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基辛格:中国发展无需美允许

  • 创建于 2007-04-10
  • 1597
标志性的大黑框眼镜,满头银发,深色西装——几乎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美国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昨天上午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中科院上海教育基地的礼堂里。 这一次,这位已访华40多次的美国前国务卿是怀着“想见见上海年轻一代”的愿景来此。虽然基辛格已是84岁高龄,但当他讲述中美“破冰”的历史,阐述中美交往的现状时,丝毫不像是一位耄耋老人,却分明仍是那个名字下记载着“穿梭外交”、“乒乓外交”、“打破铁幕”等词汇的外交大师。 搞外交要过分要求 今年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35周年。可以说,从1971年两度秘密访华并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到最终促成了中美建交,基辛格在尼克松总统时期制定对华政策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他呼吁对华友好,倡导中美合作。中国领导人称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不过,这位“老朋友”却说,“我曾经对中国一无所知。” “当我还是哈佛大学教授时,我是一个欧洲外交专家。”基辛格毫不讳言在从尼克松总统接到“探索重新同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这个任务之前,他对中国的“无知”。“那时候,欧洲外交就等于世界外交,中国和欧洲没有联系,这之前的150年中国也都被排除在世界外交的圈子外。” “只是后来从周恩里总理那里知道,不要在毛主席面前提到美国人。”基辛格不忘幽上一默。 如今回望那段历史时,基辛格没有谈到其中艰难的外交角力,只说:“我学到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作为一名外交人员,你要用最佳的方法谈判,有时候甚至要提出过分的要求,然后再给各自留下退一步的空间。” 从共同敌人到共同利益 中美关系的基石已从最初建立在对抗共同的敌人转变到寻求共同利益之上,这一点也是包括基辛格在内的多位美国前任及现任政府官员的共同认知。 “我11岁第一次来到亚洲的时候,恰逢朝鲜战争,我很清楚(中美)冲突是如何演变的。”基辛格说。在他看来,那是因为美国没有表达清楚自身的意图导致的冲突。 时过境迁,在另一场与朝鲜有关的看不见硝烟的外交战中,曾经兵戎相见的中美却并肩努力并达成共识。 “我们已经认识到,发展核武器的国家越多,世界就越危险,核武器一旦被使用,将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们会死去。”基辛格说,“中美在这个问题上能够进行合作,这一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合作则赢对抗则输 提到现在的中美关系,很难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威胁论”。 基辛格博士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这样解读:“我在美国也这样和别人说:谈到美国的历史,不过200多年;谈到中国的历史,却已是几千年。没有美国的允许,中国也已经存在几千年了。所以现在,没有美国的允许,中国也还是可以发展。” 基辛格说,历史给了很多美国人这样一个印象:一个国家的强大势必导致另一个国家的衰落,中国的崛起也肯定会带来世界范围的冲突,但他并不这么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我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这是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的发展,不需要外国的援助,也不需要美国的允许。” 基辛格再次重申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我知道合作不容易,因为双方的历史文化差异极大。但中美合作,大家都是赢家;中美对抗,大家则都是输家。中国领导人采取的外交政策,还是比较谨慎的。” (日期:2007-04-06 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