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故事】邮件引领我“下地狱”

  • 肖媛
  • 创建于 2006-12-20
  • 3317
     刚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读研究生时,所里要求新生谈谈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水生所。有人一腔热血,说是为实现梦想而来;有人随波逐流,说是追随大学的师兄师姐而来;而我呢,纯属巧合似乎又很必然地来了。

    决心报考水生所纯属一念之间。大学时期我的专业重点是分子生物学,琐碎而重复的实验,令人感到疲劳和乏味。偶然间,听人说起水生所很多专业都是生态方面的,有很多野外实验。于是我想,野外工作亲近自然,海阔天空,多有情调!这么一想,报考水生所的决定就轻而易举地下了。

    至于如何选择专业,我的做法是这样的:找到招生简章,把要求考我不喜欢的科目的专业通通划掉,最后就只剩下了藻类环境生物学这个专业了,导师是刘永定研究员。藻?没有太直接的印象,不过感觉小小的很可爱,通过。导师?上google 一搜,发现刘永定研究员资历深厚,成绩斐然,也通过。就这样,我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了水生所。

    很草率是吗?谁说不是呢,连我自己说起来的时候也感到有些好笑呢。

    虽然一开始决定报考水生所确有几分盲目和冲动,但之后死心塌地要来这里却是因为我现在的导师刘永定研究员。

    选定报考专业后,我给刘老师发了一封邮件,信中把自己好好地推销了一番。信写的虽不能说多有文采,却也是经过仔细推敲、很能展示我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的风貌的。一般来说,老师的回信大致应该说些欢迎报考、你的选择十分正确之类的话。可刘老师没有这样,他的回信对我来说无异于一记当头棒喝:“看你的信,好像很天真,可是我从事的工作有些人认为很苦,不知你想到过没有?而且读研究生,是'下地狱’,你也许仍然没有想到过。”

    “天真”、“下地狱”?这两个词真的很扎眼。我的第一感觉是刘老师大概不想招我,于是用这么激烈的词企图吓退我。我忍不住又给刘老师写信,非常“婉转”地追问他到底看重学生的哪种素质。很快刘老师就回了信——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实力作证!”

    这下子,我的好胜心被激发了,一改往日只求分数够用的疲沓态度,将目标上调了一大截。当别的考生都忙碌着奔波于各个实验室拜访导师时,我哪儿也不去,只是潜心做着各种准备,并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带着优异的成绩单去见刘永定老师!

    在枯燥的复习过程中,我慢慢冷静了下来,结果真的看到了自己的“天真”——自视过高、准备不足、空有满腔热情!意识到这些弱点后,我又非常诚恳地给刘老师发了封邮件,真心感谢他当初对我的提醒。

    如果把刘老师给我的回信按照感情色彩来分类,那么第一封是略带贬义的,第二封是中性的,到了第三封就显露出褒义的色彩了。信中这样说:“你这封信挺真实、踏实。无论你将来如何发展,或快或慢,并不完全由个人努力决定。但是求学阶段,要以最大的诚意和坚忍吸取人类社会已有的知识。这并不容易。祝你成功!”

    之后的日子过得很快,难熬的一月过去了,热闹的二月过去了,三月里考研的成绩也跟着春天一起来了。知道成绩的那天我终于能够底气十足的去见刘老师了。刘老师说话慢悠悠的,很和善,竟然还跟我讨论起了文学。如果说他在信件中表现得是言简意赅、直中要害的魄力,那么他在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则是循循善诱、不温不火的风度。

    终于,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水生所,欢天喜地的下了“地狱”。

    现在,我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了。两年来,每当我学习上或者思想上遇到问题时,我仍然习惯于给刘老师写信,并且每次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复和深刻的启迪。慢慢我发现,不仅是我,实验室里所有的人都习惯于发邮件与刘老师沟通。而刘老师也会不时地主动写信给我们,有时候是节日的问候,有时候是善意的鞭策,有时候是亲切的鼓励。在这样一封封邮件的引导中,我们每个人都走得特别踏实。

    就这样,导师用邮件把我带到了水生所,又用邮件引领我走上了科研的道路,并最终使我成为了一个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研究生。

    感谢邮件!感谢导师!

    (作者:肖媛,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科院水生所)
责任编辑: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