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翔林、赵国胜两位教授指出:我们现在缺乏高修养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者

  • 48
  • 创建于 2004-11-07
  • 1233
  〔11月5日研究生记者团张懿璇报道〕 今天是“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四单元第二天。讲台两侧屏幕上金黄色的大字反映出今天的主题:“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中欧关系”。   演讲开始前一小时,嘉宾席上就有两位早早坐在那里了。此二人中,年纪稍长并与夫人偕行的是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现中科院研究生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余翔林教授;身着运动衣,精神抖擞的那位则是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赵国胜教授。他们都因对世界局势的兴趣而来到会场,并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看着身后演讲前一小时就已经达到近70%上座率的会场,两位教授相视一笑:“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关注国际关系了。”   记者问及学生讨论国际问题的主渠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有关问题,两位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就如何对当前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国际关系教育等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   余翔林教授凭着自己多年的高校教学研究经验指出,首先,我们应当开设高水平的政治理论课及国际政治课,课程才是同学们了解世界形势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同学们应当了解西方政治的哲学思想、政治体制及文化观念,也应当掌握中国哲学和政治思想与理念;再将两者进行比较,方能得出异同;再合理地判断出,在西方的经验中,什么是可以吸取的而什么是不合适的。课堂上也要注重启发性,使同学们将政治作为一种科学体系来接受,这样比情感层次的讨论更有意义。其次,应当经常为同学们举办高层讲座。说到这里,余教授深情地回忆起他在科大上学时所听过的陈毅、钱学森、钱伟长、严济慈等国家领导人和著名科学家的讲座。而今天的中国科学人文论坛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高端讲座的机会。余校长说,这样的讲座能够促进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多元视野,来宏观而不狭窄地看问题;同时讲座也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余教授还指出,课下师生、同学、家人间自由的讨论也是一个相互启发的过程,也能够促使大家用不同角度看问题。   而从事过多年行政工作,研究方向涉及化学、行政学和心理学的赵国胜教授则推心置腹地与记者聊起了马克思主义。赵老师以自己在“文革”中的个人经历为例,指出若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基本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很多内容,也许原著有时会看不大懂,但基本的感性认识却是最主要最基础的。“我就是在学化学以后,从高分子的概念里更深刻理解了质量互变原理,这真是一通百通啊。”赵老师幽默地说道,“不光是心理学,各个学科都要研究认知。认知过程中,人生各个时期都需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为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赵老师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有多年,经验非常丰富。他说,西方有很多自然科学家都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打不倒的。然而,对于今天很多学生不喜欢上哲学课的问题,赵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现在缺乏高修养、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不能说教,我们的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提高素质,全面理解在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余教授和赵老师都说起了前不久某高校BBS因政治话题而关站的事。余教授指出此事不用看得太重,不必因此有“失去精神家园”的感觉。而赵老师则说,若是能够多一些正确引导下的自由讨论空间将会更好。
责任编辑:48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