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杰:理性看待中国创新发展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7-04-17
  • 2583
【新闻网讯 记者齐娟】4月16日,中国科学院人文论坛第60场报告会的演讲者李国杰院士,无疑给我们注射了一针清醒剂。他的精彩报告令我们沉思,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创新发展。 李院士在报告开始时就开门见山地说到“我跟别的报告不太一样,大好形势取得伟大成绩可能讲得比较少一些,讲的问题多一点。但是我们现在要有一些忧患意识,要有一点危机感。” 李院士说到,党中央重大的决策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但很多人将其曲解了,只看到了企业主体,而去掉了产学研结合,去掉了市场为导向。包括很多媒体都在宣传“我们国家过去科研都是依靠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现在我们变了,我们现在依靠企业了。” 地方领导也陷入同样的陷阱,李院士说自己 2005年以前跟地方领导谈技术合作他们都很热情,到了2006年他们说你来晚了,我们现在以企业为主体,现在政府的钱都是直接给企业。 那么作为主体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情况如何呢?其实是很不乐观的。 一方面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度并不够,科研投入严重不足。 根据调查,甚至是科普活动都算在内的话,也只有1/9的企业有科技活动,8/9的企业都没有科技活动。对全国500强企业研发投入进行调查,只有373家企业上交数据,科研投入比例也都小于1%,其他企业都不好意思提交数据。这些都是500强企业,不是500强的企业自不必言。 高技术企业的定义,国外是销售额的8%,我们国家要求是销售额5.2%要投入到研发,这才是高技术企业。但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却逐年下降,企业挣的钱没有搞自主创新,而是搞了房地产。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真正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 很多企业只是满足于模仿国外公司成熟的技术,不关心竞争前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满足于以市场换技术,通过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微薄的利润。然而在一个行业中往往是一个技术标准决定这个行业的技术路线。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整个国家只能永远居于产业链的下游,被技术进步边沿化。 因此,严格意义上说来,我国目前真正的高技术公司不多。像大家耳熟能详的联想、海尔,这些公司也只能叫“高管理”公司。并没有自己的多少核心技术,管理好一点,能节省成本才能盈利,管理不好就会亏损。包括他们自己也再讲他们会拧毛巾,本来没有水的毛巾也能拧出水来。 李院士引用了胡锦涛总书记对创新链的精彩阐述,来解释在创新链上各个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政府要起主导作用,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到基础作用,大学要起到基础和生力军的作用,国家科研机关要起到引领和骨干作用,企业要在技术创新中起到主体作用。”其实在整个创新链中每一环都是不可或缺的,应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李院士的演讲把我们拉回了现实。 其实认识到现实的不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浸于盲目的乐观和自欺欺人的虚伪中。只有发现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任何一个处在变革变化中的事物,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可是只要我们有着直面问题的勇气,敢于成功的信心,通过不懈的努力,问题总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