2005)特点。教师已经很难做到知识的唯一的代言人或“垄断者”。学生学习的途径已经不局限只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单一化而变得多元化。学习的场所也不仅仅局限在学校里。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的大众传媒阅读或视听大量自己感兴趣的,与专业相关的文章。通过网络交流,学生接触到除老师以外的比自己更有专业知识的人。学生在某些方面,如计算机操作等方面要强于教师。因此,教师在新形势下要改变自己的知识观以及在传授知识方面的绝对角色。

    2.教育理念的更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认真听讲,记笔记。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带有种神秘感。而目前新的教学理念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中之一就是: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以一种可以观察、测量的形式来具体说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教学以学生为本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目标。这两种理念强调,教师不仅仅只能站在讲台桌前宣讲,而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做实验,到社会上做调研实践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会主动建构新的信息和更好地理解新信息。因此,现代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3.心理学的新发展

    心理学的发展使教师们看到学习、认识新事物与情感密不可分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习规律起着重要作用。当学生被一个教师的学识和个人魅力折服,这位教师的课学生喜欢上,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否则,教师的话学生不听,课不爱上,教师的权威就大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师的权威性也体现在教师的个人魅力,人格精神的表现程度。教师尊敬学生,爱护学生,教师较强的感召力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新型教师的权威性

    因此,通过对传统教师权威与新型教师权威相比,我们倡导新型教师权威应做到:

    1.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

    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人格精神发展不够重视,把学生看作是被改造、被控制的对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根本不能建立起平等关系。今天,一些学校里还是能看到教师滥用权威的现象。有的教师一天到晚板着脸孔,学生稍有些淘气或“不轨”,便遭到训斥,甚至被体罚。一道化学方程式或外语单词没有写对,有的教师会惩罚学生写至上百遍,声称,“让他永远记住这个教训”。类似的现象不少见。有的教师滥用权威到了丧失人格、触犯法律的地步。

    新型的教师权威应建立师生平等、互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把学生看作独立的、完整的、有思想的人。教师应是学生的顾问、组织者、引导者,或是“良师益友”。教师的权威凭借着内在的精神,专业学识、社会知识来与学生交往,建立自己的权威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关键。和谐平等的关系既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使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质疑,并达到育人的最终目标。

    2.提倡教师专业化

    教师职业被认为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应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又是研究者,在教育和教学研究中将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教师专业化表明教师一是多功能性;二是专门性,必须经过培养和培训,取得合格证书;三是高素质性,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四是发展性,现代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使自己成为会学习的人,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教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翟淑英(2006)在她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教师在知识素养上要学有所专,业有所精;在思想观念上,要开放自由,兼容并包;在性格气质方面上有儒雅之气,高雅之风;在行为方式上,要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一言以蔽之:教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新型教师,那么,这些功夫的修炼非一日之功,必须是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才能具备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才能体现教师的权威性。

    3.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从社会角度来讲,我们应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高改善广大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尤其是边远穷苦的地方,更需要国家、社会的投入与关注。增强教师工作的魅力,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行业,这是我国繁荣兴盛的保障。

    结论:

    时代的变化带来的教师权威性的变化。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师权威性,应从客观的外在社会制度方面保证建立新型的教师权威性,倡导“尊师重教”。同时在内在方面有效地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把教师从教学的控制者转向教学的设计者,反思者,指导者,研究者去激励学生思考与创新,培养新型人才。

    创新教育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现代、完整的教师权威是保证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以及建立新型教师权威是目前社会、学校和广大教育者真正需要的。

    (本文作者:郭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系副教授)

     【新闻网讯 刘一】3月19日,星期一,在蒙蒙春雨中,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的系列气象科普活动当日正式拉开帷幕。

    在“气象周系列活动”的第一天,地学院记者采访团便整装出发了,他们在第一天采访到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所长丁仲礼院士、中科院研究生院地学院姚凤梅老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普才研究员。各位老师对活动均表示大力支持,为我们广大同学耐心的讲解了热门的气象问题。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升高,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升高,这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研究古气候,”丁仲礼院士阐释了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古气候,“研究古气候可以知道什么条件下冰盖融化,同时模拟第三纪到第四纪的气候,把两极冰盖的演化历史进行恢复,进而了解和预测现代全球的气候变化。”丁院士也以植被为例,讲解了古气候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姚凤梅老师就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谈了她的观点:“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质,人类生存条件存在很大影响,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时刻关注气候变化适应它的变化,采取措施,减小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北京08年奥运临近了,大气污染会影响我国形象,同时影响自身身体健康。为了研究大气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很多的勘测方法,如气体分析等,来监测大气污染现时的状况,只有了解了状况从而采取办法,将我们的污染降到最低,才能使北京在08年奥运有一片晴朗蔚蓝的天空。”王普才研究员说。

    在记者紧张工作的同时,“气象周系列活动”的其他工作团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自己的任务:“气象日融入社会活动之走进中小学”的“老师们”今晚7点在教学楼607教室进行试讲,竞争上岗;文艺小分队的队员们也利用课余时间彩排自己的节目。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涨,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尽自己的全力,把“气象周系列活动”办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热爱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