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考研之前面临着一定难度的选择,借用新东方名师的一句话“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内心充满彷徨,眼神充满期待;忧闷之意溢于言表,郁郁之情不吐不快。对于考研的情结既饱含想你、念你、恋你的无限怜惜,也掺杂怪你、怨你、恨你的种种纠结。凌云之志仿似过去,闭上眼睛看见未来。骑虎难下,畏葸不前,一时之间,真假对错,是非恩怨,难以自决。
面临如此困局,各指导老师、专家纷纷出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清利弊,鼓励学生奋勇争先、齐头并进。一些所谓“挂羊头卖狗肉”的辅导班也闻风而动,披挂上阵,开展舆论攻势,誓要占领考研高地。经过内心的一番苦苦挣扎,一些勇士选择了“入世有为”,一批猛士则潇洒的离去,踏入社会,“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大江淘尽英雄,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考研已成中国教育主流,潮流不可阻挡,逆历史潮流而动必为历史所遗弃。留下来的人,肩担重任不轻于离去的人,此乃考研第一阶段,亦即确立明确的考研动机、把握契机、创造时机,总揽全局,运筹帷幄,以期做到胸中有丘壑,决胜千里之外。
忆往昔,峥嵘岁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考研目标既定,必要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采取伟大的行动。考研是一项任务复杂、时间较长、考验巨大的系统工程,可谓任重而道远,考研的系统复习,无非涉及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数学及相关专业科目的备考,需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整理、开发、掌握一套完善的原创综合的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因为,天道酬勤需要一个理由,即学习方法的选择及运用。根据本人的经历和理解,考研的整个准备过程,一套完整的材料、一个完善的方法体系、一种心如止水、心无旁骛的心境足以让我们学习有道、力挽狂澜、获益匪浅乃至笑傲“沙场”。当然,在此过程中,也避免不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伟大尝试,不要忘记与专家及指导老师进行必要的互动与交流,以拓宽视野,膨胀心胸,强化智慧,“增益其所不能”。
考研不仅仅是考场上硬实力(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决战,也是软实力(心态、心理、思维)的较量,更是包含了方法与效率的比拼,虽然方法与效率问题并不直接体现在考研的考场上。因此,整个的考研过程,从开始至结束,表面虽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实则波涛暗涌,十分凶险。此言貌似言过其实,却也谨言慎行,无可厚非,非危言耸听。所谓“工夫在诗外”,诗外工夫下的好,才能挥洒出惊世绝句。
此乃考研的第二阶段,韬光养晦、蓄势待发,乃至夜以继日、枕戈待旦。
忆苦思甜,“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感叹今朝,考研已成被沉淀的历史,“豪华落尽见真淳”,此乃考研的第三阶段即考研后继效应阶段,此时的考研已不再是单纯的一种行动和瞬间的作为。我们对考研的认识从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它已经内化为我们内心的力量,升华为我们心底的一种精神思想,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也是我们所收获的。
偷师于王国维先生,我们暂且将考研的这三个不同阶段称之为考研三境界。这三种境界组成了一种精神,可称之为 “考研”精神。“考研”精神与 “愚公移山”精神、“长征”精神、“航天”精神的精髓有相近之处,是一代代考研人的创造,未能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但很实用。
今年的热映电影《剑雨江湖》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未来已成现在,现在已成过去”,这与我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的一句名言“过去的一切全在于未来,未来的一切全部起步于现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依本人的理解,这两句话的精神实质在于:活在当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是一场革命,考研业已结束,革命却尚未成功。考研结束乃至成功之日恰恰是革命蓬勃兴起之时,同志仍需努力。“活在当下”的精神理念仍不失其生存意义,甚至更加迸发活力。
回首往事,我们唏嘘不已;放眼未来,我们翘首以待,但这都没有“活在当下”那般真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股力量,没有人知道这股力量会何时爆发,我们要藉着这股力量继续前进,而非原地踏步乃至固步自封。
因为,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去脚踏实地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