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回收 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家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6-12-01
  • 1990
[新闻网讯 记者陈微笑] 新中国成立以来,故宫文物征集组一直在为流失在外的国宝能重归故里而奔波,不计名利的捐献者更是不计其数。《十咏图》回来了,《出师颂》回来了,《平复帖》回来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终于踏上了归途。 2006年11月30日,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发表了的“故宫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中介绍到,自建院80年来,先后有700人次将数万件个人藏品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其中不乏国之瑰宝,包括海外华人华侨在内的踊跃捐赠。如张伯驹先生捐献的平复帖,还有杜甫、李白很多的作品。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故宫的收藏,而且传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人文精神。 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因为战乱、盗卖等原因,中国可移动的珍贵历史遗存大量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就有中国文物167万件。其它如藏匿在私人收藏家手中者,更是无法计数。虽然中国政府每年有5000万元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财政专项资金的对流失文物进行征集,这固然不少,但远远不够。我们除了靠国家出资回收外,还需要民间的积极参与。 在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近50年来增加了30多万件文物,而其中不少是来自民间的;拥有100多万件文物的上海博物馆,私人捐赠已成为馆藏中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在中国私人收藏家的捐赠并没有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成规模和风气。在国外,许多世界级博物馆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顶级,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民间、公众的支持。如美国博物馆的馆藏大部分来自于私人捐赠,像大都会博物馆的第一批文物全部是第一位馆长的捐赠,欧洲中世纪的陶瓷和绘画出自于雷曼兄弟公司。堪称一座世界历史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原来是私人捐赠的图书馆,1759年首次向公众开放。1823年英王乔治四世修建了现在的古罗马式大厦,并捐赠了许多皇家藏品,成为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