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六百年——感于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主题报告之“故宫与中国传统文化”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6-12-02
  • 2051
     题记:公元1420年,一座宫殿建成了。六百年后,我来到这座宫殿前,推开那扇刷满红漆的大门,我聆听到了历史走过的声音……

    【新闻网讯记者王薇】11月30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迎来了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郑院长以“故宫与中国传统文化”为题,为现场近八百名观众做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报告。

    故宫,历史的丰碑

     明永乐年间,紫禁城——人类历史上迄今能看到的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诞生在北京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天子临驾,群臣朝贺,盛况空前,举国欢庆。弹指一挥间,岁月就走过了六个世纪,当年的帝王将相早已不知归处,可是紫禁城却依旧矗立在那儿,历久弥新。

     六百年来,她见证了两代王朝的兴衰,目睹了封建王权的没落,亲历了中华民族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有人曾说: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而宫殿建筑则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文明的象征。就像金字塔之于埃及,朱庇特大神庙之于罗马;故宫,之于中国,不仅仅是明清两朝的王权基地,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结晶。

    百年大修,重现辉煌

     公元2005年4月10日的清晨,在故宫博物院的宫墙内出现了一群工人,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完成一项使命,就是对这座宫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

     故宫自1420年建成,迄今已有580多年了。长年的风雨侵蚀,又经历多次火患,如今的故宫虽整体上依旧气象万千,但仍有不少建筑设施已呈现严重风化、剥离的现状。此次整修的目的,是希望重现“康乾盛世”的辉煌,将古老的故宫建筑群以最为雍容华贵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然而,此次大修是否真的能够做到以古复古,重现580岁故宫当年的风采,一时间各种声音纷至沓来。可是当我们看到,经过两年的时间,作为故宫大修试点工程的武英殿,已然修葺一新——红墙黄瓦、画栋雕梁,仿佛可以看见当年李自成登基、顺治帝即位的盛事景象。望着金碧辉煌武英殿,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故宫定然会仪态万千地展现在全世界游人的眼前。

    整理文物目录,造福于民

     故宫现有馆藏文物150万件,由于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多年来,许多文物只能沉睡库房。从2004年起,一项为时七年的文物清理计划全面启动,包括收藏文物、宫廷生活用品以及各类资料在内的所有文物将经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查和整理。

    据郑欣淼院长透露,整理工作结束后,故宫博物院会将编印好的文物藏品总目及珍品图录公布于众,让所有中国人一起见证先人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报告结束后,走出人民大会堂,注视着天安门城楼的方向,遥望着夜色灯影下默然无语的紫禁城,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意——紫禁城,这座饱经六百年沧桑风雨的宫殿,这座亲历了中华民族的衰败、沉沦、复苏与崛起的建筑,将来势必还会见证这个古老民族的振兴与富强。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