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马振亚】4月28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41期主题报告会上,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做题为“关于海洋的战略地位与我国海洋面临的几个问题”的演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执行秘书长叶中华教授主持本场演讲。
海洋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众所周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广袤的中华大地则养育了这一底蕴深厚的伟大文明,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使中国人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海洋文明的强烈冲击,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中华志士奋起寻求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他们由对抗转向海洋文明的学习。”叶中华教授在主持词中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海洋开发事业迅速的发展起来。今年3月底,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至2020年)》,进一步确定海洋科技技术作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走向蓝色海洋的大国。”
孙志辉局长的演讲应证了上述观点。他从人类不断加深对海洋的认识这段漫长的历史谈起,分别介绍了我国与国际海洋事务发展的状况与趋势,并从五个方面的海洋争端对我国海洋安全和权益面临的挑战做了具体阐述。
海洋是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 远古时代,生活在海边的人对海洋的认识仅仅在于“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而今天,海洋对于人类而言,既是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经济发展,各国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逐渐严重,海洋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各海洋强国均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纷纷调整海洋战略。在海底油气资源、渔业资源、深海矿产资源、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等方面展开激烈争夺。海洋不仅关系到一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更与民族生存、国家战略息息相关。为综合管理海洋事务,联合国成立专门的海洋工作机构,并不断健全和完善国际海洋法律和公约。孙局长在演讲中还简要解释了领海制度、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制度等一些主要制度的涵义。
我们离海洋强国有多远? 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我国曾是海洋强国。但到了近代,我们失去了海上强国地位。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海洋事业迅速发展,在此前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海洋和空间被列为我国五大发展领域的重点,海洋位居第四。
他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态势、海洋法律和规划体系的建设、海域使用管理的力度、环境保护和海洋公益服务、海洋权益维护和执法监察、海洋科研与调查六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我国海洋事务的发展状况与现有成绩。据他透露,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事业将有新突破。2006年上半年,将出台《海岛法》。今年12月份,我国要发射第二颗海洋卫星,更加完善海洋监视网络体系。
他接着指出,我国海洋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国民海洋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科技力量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海洋开发,过度与不足并存;在海洋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此外,海洋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他说:“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必须把海洋污染与陆地污染联合治理。”第一,要控制排污总量;第二,要加强陆地排污口与海上监测。
海洋安全与海洋权益面临多方挑战
他指出我们当前的形式是“南缓东紧”。近年来,中国、菲律宾和越南达成共同开发和合作调查的协议,所以在整个南海在安全和权益方面比较缓和,出现了舒缓的迹象;由于日本政府态度恶劣,东海局势非常严峻。
他描述了我国面临的海洋争端问题,内容涉及岛屿领土主权之争、海洋划界之争、海洋资源之争、200海里外大陆架新主张等。他以数据和事实讲述了诸多当前热点问题的现状。如钓鱼岛问题、日本所谓的“中间线”问题、冲之鸟岛问题、韩日独岛之争、中国海监船与日美调查船的监督和周旋等。他批驳了中日东海之争日方提出的“吸管效应”,分析了日本在东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中的险恶目的,并对日本帝国石油公司试开采东海油气田是否会引发中日冲突表示了担忧。
孙志辉强调,在处理当前错综复杂的海洋争端时,我们首先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国家权益;其次要采取方法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