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某个早晨7点钟,我生物钟似的睁开了眼睛,顺手将床头的考研倒计时翻过去了一页。
我穿上厚重的衣服带上书,像往常一样泡在自习室里按部就班的背东西做练习。这种自习室、餐厅、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有点类似于高考,常常的,在图书馆发现一本有用的复习资料就会欣喜若狂,和同学去餐厅吃饭偶尔加个餐也会开心一整天。仿佛我又回到四年前单纯的高中时代,这种单纯来自于对于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来自每天都有收获的充实感。
但这种简单到有点艰苦的生活习惯早已在我的大学时代却被一点点消磨掉了。我算不得一个好学生,逃课、课堂效率低、考前突击等大学生学习的坏习惯一直成为我难以克制的恶习。曾听到一位老师说,人就是在对自己的一点点放纵中拉开差距的,一流的人一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余的人会或多或少的迷失,一年两年,若能在毕业前及时醒悟还得救,若不然将永远与别人拉开差距追也追不上了。我承认我一度迷失过,但是选择了考研我就要为自己的命运做最后的一搏。
考研前我遇到一位师姐,听到她激情澎湃的讲述考研的每一个细节,讲述中科院强大的实验条件,我不禁热血沸腾了,隐隐约约的,小时候一年级老师问我:长大了想当什么呀?科学家!原来我还有梦想的,原来梦想就离我这么近。就像宿命一样的,几经挑选我最终选定成都生物所。而我的生物化学一直学得不好,于是决定自学数学。暑假期间我报了数学辅导班,白天学习晚上练习。济南的三伏天最是闷热,我常常热的睡不着觉,由于巨大的压力还一度失眠、起夜。有次失眠到夜里2点,我烦躁的和同学聊天,他半开玩笑的说,睡不着就起来学习!后来我真就半夜挑灯,漆黑的夜里寂静无声,连知了都累得睡着了,只有我寂寞的揉搓着书本等待着我的未来。
一旦上路,就不畏艰辛。从9月份开始,我和研友就结为一体,要为我们的大学画上一个感叹号。待到9月底,我和一个同学交流,他问了我一道题,我轻轻松松就解出来了,那一刻我信心倍增,我知道,状态,我已经完全进入了。
我们制定了一个小计划,早上8点半到教室,11点半吃饭,下午2点再开始自习,晚上9点回去。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我们坚持不下来,早上起不来晚上又是早早回,终于有一天我们进行了一次两个人的相互批评,我们把这些天发现的对方的问题毫不保留的列出来,并相互监督、相互劝慰,就这样,累的时候稍微趴一下,学不进去了就逼自己到楼道里背书。慢慢的,我们竟还将晨起的时间提前到8点,晚归定为10点,当然我们也绝不亏待自己,为了庆祝自己的进步,俩人拿出一下午的时间到KTV唱歌。回来的路上我们一起哭了,为我们距离梦想的台阶又近了一步洒下喜悦的泪水。
人一认真岁月就容易苍老,慢慢的,身上的衣服从短袖换为外套,又从外套变为羽绒服。待到把脚踏在咯吱作响的雪地上才发现冬天已经来了,那么,春天也不远了吧。某一个夜晚我特别的烦躁,每错一道题我就怕它出现在考场上,而对自己整理的知识点总觉得不够全面。没有了前期每学一点就有的进步感,我对自己真实的水平产生了怀疑。也许,这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瓶颈期。没有人知道怎样才是最完美的,我尽量压制着自己,尽量多找点资料查缺补漏,不让自己荒废一点时光。不久,辅导员找我们开会,问起我们的情况他语重心长的说,考研的学习不能像以前那样追求完美,科学永远都是在更新的,只要把知识点搞清楚、有针对性的把结构把握住就可以了。这些话对我启发很大,直到现在还很受益,知识的世界太神秘,切不可急于求成,要相信,机会总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想,我准备好了,考试,快来吧!
考试真就不急不缓的走来了,当我坐在考场上时依然无比自信。出现了一些不会的题也不必在意,没有谁会拿到满分,不小心出现了一些错误也不用担心,就几分而已。我知道,一道道分值很大的题我保证做对了,一个个英语选择我能保证它的正确率。
带着这份自信,我在开学时收到了满意的分数,也是带着这份自信,我成功打动导师,复试成功,成为国科大的一份子。
回想起当年的岁月,有过三伏天挥汗如雨的埋头苦练,也有过腊月寒冬里瑟瑟发抖的朗读背诵。我见证了大四上学期每一天的日出日落,我享受过那时阳光或者雨雪的洗礼。那段日子让我学会坚持学会洒脱,让我从迷失蜕变为美丽,那是一季花落花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