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故事】那些可以借鉴的运动员素质

  • 肖杰 (考研故事专题征文)
  • 创建于 2009-12-09
  • 1214

从确定保研到一切尘埃落定已经循环了一个夏秋春冬。然而在某个相似的夏天傍晚,我仍会时光错乱般置身于当时的纠结和徘徊中。

其实选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坦然面对可能附带的挑战和错过的机会。生活是你自己的,要了解你的天赋,要在乎你内心的向往,要关心你的生活,要早日培养起独立、自信的品格,为每一次抉择夺取主动的筹码。
 
我发现保研成功过程中有些优势品质很像运动员的某些素质:
 
羽毛球是我喜欢的运动,林丹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位运动员。他说:“做自己很重要。有时候一场比赛,打的拖拖拉拉我就会输,但如果打的凶、打的快、打的张扬我就对赢有信心,因为这是我的风格。”我想做事情也是一个道理,应该相信自己的积累,不论你对结果期望怎样,做自己、把握自己是底牌。
 
我喜欢观看乒乓球比赛,不是为欣赏球技,而是痴迷于琢磨运动员脸上的各种表情。在这个比赛项目中,我有很多机会看到一张张“宠辱不惊”的脸,越是成功的运动员,就越是坚毅、平静,仿佛他们能够洞悉如何在积极争取和机敏的策略调整中完成自己的角色,胜不骄、败不馁,胸有成竹。想在某些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可以认真体会那种心境。
 
看马拉松比赛让我受了震撼:不会为40公里以后的冲刺保存体力,42公里中每一百米都是冲刺的一百米,都是决战的一百米。处于中间集团的运动员努力跟住某个集团,处于领先的集团努力跟住第一名,处于第一名的运动员则想到要超越世界记录。我小学和初中在校体育队里练的就是长跑,我深刻懂得勇气与毅力,坚持和挑战自我的重要性,可以说它们正是长跑的全部啊。这种精神支持不断打破疲惫极限,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耐力,这对个人的持续进步太有益处了!
 
一位击剑冠军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我靠的是一口气:一口霸气,我不管对手可能有多强大,我都相信我一定能赢他!”我同意他的观点,因为一件事如果我在做之前觉得我会输,我就往往真的输了。
 
亲临奥运现场看百米飞人之间的较量,我的注意力集中与冲刺线上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的距离:不足一米。真的不足一米,我努力寻找这一米的差距:或许归因于发令枪响后零点几秒的犹豫,或许归因于步幅的微少差距,或许归因于一口气的屏息……仿佛太具有偶然性。但是,第一名常常会卫冕!原因何在?我还是相信,优秀是一种习惯。处于第一名的位置让他有了一个思想上的高度,坚定了他进一步追求的信心。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新手,请从开始就给自己争取一个有利的起点。
 
偶然听到周笔畅的那首《唱一半的歌》:“……只唱一半未完的歌,留给未来继续创作,耳机只带一侧,要留一侧我听我的……”,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命运是一连串的随机组合,且永远都是正在进行时,有可能解却不是唯一解,没有一劳永逸的决定性胜利也不会有一败涂地的毁灭性失败。付出真诚有效的努力,然后坦然面对自我的得失,是浮是沉,希望都是自己的选择!

(本文作者:肖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过程工程研究所。)

 

责任编辑:肖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