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项琳琳】2006年11月23日,资环学院党总支召开了“构建和谐社会”主题座谈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

 

资环学院教工支部邀请人文学院李志红副教授解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件精神,组织部部长沈永前教授欣然参与了这次学习和讨论。李志红老师深入分析了和谐社会概念的酝酿、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目标,并指出中国文化历来推崇天人和一、安顺协调。加强环境保护治理、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广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资环学院教工党员分别从生态学、环境学等专业角度发表了对“和谐”的理解,并讨论了解决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李志红老师的详细讲解和大家的交流讨论,对加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大有裨益。

 

    在随后的座谈中,大家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各支部与会党员就这一主题展开了积极而深入的讨论,内容大到学术科研,小到寝室团结。每当有党员提出问题时,大家都争先提出解决方案,主持人还针对每位党员的发言做出精辟的总结。会场气氛十分活跃,充分表现了大家对这一议题的认真思考和浓厚兴趣。

    与会党员认为,校园的和谐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的和谐是关键,事的和谐是核心,物的和谐是保障,景的和谐是窗口,情的和谐是基础”,如果这些方面都和谐了,那么我们的校园也就和谐了。还有一名党员引用一首自创小诗,表达了他“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的和谐理念,“如果宽以待人是和谐,那么请热情善良的你,拥抱真诚微笑;如果无私奉献是和谐,那么请热爱集体的你,尽情挥洒汗水;如果互帮互助是和谐,那么请团结友爱的你,伸出友谊之手;如果积极进取是和谐,那么请勤奋刻苦的你,勇攀科学之巅。”

    大家还就中科院的两段式培养、科研的实事求是、教学的方式方法、校园的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尤其是在两段式教育方面,大家一致认为学生应该积极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及时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确定个人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这次会议探讨了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校园,如何构建和谐校园等一系列问题。会后,与会党员表示非常希望能将本次座谈会的心得和收获转达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


     【新闻网讯 记者陈阳】11月26日,下午2:00,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

    李佩先生头戴纱巾,手里拿着几本小册子和两张报纸,微笑着走进中关村教学楼s102。

    李佩先生是受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会邀请,来和同学们座谈的。她是这里的教授,在长达半个世纪教学生涯中,她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她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虽然天气寒冷,但慕名而来的学生很多,当记者提前赶到会场时,空座位就已经所剩无几,然而仍有大批同学络绎不绝地涌入会场,于是,过道便多了许多临时座椅。即便如此,在座谈会正式开始的前五分钟,会场还是“被迫”临时改到了报告厅s101。

    李佩先生在开场白里说她“不会做什么大报告”,但实际上她是很健谈的。别人做报告,都会用到大篇的PPT,而她的PPT文件仅仅四页:第一页,座谈会的标题;第二页,自己的简介;第三页,“交流时间”几个大字;第四页,“座谈会结束”,仅此而已。这真令我大跌眼镜,因为先前我还打算把她的PPT文件拷出来呢!

    本以为李佩先生会讲自己的故事,谁知她并没有谈起自己,而是谈起了她所欣赏的两位 “大家”——李政道先生和邹承鲁先生。对于李政道先生,她除了赞扬他的科学成就外,特别称赞李政道先生能将科学与艺术结合。她手中的那几本小册子便是前几天李政道先生赠给她的,今天她又专门把这些小册子赠给了学生会,她希望我们的研究生们能从这些小册里,领悟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向李政道先生学习。对于邹承鲁先生,她称赞他敢讲真话,虽然邹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她希望我们这些研究生能继承邹先生的这种精神。

    随后漫长的交流时间里,同学们连珠炮似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李佩先生都一一做了耐心的回答。在我看来,这是一场真正的座谈会,而不仅仅是一场报告,因为这个交流的时间甚至比李佩先生先前的报告时间还长。

    李佩先生的人生是坎坷的,她先后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唯一的女儿。当有同学问及在经历了这么多人生悲痛之后,她是怎样走过来的,她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还得走下去,而且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走下去,去克服它而不是让它来克服你。”

    当被问及人应该最看中的是什么,她的回答是“做人的态度”,她说,“做人、做事、做学问,首先要做正直的人,做对人民有益的人,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被问及如何才能使自己从负面的情绪中很快走出来时,她说,人要有积极的人生观,要看的远,要想到很多人还在等着你,社会也需要你。

    当笔者要求她简短地评价自己时,她说,“我对教育工作感兴趣,87年退休后,直到99年仍在教书,不教书了就干些社会公益。”“老年人不应该老呆在家里,应该学点新东西,这样子也觉得自己年轻,觉得自己关心大事,使自己没有脱离社会,保持年轻,要跟年轻人多接触,能跟的上时代。”

    而今的李佩先生已年近九十,但还组织着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每礼拜她都会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一次报告会,这些报告会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到科普,还会涉及到文学、艺术等。她“常常读报纸听新闻,看到或听到新问题就请人来谈。”11月17日在力学所小礼堂由黄力教授带来的报告“生命的奇迹——极端微生物”,就是她通过读报知道了“极端微生物”,于是请黄力教授做的报告。

    2003年3月28日的科学时报上,有一篇名为“李佩:在平淡中传奇”的报道,文中最后一句是这样评价先生的:“李佩是科学院的玫瑰,但她比玫瑰还要美丽。”

    在当日的座谈会上,我们看到一支盛开在科学院的芬芳玫瑰,闻到了飘逸在莘莘学子中的花香。

【新闻网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研究生教育成绩,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部署下阶段工作,测地所首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于11月11日在湖北红安顺利召开。这次会议要求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一步更新观念、推进培养环节的规范管理、在稳定招生规模基础上提高质量,为建设国家创新型研究机构培养一批在测绘科学领域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孙和平所长作主题报告,他传达了路甬祥院长和白春礼副院长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马石庄副院长关于搭建教育平台、形成统一品牌,推动院所结合、集中教学规模、规范教育管理、构建质量保障、争取外部资源、服务教育创新报告的主要内容。孙和平所长在主题报告中总结了历年来测地所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尤其是2001年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以来,根据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培养体系等方面成绩。内容涉及到营造良好科研和学习氛围,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健全招生、培养、学位的各项制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开展各项活动重视素质教育等方面。他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从重点加强年轻导师队伍建设、落实研究生的规范管理、把好生源关、论文质量关、规范管理关和加强与境外联合培养等方面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重点,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具体措施。号召全体研究生指导教师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通过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三期知识创新工程各项工作。 人教处任晓华处长从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答辩、学籍管理等方面就研究生教育工作规范管理做了专题报告,指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导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只有导师、学生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把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规范管理做到位,为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队伍提供制度保障。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导师,许厚泽院士和欧吉坤研究员就研究生培养作了重点发言,交流了经验和体会。许厚泽院士的发言内容涉及到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创新能力,加强导师和学生互动,既要面向国家需求、又要加强为测绘行业等方面。欧吉坤研究员从导师的愿望和责任、学习多方面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提升、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四个方面讲述了对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柳林涛和王学雷研究员等导师也在会上就如何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建议。 目前,测地所拥有硕士培养点三个,博士培养点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一个,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多年来,测地所培养研究生中的90%以上向社会输送,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许多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和管理骨干。近年来,测地所有3篇论文获得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论文获得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提名,4篇博士论文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4篇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论文奖,5篇研究生论文获得国际导航技术大会学生优秀论文奖,另外还有研究生获澳大利亚BHPB奖、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彭荫刚科技奖学金和刘永龄等专项奖。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组织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中,由于测地所取得的成绩,给予科学院研究生院“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点“免评估。 此次会议还表彰了许厚泽等15位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发放了证书,对多年来他们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所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导师之间、导师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为在三期知识创新工程中培养一批更高质量的生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网讯】2006新学期一开始,回到微电子所的研究生就住进了装修一新的宿舍。 原研究生宿舍楼是1959年盖的老2号楼,整个基础设施比较陈旧,使用起来问题不断。近几年,所里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研究生从开始几十人的规模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人,已成为微电子所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人才资源库,是我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所里这次下决心对2号楼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造,所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党委书记李培金亲自调研并制定了整体方案,在整个改造工程中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改造工程只用了两个月得以迅速完成,以前破旧的宿舍楼立刻焕然一新。 在整体改造中,粉刷了墙壁,重铺了地面,新拉了电线,按上了塑钢门窗,为每人配备了新家具。研究生部为宿舍的同学们统一安装了网络,解决了学生上网困难的问题。楼里还装有防盗系统,保证了同学们的安全。改造宿舍还十分注重细节,每个宿舍发一个挂钩挂毛巾,安装排风扇提供新鲜的空气,安排物业公司统一清理,宿舍的卫生,极大的改善了宿舍的公共卫生。 今天再走近宿舍楼,一座黄灰相间的崭新的大楼矗立在面前,明快而干净。进入宿舍,一眼可以看到底的过道,宽敞明亮。宿舍内家具,简洁实用,床柜一体的家具让原来一堆堆的东西有了安置的地方。新加的柜子,使大件物品找到安身之处。生活有了足够的空间,同学也乐得打扫干净,不忍心弄脏。大家各自好好装扮,打造自己的私密小天地。 此次研究生宿舍改造,一共装修房屋94间(含厨房、厕所等),可住研究生140人,同时配齐了同床、杂物柜和桌椅。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曾经给过我们帮助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比如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朋友。也许他们关爱我们,帮助我们,从来都没有希望得到回报。感激不一定非在感恩节,可以在任何得到帮助的时候,在得到关爱的时候,在我们来得及说“谢谢”的时候。

    【新闻网讯 郭敏】11月23日,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这个西方世界的古老节日,现在已演变成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这是一个温馨的日子,也是一个充满感谢的日子。

    在感恩节来临之际,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会宣传部、办公室和女生部联合推出了“感恩节赠言”活动,提醒广大同学在忙碌的间隙,记得这个特殊的节日,记得对曾经给我们帮助和关爱的人说一声“谢谢”。

    11月23日,在教学楼一楼大厅的“感恩节赠言”板前,聚集了很多准备留言的同学。他们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心中的浓浓情感。密密麻麻的留言板上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句句感人的话语,更是同学们发自内心地最真诚的情感和最真挚的谢意。

    2006年的感恩节,入冬的校园里已经有了丝丝寒意,但是留言板上短短的话语,却让人心底里感到一阵温暖——

    “感谢这个节日,让我可以好好的感谢爱我和我爱的人。” 

    “感谢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过我指导的恩师,让我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奉献。”

    “感谢我温暖的班集体,因为有它,所以这里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家,让我身在外地却不孤独。”

    这是同学们最简单的话语,但也是最真挚的情感表达。据悉,诸如感恩节之类的温馨节日提醒及留言的活动,学生会还将在以后适时举行,欢迎广大同学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