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沂河源

  • 刘艳伟 (资环学院0811班)
  • 创建于 2014-03-27
  • 326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沂”字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水名,源出中国山东省,至江苏省入海。” 全长500余公里的沂河汇聚了无数的支流,流经山东、江苏,奔腾不息,汇入黄海。

50万年前的沂源猿人,到《论语》里孔夫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吟诵,再到清代才子纪晓岚的诗作《沂水》——“饮马临沂水,沂水流不息。行人疏地理,每寻曾点迹。疏睿良有程,源流非易悉。愿告守土臣,儒者求其实”,沂河水生生不息地滋养着这块土地,养育了一方人。

而这让纪大才子苦苦思求的沂河发源地就是我的家乡——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尽管没有黄河的奔腾咆哮,没有长江的碧波万顷,家乡的沂河却别有一番滋味。

沂河之殇

可在十多年前,这里弥漫着一片死寂。1999年,一篇题为《沂河源头污染日趋严重》的新闻在《光明日报》刊登,沂源县7个乡镇的沂河河段受到严重的污染,波及了沿岸的近百个村庄和20多万农民,每年50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废水排入到沂河。

“我1978年来到沂源县城工作,那时沂河污染就很严重了,河面上漂浮着白色的泡沫和垃圾,河水变成了黑褐色,河底的白沙也染成了黑的,河里根本就没有鱼虾,而且河边臭气熏天。”六十岁的刘大爷回忆道。然而,沂河的污染要远早于这篇报道,被当地人民认为是污染大户的沂源造纸厂早在1958年就建成,据称其化学需氧量排放占全县三分之一,沂河的污染也在六七十年代初见苗头了。80年代初,沂河水成为劣Ⅴ类水质,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纠纷,投诉、官司不断。

排入沂河的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工业废渣、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等,其中工业废水被认为是污染的主要来源。当时沂源县以造纸、制革、酿酒、化工等产业为主,沂源县的造纸厂、酿酒总厂、化肥厂等多家企业向沂河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导致了沂河水质恶化,河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氰化物含量超标,并且含有砷、铅、硫化物等有毒物质,河水中的腐蚀性物质也侵蚀着桥梁等建筑物。另外,垃圾的阻塞使得淤泥沉积,水流不畅,极易导致夏季河水泛滥。而水质和周边空气质量的下降更是严重危害着居民的健康。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污染不断地沿河道推移着,自沂源县城以下的河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这些环境问题也顺着水流蔓延到了沂河下段的临沂地区。

50万年前至今,沂河养育了无数的沂蒙儿女,可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展带来的污染让“母亲河”变得千疮百孔,成了名符其实的“死河”。在河畔人们总要掩鼻迅速通过,水井也都要到离河远远的地方去挖掘,人们就像躲瘟神一样对污染的沂河敬而远之, 

环保之路

是先发展再保护环境,边保护边发展,还是先保护再发展?这是人们一直争论的辩题。在沂源县,这个问题来得那么现实而凄厉,如果关闭了企业,怎么来养活这么多的职工?又怎么来摆脱沂源县贫困的现状呢?然而,如果维持现状,必将贻害无穷。

90年代,沂源县造纸厂建立了一套国内先进水平的污水处理设备。然而,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有很多污染源,源源不断的污染一直在排放,河水依旧混浊。直到2003年,一切有了改变,大规模的治理开始了。这一年,沂河源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被山东省政府列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优惠项目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理项目。沂源县加强了在环保工程、排污收费、环境执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完善和力度,以“沂河水变清”为突破口,对排污企业进行全面细致调查摸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排放。对于所有的新、扩、改建项目审批上严格把关,坚持三不一高原则。

近年来,沂源县投资大量资金建成了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了县城95%以上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建成全省第一家高级氧化工艺净水厂以及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和除磷脱氮项目。沂源县还实施了雨污分流和点源治理再提高、无害化垃圾处理等一批环保工程,针对四门地小流域、红水河等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截至2007年,沂源县关停了30多家环保不达标企业,其中包括运营50年、年创税1000多万元的沂源县造纸厂。

沂河里逐段建起了橡皮坝,漆黑的泥沙被捞了出来,污水排放得少了,沂河开始变了模样,泛起了清波,又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013年底,沂源县韩旺镇出境断面水质连续10年稳定达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为17.3mg/L0.177mg/L,环境质量在淄博市最好。

生态与环境的双赢

“马逐芳春草路竿,胜游应说到沂川。和风软泛桃花浪,暖气轻浮丽日天。”清人伍文献曾这样描述沂河风景。今天,那个柔情脉脉的沂河终于回来了,河水清冽见底,鱼虾徜徉嬉戏,偶尔还有一行白鹭从头顶掠过。当笔者询问人们沂河的变化时,他们的脸上浮现着喜悦的笑容。“常常有人钓到十多斤的野生大鱼,白鹭、大雁、天鹅、鸳鸯、灰鹤,各种各样的天上飞、水里游的都有了”,母亲说道。父亲也絮絮叨叨地给我讲起这些鱼、鸟的体态模样。

沂源县绿色农业、环保工业、山水城市、生态沂源为目标,大力实施环境兴县战略随着沂河的治理和沂源县生态环境的改善,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等也应运而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收益。“天上银河,地下沂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就发生在这里,2008年,沂源的“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沂源县小流域治理实现了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治理有序的河坝、波光粼粼的水面也形成了“从上往下看,水库连水库,从下往上看,瀑布连瀑布”的特色风景;生态农业试点也在沂源县发展了起来,“沂源红”苹果走进了世博会、奥运会和全运会,有机韭菜获得中国和欧盟双重有机食品认证;采摘大樱桃、苹果等观光农业也在沂源县蓬勃发展;沂源县也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等荣誉。

从单纯地重视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问题,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博弈,再到而今沂源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沂河的污染与治理为河流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更是前车之鉴,值得人们深思。而今,沂源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也证实了环境和经济二者可以很好地相辅相成,并不是对立的。

沂河的成功治理无疑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理,有些环境问题一旦产生,就是无法弥补和挽回的。所以,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把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上,现有的环境问题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解决。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刘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