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故事】天道酬勤,磨砺是金——我的考研历程

  • 吴戈宇
  • 创建于 2006-12-06
  • 4061
     时间总是匆匆流过,转眼间,离06年那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相隔10个半月,然而,即使是此刻,那场至关重要的考试在我脑海里依然记忆犹新,而更令我难忘的则是准备这场考试前所艰辛努力的6个半月的复习历程。

    我一直认为,一个年轻人要想真正成长成熟起来,他真的需要做一两件艰苦的事情,我也一直相信,天道酬勤,只要你执着的去为你制定的目标不懈努力,那么你终将获得成功。就像新东方学校校训所说的那样,“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05年6月,正是大四毕业生分别的时刻,很多同学在吃散伙饭时都流露出了离别的伤感,有些同学还留下了眼泪,然而我却至始至终都保持着一份淡然的心境,沉静的看待周围人事,我的心中没有其他,我在静静的坐着,认真的思考我的考研计划和离校之后的一系列具体复习安排。现在想来,我最后的考研成功其实在我正式进入复习前就已经初现征兆,这就是我在做考研复习这件事的开始,就已经在心里把它当作是自己一定要做好做成功的事情,而且绝对是个人的意愿,是给自己提出的一个目标、一份要求。自己有意识的磨砺自己,这就是我为期6个半月的考研历程的最真实的写照。

    考研,真的就像很多过来人说的那样,是一个人的战争。在这场战争里,你要战胜的其实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战胜了自己,自然会战胜别人,因为别人也不过是其他一个个“自己”的代称。

    6月底,我和另四位同样有志于考研的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民居里租了个两室一厅的小房,客厅就用来摆书桌和堆放行李杂物,我们五人则分住两间卧室,我住的那间住上三人,另外一间则住两人。6月30日下午,我已经从学校将床铺、书本等生活用品全部搬到了我们这个小房,晚上,我就去学校自习室开始了复习,06考研,这场考验人的耐心和意志的无声战争,就此正式打响。

    我的复习计划安排紧凑,早上7点10分左右起床,洗漱早餐后,8点前到达学校自习室,然后开始上午的复习,12点左右则去吃中饭,然后则重返自习室,趴在桌上休息片刻或者浏览一下教室里别人看完后留下的报纸,接着就又开始了复习。一般来说,很多同学在复习时是习惯在中午休息1到2个小时的,然而我觉得午休的时间完全可以利用起来,所以我每天中午都不回住所休息,而是代之以复习,这样,我就不会因习惯性的午休而打乱自己上午可能出现的复习良好状态,因为很多时候状态是很重要的,而好的复习状态不是每一天都有的,总有你觉得疲惫或者效率低下的日子,而好状态一旦出现,你却因为要办一些琐事或者要回住所午休而耽误和打断了这种本可以延续下去的状态,那是非常可惜的。因此,我一旦在复习期间出现某天在复习某个章节或某个问题时出现豁然开朗、思维顺通的情况时,我都会好好珍惜把握,机变的对自己这一天的复习计划做相应调整,而不是循规蹈矩、只按原计划办事。这就是复习时需要掌握的灵活性。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说是大千世界、充满变数,同样,人也是灵动的,考研的试题也是灵活的,无论是公共课政治、英语,还是专业课,每年都会有新变化,可能是题型的改动,可能是命题角度的转变,这都需要自己灵活应变。下午复习到临近6点时,我就会去吃晚饭,然后便再回教室开始晚上的复习。我们几位考研伙伴在作息安排上一致而有规律,每天晚上10点50分准时休息,从不会拖到11点后,这样就保证了每天在高强度的复习后能有充足的睡眠来让大脑得以休息、精力得以恢复,休息好了,第二天的复习才会有效率,而如果总是熬夜,势必会导致白天精力不充沛、状态低迷,学习也没有了效率,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结果自然是得不偿失。因此,紧凑、灵动安排复习时间,作息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这就是我在复习考研中总结出的第一个经验。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很少考虑和考研无关的事情,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考研,即使是偶尔周末回趟家,打开电视机也是首先看新闻和资讯,时刻关注最新的国内外大事要闻,为政治复习做些时事新闻方面的储备。晚上,在临睡前,我也会和室友讨论一下今天各自的复习进程,有位室友有每天买份《楚天都市报》看的习惯,这样我们在晚上也就多了一份“娱乐”活动,就是分看他的报纸,这样,即使复习的天昏地暗、不食人间烟火,也能透过报纸这扇窗户了解外面的世界,知晓最新时事和社会热点,不亦乐乎?

    考研复习的过程是艰苦的,但同时也是快乐的,它完全不同于你在本科阶段听老师授课、递交作业的那种学习模式,它需要的就是个人自己对知识进行整理、总结、消化,并通过做一定量的习题、模拟题以及真题来加以巩固、深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由于没有了老师的指导,所以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应该先询问身边的同学,如果身边的同学回答解决不了,就应该自己想办法联系高手了,一般来说,疑难问题多出在两门专业课上,而专业课又占考试分值的大头,总分500分,专业课就有300分,因此弄懂专业课复习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在这次考研复习中就非常重视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这两门专业课,我直接通过同学联系到了05年考上病毒所的一位师兄,然后在8月、12月分三次向这位师兄请教询问了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位师兄也非常友善,不仅帮我解答了问题,还借给我他当时考研时的复习资料,令我非常感动,而最重要的是,通过和他这位考研成功者的交流,我获取了一些他在复习过程中总结出的好的复习经验及考试经验,也获取了很多与报考单位有关的信息,而这绝不是自己一个人做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就能获得的。主动联系考研成功者,多提问题,解决问题,虚心获取他们的心得与经验,与志同道合者多交流,尽可能多的了解有用信息,这就是我在考研复习中总结出的第二个经验。

    在11月11日去考点办好现场报名、交费、照相等手续后,离最后考试的时间就只剩下两个月了,这个时候我的专业课复习进展顺利,基础知识已在掌握之中,政治冲刺班也已经上了,因此记得当时曾上网登陆进Chinaren校友录,在班级留言里大表必胜决心,此举受到同班几位好友热赞,自己也更增添了一份信心。与此同时,连我的小学同学也在网上知道了我要考研的消息,他们简直是像约好了般,在校友录里一个接一个的留言,给我加油打气,祝我成功,让我倍受感动,而最戏剧化的事情也在11月出现,我联系上了我的小学同桌,一位已经出落的可以用美人来形容的漂亮女孩,她给我发来短信:“你一定会顺利通过考试的!要加油!”,当时我简直兴奋的要跳起来,没有比来自儿时旧友的真诚鼓励更让人激动的事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孤军奋斗时来自朋友祝福和关怀的温暖。

    而最精彩的事情或者说最能扭转乾坤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最后,12月31日,离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只剩13天,离06新年元旦的到来也只剩下几个小时,就是在这一天的下午5时许,我第一次面见了我要报考的彭辉银导师,我觉得我和彭老师当天的见面真的可以用一见如故来形容,我在刚握到彭老师的手时,我就觉得这就会是我今后的导师,彭老师以相当精练的语言介绍了他目前的研究内容以及所在课题组、实验室的历史及现状,彭老师在谈话中所体现出的气质修养以及他对科研、社会的看法都是我喜欢认同的,而彭老师在谈完后,很快向我提了一个问题:“现在你来谈谈你自己吧,用自己的话说”,我当时只思考了不到10秒钟,很快,也许是我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次个人陈述,我将我所有想对彭老师说的话、所有需要表达的自己立志考研、立志成材的意愿融入进我从自己高中学习生活谈起的陈述中,用时10分钟,讲的层次分明,深刻而又有条理,看的出来,彭老师听完后非常满意,我的这次急智表述可以说是奠定了我迈向最后成功的第一块有分量的基石。因为一旦得到了导师的喜欢和认可,也就成功了一半。考研期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取亲朋好友的鼎力支持和适时鼓励,主动联系导师,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善于表达自己,这是我在考研复习中总结出的第三个经验。

    最后,也就是走入考场应战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在考前考后都要保持一颗平静、沉稳的心,要以自己最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对待这场关键考试,内心一定要有自信,冷静答题,仔细思考,沉着应对,淡定自然。如果在考试进程中遇到某一门科目没有考好,一定不要因此而忧心忡忡、受到干扰,而应及时调整心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下一门的考试中去,争取在下一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也就是将自信延续到最后一门科目考试的结束。这就是全程努力、永葆自信、绝不放弃。

    考研,是让人难忘的一段奋斗和艰辛并存、欢笑和泪水同在的如歌岁月,如果你成功了,那么你是幸运的,如果你失败了,你也是值得尊敬的,重要的是考研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天道酬勤,只要你真正用心努力了,你就一定会有收获;磨砺是金,你洒在考研历程里的每一滴汗水、付出的每一份劳动,都是对你文化修养、意志品质的磨练。最终,跋涉了千山万水、尝尽了人间苦难后,你才会摘取到那顶无数人向往而不可得的成功桂冠。

    06考研,永远难忘的记忆,难得的人生财富,像一盏船头上的明灯,照亮我新的航程,将伴我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行。

    (作者:吴戈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武汉病毒研究所)
责任编辑:吴戈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