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华:生态破坏一年“吃掉”15%GDP

  • 创建于 2005-04-30
  • 2615
科学时报北京4月28日讯(记者潘希)在4月28日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五单元主题报告会上,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通报了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及发展趋势。 在名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报告中,解振华指出,近十年来,不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超过了环境自净的能力,流经城市的90%的河段都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水出现了非氧化问题,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每年沿海地区的赤潮发生次数比上世纪80年代超过了3倍,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污染在加重;我国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城市噪声扰民问题非常严重;生态破坏的问题也较突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每年新增343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加,但资源总量不足,生态功能退化。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科院专家曾测算,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解振华说,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目前在我国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都集中出现了。 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6亿,环境保护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解振华指出,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翻两番,按传统发展方式和资源消耗、污染控制的水平,污染负荷要比现在增加4~5倍,环境将不堪忍受。 解振华认为,目前中国的发展时期是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造纸、建材、冶金等行业在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在加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SO2、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的治理任务更加艰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量城市污水得不到安全处置;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的污染呈迅速上升的趋势;转基因产品新化学品等新技术、新产品将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持久性有害物的危害在加重。 解振华表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的基本国情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使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