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believe I can fly, I can touch the sky!
----题记
喜欢宫东风老师的这句话,在考研这个极端困难的时候,我常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不断向前进!作为开头,把她送给准备考研的师弟师妹!因为我相信----心不死,梦就在!
言归正传,我真正开始准备考研是在07年的四月份,但是由于一直英语不好(六级当时考了2次还没有过,而且第 二次比第一次还差),一直没有敢想考研的事情。而当3月29号那天看到自己又一次没过的时候我是郁闷到了极点。但是学力学的女生,说实话,真的不好找工作,尤其是在郑州这个工业不发达的城市。找不到工作又意味着什么?毕业就等于失业!(当然这话可能有点过头,但是当时的心里压力也确实是这么大的。大一大二那会儿实在没有想过那么多,当临近找工作自己必须养活自己的时候很多的问题就来了)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我必须做出选择,于是我决定考研,好好的大干一场,希望通过提高自己来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于是考研的枪声就正式打响了。
英语
鉴于自己的英语很薄弱,所以4月份到6月底,我一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英语上,每天有近三四个小时学习英语的时间。当然平常的专业课我也坚持着去听,我觉得如果仅仅是为了考研连专业课都不听的话,那么考研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每天早上6点半起来,一般7点半之前准时到教室,然后开始背新概念3,(起初觉得新概念3很简单,根本用不上自己花大力气去弄明白),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老师说把新概念3的英文翻译成中文,中文再翻译成英文,看看自己的水平和作者的水平到底差多少,不翻不知道,一翻就吓一跳了,翻译工作一做,发现自己水平真的是一塌糊涂,里面有很多很好的句式和词汇,在翻译之前是根本体会不到的,背诵课文起初大概要半个小时1篇吧,之后所需时间就越来越短了,到后来基本上10分钟就搞定1篇了。大概八点钟开始背单词,(当然上课的话就是在黄昏的时候背单词),大概背一个半小时。背单词我用的俞敏洪的《考研词汇》,还有从网上下载了他的考研词汇的MP3,走路的时候也能听听单词。当然背单词也是很让人恼火的一件事情,因为前面背了后面就忘,记忆时间特别短。我是平常听了几个考研辅导班的免费讲座(都是讲单词的),综合了各个老师的记忆法,最重要的是词根词缀法,记得快而且牢,单词中也是最多见的,当然这个方法得先记词根词缀。然后就是联想记忆,比如diligent(勤快的)念成汉语是“地理整的”,前面有1大堆的地理书(这个是俞敏洪老师的联想记忆书里的一个单词)然后一个人在下面死劲儿啃。再比如anecdote(轶闻)念成汉语是“俺奶可逗了”,可以想想奶奶经常爱给我们讲名人的轶闻趣事。再比如propaganda(宣传)念成汉语是“婆婆干的”,就是现在媳妇不是很拽嘛,老是在脸上贴着标签到处给左邻右舍宣传“看,这是俺婆婆干的”。看看,这样子记单词是不是很有意思,一点都不枯燥?记单词尤其贵在坚持,那本考研词汇我背了至少有5遍,当然英语好的就不要和我一样背那么多了,蛮费时间的。再就是做阅读,每天我还会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做2篇阅读理解,做的是新东方的《120篇进阶练习》。
这样子一直坚持着,每天的每天,随着时间的临近,我又参加了6月份的六级考试。通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这次考试找到了一点感觉,原来考试是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最后考了528,也算对得起自己快3个月的努力吧。
对于考研报班的问题,我觉得如果有经济能力报个班还是蛮不错的。我一师兄送了我一个07年的新东方考研英语光盘,感觉是受益匪浅,尤其是唐静老师讲的翻译,原来我是根本都摸不着边的,那个光盘我是反反复复听了两三遍。
暑假8月中旬才回到学校,我一直坚信着“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安排好自己的作息就开始干了。8月剩下来的日子我还是侧重于英语,每天还是温固单词,做做阅读。9月份开始做英语真题,用的是张剑出的那个黄皮的《10年英语真题》,还赠送一本薄的10年真题的卷子。一直到11月份我还是天天抱着真题在啃,然后就是做新题型和翻译。每天也要大概2个半小时时间。当然大四上学期课不多我还是坚持着上了,不过每天也还能保证9个小时的学习时间.12月份就开始练习写作了(每周也做一套模拟题,张剑编的),开始是照着新东方的,王若平的模板练习,到12月底朋友给了我一张夏倚荣的写作班的卡,发了一些资料,里面很多句子都很优美,要是用上一句都锦上添花更不要说如果全篇都是的话。于是做总结,分门别类,意义阐述段,建议措施段,描述图表段都分别写了好几个模板,写作时只要套用自己的模板就好了,也不用担心和别人的重了,一月份就基本上是背诵自己的模板和辅导班发的自己觉得有用的句式和段落。这个对我帮助很大,今年的大作文我自己背诵的熟烂于心的几个很好的句式都用上了,还有自己总结的几个段落。虽然最后英语只考了61分,和英语成绩好的同学那是相形见绌了,但是我满足了,因为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坚信只要心不死,梦就一定能实现。
数学
我是8月中旬才开始数学的第一轮,看着周围同学早就第一遍过了,都开始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了,我却什么都没干,心里着急的要命,所以也是狠命的学,基本上晚上十一点半才回宿舍,早上七点起来。到后来事实也证明了,没有辛勤的耕耘是没有什么收获的,由于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也就没什么管他,学的时间特别少,第一遍也是囫囵吞枣的过的,没有什么收获,知识点都漏了几个,虽然大纲都已经出来了那会儿。做题也做的很少,李永乐,陈文灯的复习全书都没用。我只是做了几本很薄的我们学校老师自己编的习题,然后把考研真题做了两遍就匆匆上战场了。所以考研给我的感觉就是要踏踏实实的干,容不得糊弄的,不然的话到时候糊弄的是自己。即便是自己的强项也不行!
再给师弟师妹分享几个教训吧。考数学的时候,后来大题我从后面倒着做,因为从往年来看,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的四道大题基本上是送分题没有任何含糊的,但是我却吃大亏了,后面4个题我一看自己只会一道。当时蒙了,然后在考场上发了半小时呆,时间就这么溜走了,等缓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再看看高数发现并不难,就赶紧做了,还剩半小时,后面3个大题还是不会,有一个是计算复杂点开始没算,可是那会儿我根本都静不下来了,拿着笔的手都一直在发抖,根本都无从计算,好好的十多分题半个小时的时间都算不出来。所以在考研前建议师弟师妹们考虑一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该怎么办,当然我们还是不希望有这种事情发生,但是打个预防针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考研的那个场景和平常做习题的时候是很不一样的,可能平常做练习做不出来也不紧张,慢慢想就出来了,但是在考研那种场合下很有可能就慌了手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那个时候该镇静可因为没有事先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怎么都镇静不下来,我就是那样。考完研我还一直担心自己数学过不了线,因为自己就做了110分的题,平常自己又是个大马哈。所以寒假都一直没看专业课想着自己估计进不了复试,想着回南方找个小工作。没想到最后数学还考了108。不幸中的万幸吧!第二个教训就是眼高手低,数学题有些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问题,用不着自己动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就错了。数学最忌讳的就是这样,往往看起来简单的题自己做起来的时候会出很多问题。比如微分中值定理那章有很多变化万千的题,貌似很简单,拿起笔来可是不简单啊,而且每年高数那章都有一道大题。
政治
政治9月份才开始看的,买的是任汝芬的序列1,2,3,4,分层次,他们做政治还是很专业的,还有他们很多辅导班听力可以在考研网上下载到,当时都是同学之间互相传听了,大家资料共享,尤其是最后的冲刺班,我们宿舍3个考研的上的3个不同辅导班,有什么资料和信息也都是互相分享,所以一定要学会团队合作的精神。10月份开始做题,只限于选择题,简答题是看答案,看答案的答题方式和角度。到12月份就是看实事。1月份背了一些考研可能用的上的话,如果政治理解的比较好的同学就不必了,考完试感觉没有必要去背诵的,只要自己把原理概念理解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题,语言组织上再下点功夫就OK!
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是材料力学,当时考研大纲和07年的试卷在网上都可以找到,所以也没费什么力气找试卷。如果考中科院我的感觉是大纲都已经放在网上了,但至于题型之类的我们大可不必细究,因为出题的老师是严格按照大纲来出题的,只要把大纲要求的好好理会透彻,概念把握准确,基本上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当时因为是考本专业,10月份才开始专业课的复习,也没花特别多的时间在专业课上。
考研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比较熟悉的人组成一个团队,互相鼓励和支持。有资料大家可以一起分享,郁闷了可以聊聊天排解苦闷,有问题也可以相互讨论。考研我最大的得益就是战友们对我的帮助。
考研的日子是单调而乏味的,每天的日子都是在那么着重复,很多人经不起这种磨练,早早的就退下了战场,与其说考研是拼知识和能力,不如说是比耐力和意志力。考研还要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记得9月份那会儿知道自己能保送本校,而且一次性奖励2000,对于一个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来讲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面对诱惑我也犹豫和徘徊,能保送是一件多么好的事,但是既然已经为了考研奋斗了4个月了,我有什么理由可以放弃?我一直相信只要我努力了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和回报,我相信我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考研当然也要顶住各种压力,说实话大家对于我考研基本上处于不赞同的态度,我爸爸常和我说要知足,可是我认为知足并不是要停止追逐的脚步。夸父逐日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为什么到自己的时候就要退缩呢?而且一旦考不上就是一无所有了,只能去找工作,还得面对大家嘲笑的态度。不过幸好考研路上有一个信念一直在支撑着我,有一群战友在鼓励我,让我能把考研这条路走好,我是幸运的!
I believe I can fly, I can touch the sky!我相信只要你心还在,梦就在。最后用新东方的口号结束本文: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相信有此气魄的人,有何担心考研不成功?
(作者:彭志琦,中科院研究生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力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