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听簘

  • 刘朝霞
  • 创建于 2005-07-05
  • 2997
今晚是初秋的一个夜晚,我隐约听到一缕洞箫声,空远而凄迷,荒凉而孤寂。如梦幻般地,荡人心脾。在这个夜晚,秋风凄迷,明月冷瘦,星辰寥落。此情此景,我的目光情不自禁地穿越时空,去寻找昔日烟雾萦绕中的那个背影。 我在一篇小文中说过,距离产生美的同时,距离也产生了平淡。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说过:“吃一碗粥,喝一杯茶,细腻而尽心地进入粥与茶的滋味,说起来不难,其实不易。” 也许正如林先生所说,在这纷繁芜杂的喧世之中,那份宁静的超渡,也仅是我所习惯的敏感的拟想中的景致。在现实中,我很害怕品尝这种平淡的不易,害怕在平淡中将自己的美丽不在,害怕因被一种情绪所主宰,而将短暂人生的暂时中断。不敢付出更害怕失去,于是我绝然的相信我不会再后悔,任凭你怎样的失望。因为我你学会了抽烟,学会了一个人独处,我知道你害怕独处,我知道你需要我的陪伴,可是我的绝然,我的无情让你看不到一点点的希望。记忆中常常会出现无耐的你转过身的背影,然后便渐渐消失在烟雾中。我知道你向前走着,会走向你的光明,并且光明就在不远处。而站在原处的我的眼中除了迷茫,别的却什么也看不到。 洞箫声让我想到一支幽婉的歌,那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传世之作——《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那怅然若失的旋律,那空蒙缈远的节奏,那说不尽更道不完的离愁与别绪,从洞箫里缓缓流淌出来,柳烟一样弥漫在瘦月下的浅浅的小河边,浸入心扉,系着灵魂,荒凉之后的聆听,有如绝响的千百女子在垂泪,于我只好颔首沉思,默数着头顶着寥落的星辰,独守着一弯瘦月,忽而感受起围裹着我们生命的,大都是命运之秋的潇潇落木起来。 人生的光阴确实会像是一些飞走的鸟儿,离去了,就再也回不来。我在想现在的你能够理解一个流浪的灵魂不羁的扣问,你已能懂得凡尘之后的面对,翩飞着怎般的千翼之鸟。你已习惯了天马行空似的思考,不再拘泥于曾属于我们的那份狭小的空间,在那充满阳光鲜花的地方,你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很快就有了你的新的抉择;你因为我学会了抽烟,你因为她戒了烟;你告诉我她是盛开着的一朵不起眼的小花,但每一次的摇曳都会牵引着你的眼睛,把你的心都揉碎了。你说,有了这朵小花已经能让你满足,更因为,你累了,有了这朵小花可以让你把整个世界忘记。你说仅此而已。其实,我需知道的也仅此而已。 你终于因沧海桑田,一日三秋,如傲霜的秋菊战天斗地,尽得风流,而我的世界开始下雨飘雪。也许我也应该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然,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云烟,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只求寻得一份安宁,然而那只能是在饱学了佛学之道--无求,无为,淡泊宁静,无牵无挂之后。但若真可浮云一样来去自由,则庄子的愿望在千年前就会实现了。身在尘世,又怎能不受尘世干扰呢?有位禅师说过:“有人尽心绽放,布施美丽与清香,有人半开半合,在智慧时分,似梦似醒;有人浑然未觉,不知开启内在的绝世之美,忍心让生命成了旱天的白莲。”以前的我也许是与美丽失之交臂,让生命晾晒在风景线的边缘。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是否似梦似醒,至少我愿意,布施美丽与清香,至少我愿意开启心中的莲花,可是我不知道,怎样开启。 我的上空依然是一朵孤独的白云,那是没有收获的风景线。或许是为品味到一次欣慰得心颤的甜蜜,我依然在温柔的伊甸园里,遥望你的星座。在稀烟的缥缈中,我常看见你在路灯下沉默地等我。其实那只是筒簘亘古不变的音符偶尔掠过我的心头,轻磕久远的心弦,留下一丝丝颤音---仅此而已。     (本文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征文大赛三等奖,作者刘朝霞,培养单位为金属所)
责任编辑:刘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