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益阐释创新三动力:好奇心、责任心、功利心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5-11-21
  • 1563
【新闻网11月20日讯 记者 张光希】“阿基米德正沉迷于一道几何题的演算,罗马士兵闯进阿基米德家里,把屠刀架到他的脖子上,叫他出去,阿基米德对罗马士兵说,'我这道题就要解开了,等我解开了再带我去刑场’……他是这样的痴迷。” 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在11月18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阐释“科技创新驱动力”时引用的一个例子。他认为,好奇心是“科技驱动力”的第一个层次,即“我要研究”,古代的科学家绝大多数都是好奇心驱动,古代三百六十行中没有一行是科学研究,没有人给科学研究提供经费,更没有谁给科学研究开工资,都是自己的好奇心驱使,废寝忘食、倾家荡产地去探索未知。 第二个层次是责任心驱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重大科研成果,从两弹一星,到神五、神六的研制成功,都是责任心驱动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所需的大量科技人才,他们大多都是功利心驱动,功利心是一个人基本的禀性,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功利心的好坏要看一个社会的机制。一个好的社会机制,能尽量地发挥一个人向善的一面,可以让个人取得的功利与国家取得的功利相一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的发挥一个人的科研能力。 “当然,功利心驱动不如责任心,责任心不如好奇心。” 秦伯益进一步说,在欧洲中世纪,一大批科学家被宗教教会所迫害,绝大多数科学家临死前还在坚持着自己的科学研究。阿基米德就是最典型的一例,然而中国文革时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放弃了科研。秦伯益引经据典,并以自己的现身说法,生动地说明了好奇心、责任心、功利心这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编辑:梁琪)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