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员踪迹】随记

  • 陈仁松 (四川省成都七中)
  • 创建于 2015-07-29
  • 550

  今日,早起的我们参加了国科大夏令营的开营仪式。在聆听了各位领导们的致辞后,我们便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是我们的第一站。化学所位于在中关村核心地带,与各大高新技术公司宛若众星捧月。我们首先倾听了杨副所长带来的专题讲座,对化学所有了一定的了解。该所主要是针对基础化学问题,以及国家急需的高新技术材料进行科学研究。建所初期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 5个研究室。目前主要的科研领域为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也有长足进步。化学是我相对了解较少的一个领域,所以一开始有些茫然。然而在接下来参观体验中,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参观了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在这之前,我就对电子显微镜有基本了解,所以起初兴趣不大。但在听取了实验员的讲解后,我才知道电子显微镜有两种形态,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但不同之处也非常明显,这纠正了我一直以来的误区,也激起了我的兴趣。

  用餐后,我们稍作休息,便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起初我以为文献情报管理是一种文科偏向的行业,抱有一定的偏见。但是在接下来的讲座中,我了解到该馆是支撑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服务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学文化传播的国家级科技文献情报机构。在文献管理也会利用到大量信息技术,包括而不限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这种高精尖的科技。而这正是我的兴趣所在。不过,在查阅过程的实际演示中,却暴露了一点不足:留给一般大众的查询界面智能化不足,只有单纯的关键字搜索,没有利用到人工智能对语义进行理解。也许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们能设计出更高效的信息检索算法,加速查阅者获取信息的过程这想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间接加速科技发展。在参观途中,我向学长们了解到,在高等教育的研究学习中,纸质文献只是参考资料的一部分——更多的是电子数据库的利用,这也使我兴趣倍增。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我在返回的途中回味着:电子显微镜是我们认知客观世界的手段,而文献数据库则是我们存储信息和对于客观世界的知识所在——这一天的行程倒颇有一种对立统一的意味。

  经历了一日获益匪浅的体验,我对明日的行程越发期待了。

责任编辑:陈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