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乡】菏泽,一片我最想溺爱的世界

  • 魏娜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3-03-29
  • 531
浓浓故乡情,思我花冠城。唯有牡丹真国色,倾国倾人又倾城。
     在那牡丹盛开的地方,正是我的家乡山东菏泽。
桑梓情,菏泽的生活
     其实,山东菏泽算的上是山东省的边城,这座容纳几百万人的城市蜗居在山东省的西南方,地处华北平原的中心地带,放眼之处鲜有青山绿水共为邻,世代安享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坦荡,年年供奉母亲河黄河的太平。天空纤尘不染,经常呈现出纯净的宝石蓝色,漫步在河边的清水走廊上,或者坐在翠绿的草坪上,干净、明亮的天空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静谧中透露出几分神秘。
    菏泽又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接之处,既毗邻成仁取义的孔孟之乡曲阜又接壤豪气冲天的聚义之地水泊梁山,历来为兵家相争之地。地灵则人杰,这里还是庄子和孙武的故乡,千百年来,菏泽的古老文化里便融合了庄子的细腻和孙武的粗犷。
    菏泽人冬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扒开窗帘看看外面的天气。若是晴天,便一骨碌爬起来到街口叫上一份胡辣汤开始灿烂的一天;若是天有雨雪,便要在被窝里闷上许久,一鼓作气,匆匆穿戴了来喝一碗胡辣汤去去寒气。“老板,老规矩!”话毕,老板就操起传了几代早已溜滑的大勺在浓稠的汤锅里一搅顺势捞上来满满一碗汤来,童叟无欺。再淋上香油、醋,立刻香飘万里,将一城人伺候的妥妥当当。
    这便是菏泽传统中不可缺少的早市。
    天还没亮,操劳的生意人便支开炉灶煮汤,这汤底也是因了派别不同而异,反正都是要加上粉条、面筋、海带,融上大咧咧的胡椒。待汤煮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支开桌椅,在香烟袅袅中迎来第一位顾客。
    说起家乡菜,每个人都有舌尖上最中意的那道。但我最难的还是家乡的野菜。在我的记忆力,有两种野菜最令人垂涎三尺。一种是“扫帚菜”,再就是家乡人念叨的“面条颗”。还有就是槐花和榆钱了,这却是很少吃的,只是偶尔嘴馋的时候拨弄一把往嘴里塞。
    所谓扫帚菜,顾名思义,这种植物的植株长大后可以做成扫帚。扫帚菜是大地回春时节冒出地面的,刚露头时小得很,叶子细且水灵灵的。它大多生长在田间地头里。上一年的种子成片地落在地上,来年它们便一窝蜂地冒出地面,几年就会发展成一大片。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吃摘野菜也得趁早,看着它长到二尺高左右,叶子还很嫩时捋下来为最佳。洗干净了,和上面粉上锅蒸。出锅后浇上蒜泥、醋和拌上香油,面的口感和菜的香,蒜的辣和醋的酸,混在嘴里真的有说不出的味道。
   “面条颗”是一种长在麦地里的野菜,因为它的叶子像面条我们都形象地叫它面条子棵。当麦子返青后,地里的野菜野草也开始萌芽了,初时它的形状有些像兰花草,只是叶子的棱角没那么分明,面貌也和蔼许多。春天麦地里要拔草的,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里,有很多农人在弯腰拔草,也有用锄头锄草的。但是,你若发现有三五成群的大姑娘小媳妇大娘大婶散在一块地里,弯腰拔东西,她们准是拔面条子棵的。她们腰里系着个布兜子,嘴上说说笑笑,走的路径也是随心所欲,这哪是在拔草,分明在为晚餐准备野菜嘛。
    如今好久没有尝过这两种味道了,久违的老朋友们。
梦萦忆,菏泽的特产
    说起菏泽,便不得不提这雍容华贵的牡丹。
    明末,当一粒牡丹花种子偶然坠落在这方宝地便开出了最美的牡丹花,如今,菏泽仍以其天香国色的牡丹昭闻天下。为了将菏泽之美推广出去,菏泽一直都在精心打造精致的牡丹产业。现在,政府倾注了大量财力进行科学育种,白牡丹、绿牡丹、黑牡丹等等争相进入市场,渐渐的,菏泽牡丹以其悠久的传统、花色的艳丽、花盘的硕大闻名于世。每年4月牡丹盛开的时候,牡丹园里都有各色牡丹争奇斗艳,因此慕名访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而随着牡丹花会的日益火爆,菏泽国花的相关产业也发展起来,其中的花冠酒业便在业界小有名气。近年来,菏泽更是招商引资,不仅拥有中原油田、化工等重工业,服装、食品等轻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奋斗与拼搏,城市的年龄在增加,城市的面貌却日新月异。
    菏泽人勤劳质朴,言道东明西瓜、曹县烧饼、单县羊肉汤,这些都是喜闻乐道的特产。待到夏天,东明的大西瓜溜圆溜圆的成熟了,人手一个大西瓜必要乐呵呵的搬上了称评一评今年瓜王落谁家。但从饮食上,羊肉汤的做法是最讲究的,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秘方,程序上一定要一早熬了几个钟头的汤底,高高支起的大锅里咕嘟咕嘟的泛了几层白沫便是从羊骨里顿出的骨髓来,这样才算得上好汤,闲来无事时找个羊肉汤馆,就着地道的大烧饼,几块钱美味又管饱。
诚欢喜,家乡的蜕变
    菏泽市地处华北平原,奇在其境内竟鲜有山水,唯有世世代代供养的母亲河黄河慢慢从其胸膛流过。所以,菏泽整体上都是笔直的四通八达的马路,最繁华的就是位于市中心的步行街。十多年前,这座城市终于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始了她的蜕变。
    90年代在菏泽城中心有一个街心花园,种植着各种低矮的树木,小时候我总喜欢在它身边转悠,觉得它又大又美,这在一处却看不到对面的风景,再赶忙跑到对面去,奔腾而来的车辆仿佛被它劈开分流,慢悠悠地奔往另一个方向。慢慢的,我长大长高,以前慢悠悠的人工三轮车,如今早已换成时髦的东风雪铁龙“的士”了。原来俊秀的花园却变得斑驳低矮,像年老的父母的背。就像冬天的枯木必将为春天新绿所替换,这陈旧的街心花园终于被换上了新装。当街心花园被扩张一圈之后,当象征菏泽新的地标被簇拥在花园中心的时候,这里真正开始了现代化发展的突飞猛进。如今,城市的马路越修越宽、居民的房子越建越好,这里拥有了自己的广场、公园、连锁超市和各种品牌。外出求学后,我回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可是每次回家都能强烈地感觉到这里的变化。
    偶尔,我也会和父母悠闲地在街上转转,现在的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新安装的健身器材带给家乡父老们很多快乐。而我们家的北边不远处就是学校,记忆里这里有几间小瓦房,瓦房旁边的两间平房是老师的办公室,校门口的两边宣传板上各印着“向雷锋学习”和“向赖宁学习”的宣传图片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校里的孔子庙,每年开学校长都要率领全校师生在孔子像前“辞旧迎新”,那庙前的大铁钟响起的声音仿佛传递着延续千年的文明,“铛铛档”伴随着我走过似水流年。十年弹指一瞬间,如今,破旧的瓦房被三座教学楼取代,那铁钟也换成了电铃,铛铛档的声音也永远留存在记忆里了。当太阳即将落山的瞬间,最后一丝余晖照在了三座教学楼上面的大字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家乡的确变了,生态环境变了,人也变了。讲文明、讲卫生的人多了,热心的人多了,栽花种树的人多了,戒烟、戒酒、戒赌的人多了。回到原来读书的一中,那儿增加了不少的现代化建筑,但她依旧美丽,孩子们依旧活泼可爱,昔日的老师们依旧爱岗敬业、和蔼可亲……
    家乡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我为家乡的惊人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长假结束那天,当我我依依不舍地踏上北上的列车,我才深切体会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眷念和情思。
责任编辑: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