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中国不能过早承诺减排义务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5-04-28
  • 1243

     【新闻网讯 记者何仲太报道】“今年2月16号《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启动,我国将面临具大压力。”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在27日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五单元主题报告会”上这样说。作为这一单元报告会的第一位演讲人,秦大河院士在题为“中国气侯与环境演变”的报告中详细论述了《京都议定书》的有关内容。

    1997年在东京签订的《京都议定书》,目的是要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排放,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它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内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到1990年的水平,并在这个水平上再减5.2%。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是继续履行已有的义务。也就是发达国家减排,并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发展中国家每年向联合国申报当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即国家排放清单。在今年2月16号《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启动后,它要求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要加入到减排的行列中。

    今年2月16号《京都议定书》由于俄罗斯签字,超过了法定的国家数,已经开始生效。中国政府也已经签了字。但美国作为二氧化碳第一排放大国拒绝参加,并在采取其他的一些对策。科学问题演变成为了国家之间的外交斗争。

    目前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居高不下的大国,中国只有在二氧化碳是排在美国后的第二,其他的甲烷、黑炭等全部是排名第一。据估计,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25年前后我国排放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果加上其他的一些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我们是绝对第一。但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排放量只有一两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人均排放量却高达20多吨。但如果按另外一个算法单位GDP的排放来看,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全球相比,中国是居高不下的。所以,中国是人口大国,排放大国、能源消耗大国,但能源和产出比的比值仍然是小国。

    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虽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必须承担义务,开始减排。同时给我们施加压力的还有发展中国家,比如二十多个小岛国家,他们也要求我们加入减排的行列里。

    中国如果不减排就会在外交场合里失去很多分。但中国如果减排,将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比如能源结构的调整问题。中国能源消耗不能走西方的路,我国能源消耗主要还是煤,大概占七成,要靠清洁能源还为时过早,到2012年肯定来不及,而且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中国还有成千上万没有脱贫的老百姓和城市下岗工人,如果中国承担义务的话将会影响我们经济的发展,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速度。所以必须慎重对待。不仅只有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发达国家要减排的话也是损失巨大。美国要是加入到《气侯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话,他的GDP的损失平均是1.2个百分点,而他现在一年是三四个百分点,一段时间是不增长的。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中国不可能过早的承诺减排义务。”秦大河院士得出结论。

    “当务之急就是深入研究我国气侯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进而提出我国适应气侯变化和减缓气侯变化的国家对策。把它付诸到我们经济、社会和教育的行动当中去。”秦大河院士举例说,“比如减排,我们可以是节能、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使用土地,发展节水农业,改良品种,还有提出新的生产和耕作模式,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开展空中水资源,海水淡化的技术研发活动。”

    最后,秦大河院士建议在2020年中国应该通过发展高效、清洁化能源技术,先进核能技术和可再生内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从而建立一个崭新的、清洁的工业生产体系。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