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必坚演讲全文: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华文明复兴

  • 党委宣传部
  • 创建于 2006-04-11
  • 3088
     时间:2006年4月9日

    地点:人民大会堂小礼堂

    主题: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华文明复兴

    主讲人:郑必坚(原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长)

    主持人: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白春礼: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各位同学,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今天“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再次与大家见面了。自2003年4月15日开幕以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先后举办了37场主题演讲。3年来,我们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人文社会科学家,其中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经济奖获得者,我国和外国国家政要,我军高级将领,跨国公司著名企业家等各方面的人士莅临演讲。论坛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有40余家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网站等媒体对论坛做了各种形式的报道。科技界、人文社科界、教育界、党政机关和企业界人士与专家学者及众多学子积极参加了论坛的活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在这里我谨向各界人士和各家媒体对论坛的关注、支持和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2006年度第一场主题报告会,“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与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著名理论家郑必坚教授将同台发表演讲。

    今天首先演讲的是著名理论家郑必坚教授,他的演讲题目是《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华文明复兴》。他这一演讲是对三年来论坛主题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几年论坛主题的说明。

    两年来,郑必坚同志在国际和国内的一些著名论坛和研讨会上阐述过这样一个重要论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在21世纪上半叶的伟大复兴,这一复兴是当代文明的交汇中出现的,要实行和平发展就必然要求同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无法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郑必坚同志讲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以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灵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建设过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努力实现三大超越战略,必须努力完成三大改造任务,必须坚持四个结合。

    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郑必坚同志就这些问题阐述其独到、深刻的见解,大家欢迎。

    郑必坚:

    同志们、朋友们,很高兴再一次与各位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见面。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同志和我共同发起了这个论坛,历时三年,先后举办了37场专题讲演。这些讲演实质上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中国的和平与发展道路。这个重大战略主题既为国内外战略界所广为关注,也得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三年来我们邀请了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其中有诺贝尔物理学奖、经济学奖获得者和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还邀请了我国和外国的国家政要,我军高级将领,跨国公司的著名企业家等各方面人士莅临论坛讲演。讲演者为论坛倾注了他们的热情和智慧,论坛听众也热情参与,激情互动,气氛活跃。论坛不仅传递着思想和知识的信息,而且涌动着情感的交流和交融,给人启迪,催人奋进。论坛还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浓厚兴趣,40多家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对论坛做了各种形式的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年都把论坛的讲演稿编辑出版,已经出版了《世纪机遇》与《和平崛起》两辑,第三辑即将出版。围绕论坛的主题,还开办了多次的座谈会和恳谈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向各位讲演人和支持论坛活动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论坛举行的第一次讲演会上,我曾说过,要立足于“从国家战略角度思考科学与人文,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思考国家战略”。三年来,我们就是这样做的——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思考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这一战略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围绕和平发展这个国家发展的战略道路问题,深入探讨科学人文和社会课题,也有了良好开端。我们从演讲和研讨的实践当中,获得了一个重要认识,就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应该是同当代人类文明相交汇这样的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从今年开始,我们这个论坛将在继续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进行探讨的同时,进一步深入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关系上来。

    作为个人的体会,同时也希望作为一种导向,我今天讲演的主题就是这样两句话:第一句话,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第二句话,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的伟大复兴。前一句话可以说是对论坛前三年研讨活动的归结,后一句话可以说是对我们下阶段研讨方向的展望。

    下面我说第一个问题,就是首先从今天讲演主题的第一句话说起。许多人关心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这个命题的由来。我认为大体可以说有两个起因。一个起因,是根据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的历史经验,从中体认到,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对内方针与对外方针相统一的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一条既不同于早期工业化国家,依靠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壮大自己,也不同于某些后起国家通过发动世界大战或者是对外扩张来膨胀自己的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另一个起因,是为了回答国际上针对中国迅速发展而出现的种种议论,主要是“中国崛起威胁论”,还有“中国崩溃论”。

    稍微展开一点,这个命题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点:

    第一,一般地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应当是泛指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的很长的历史进程中所走的道路。中国的这条发展道路又是专指由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所开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一到二十一世纪基本上实现由不发达国家到中等发展国家的全方位崛起为目标的这样一条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中国这条道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13亿到15亿中国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的问题,就是要让占世界1/4的人口都能过上比较富裕而又有尊严的体面生活。这是致力于办好我们自己的事,老老实实发展我们自己,而不是谋求对外扩张,而不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发展道路。

    第三,中国这条道路的根本基础,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在同国际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说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化流动的和平方式,从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我们叫做两个市场,来获得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包括能源,我们叫做两种资源,而不是以海外殖民方式和所谓“大家庭”分工去掠夺别国的资源。这样做就和世界其他的国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经济格局。与此同时,中国又坚定不移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包括独立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而不把包袱扔给别人,绝不给世界制造麻烦。

    第四,中国这条道路的根本特点,是对内方针与对外方针相统一,对内和谐与对外和平相统一。对内坚持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中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五,中国这条发展道路的最深刻的实质内涵,就是在21世纪上半叶,在同当代人类文明相交汇中,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这第五点也就是我今天讲演主题的第二句话。

    下面说第二个问题。我们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刻实质内涵是文明的伟大复兴,这里一个中心的问题,是“和平崛起”和“文明复兴”的关系。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来看,所谓和平发展或和平崛起,就是要以文明的方式来应对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众多难题和种种挑战,在自主创新中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

    我们多次说过,在中国和平发展或和平崛起的进程中,面临三大挑战,这就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挑战,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要靠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些话大家都已耳熟能详,然而要真正变成全国范围、全体规模和深入持久的自觉行动,归根到底有赖于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有赖于最广大人民以文明的方式去正确应对三大挑战。

    这当中,最具当代世界和当代文明特点的,就是我们主张超越旧式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创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而又使我们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崭新的工业化道路。

    这就要求我们超越不合适宜的社会治理模式,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用这个来应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进而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文明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

    这还要求我们超越近代以来后起大国崛起的老路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思维,走和平发展道路,以此来促进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来建设一个和谐世界。

   &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