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故事】我的考研故事之执着篇

  • 刘挥彬 (考研故事专题征文)
  • 创建于 2009-11-18
  • 1414
“博学笃志,格物明德”――未来母校的校训,而她也早已铭刻我心。打从上次去过中科院研究生院以后,自己就发誓一定要成为其中的一员。
 
不过能够进入中科院,并有幸被过程所录取,自己觉得恍如梦魇一般,这一切用“惊喜”来形容我觉得最好不过。其实,冥冥之中,我找到另一个更为恰当的词语,那就是“执着”。
 
 当然,有很多人如愿以偿成为过程所的骄子,而且你有你的成功,我亦有我的胜利。人与人不同,成功的模式因而也就有所区别,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功不是简单的复制。换言之,就是你的复习方法对于你事办功倍,于我而言未必行之有效。此外,成功的模式大抵有其共性,海量的成功往往堆积起来,陷于“方法”、“秘籍”、“捷径”的误区,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只要我这么做,我也一定能成功。事实上,至少在我看来,一味的看别人成功的模式,容易让人变的懒惰,因为考研不是邯郸学步。反之,从失败中却可以查缺补漏,分析自身的不足,并进一步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
而自己这次能够被过程所补录进来,我想说的是除了机遇以外,我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坚持”。以下我想简单分享考研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希望大家不要犯和我一样的错误。
 
首先,要端正考研的态度,确定考研的目标。人常说:“考研只要能拿出高考三分之一的拼劲来考,北大清华都不成问题”。然而,事不尽然,试问高考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考研时的目标何止一个呢?“考研”有两个伙伴,一个叫“就业”,另一个叫“公务员”。补充一点,高考我们有老师的督促,而考研呢?我想考研大部分都是自己给自己加压,个人意志力有高低,以至于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就我自己而言,我没有处理的很好,以至于后来颇为被动。怪只能怪自己太贪心,一面准备公务员考试,一面应聘外企,一面复习考研。也许是看过一篇叫做《统筹方法》的文章,我以为华罗庚教授的方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用到大四也不为过吧。事实证明,自己后来复习速度上不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多项任务强加于一身,必定要焦头烂额、难以应对。因而,奉劝他人,如若打算考研,就一定要坚定考研的信念,否则很难集中精力去复习准备,考上自己梦想的学校就更无从谈起。
 
其次,时间上的安排一定要合理,越早越好。先前准备考研时,听往届师兄说,不用太早,就先看看数学、专业课就行。有了之前的心理暗示,以至于在08年3-6月期间,放弃了看书,确切的说没有系统的制定好复习的计划。紧接着,奥运会来临,怪自己没有经受住体育热潮的侵袭,7、8月的大好光阴也付诸东流。9月以后,自己终于开始了系统的复习。并制定了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的详细复习计划,寄希望于一切能够付诸实施,相信也能在考试前完成复习的任务。可是,这段黄金时间,正如前面所说也被各种琐事扰乱,导致复习不能够系统的贯彻下去,总是断断续续。当然,复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知识积累的不是那么牢固。如若让我重新复习的话,数学我一定要先把课本看透,把课后题做透;专业课一定要及早复习,尤其是考外校,否则放在后面会很被动;英语要在平时就抓起来,每天花1-2个小时记点单词,做点阅读就行,留下剩余的时间给专业课和数学;政治在最后两个月开始翻翻看看,多与时事联系起来。
 
再者,要有一个团队,不可闭门造车。有些同学复习考研的时候害怕与人分享,尤其害怕与自己考同一个地方的人分享,其实大可不必。当然,信息社会,讲的就是谁先掌握商机,谁就成为赢家。而考研,不等于说你比他多一份历年真题,你就考的比他多。一个人精力有限,视野也是有限,只有相互分享,才能全面的看问题,不仅考研如此,工作、生活也要如此。就拿这次来说吧,我们几个同考过程所的伙伴,物化专业课成绩明显考得不是很理想,而我们专业后几个班同考过程所的,他们成绩却相当优异。后来,我们发现,他们用的教材是南大的物化,而我们用的是天大的教材。听大家分析说,天大的偏工,而南大偏理,讲的更加详细,而过程所考试内容比较倾向理科,难怪我们几个考完物化如迷坠云雾,可为时晚已。
 
最后,我想归纳一些琐碎的想法:经济实力允许的话,可以报一两个班,数学或者你们学校开的专业课班,一来可以督促你复习,二来可以帮你理顺复习的思路;还是主要攻克数学、专业课,到最后拉分的也就这两科。英语、政治很难拉开差距,当然各科均衡发展,单科线总是要过的;知道初试分数之前,不用急着找导师,分数公布后也不迟,中科院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这是我最佩服的;不要小看复试,复试相当重要,自己有幸在补录中面了个第一,成为仅有的两个工学硕士之一,总结经验就是――导师比较喜欢问你大学期间所做的实验,以及实验中的原理和常识。
 
俗话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谨以上述的经验教训呈于大家面前,希望我的经历能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古语有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也愿各位未能如愿者,不要灰心,继续奋斗,相信雨过必有天晴。
 
总而言之,这次有幸能够被过程所录取,是“机遇”没有放弃我,也是“执着”没有放弃我。最后,预祝你们考研顺利,金榜题名!
 
(本文作者:刘挥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过程研究所。)
责任编辑:刘挥彬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