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庆:曾经的贫寒学子,今春开拓助学路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6-06-15
-
1059
【新闻网讯 记者邸笑飞】2006年4月,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出任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走上了另一个舞台;同年6月,他应邀为中国科学院人文论坛作题为“若干教育问题的思考”的报告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曾经也是贫寒学子
年近花甲的他穿着一件普通的翻领黑T恤,黑色老头布鞋,一口河南乡音,就好像小镇子里随处可见的大爷,很难看出他曾担任教育部副部长这样的高官。
但他的人生,可谓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从一个农村孩子出身,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生,1968年毕业后入伍,1970年2月调入天津市外事办任干事,后来又曾在中国驻乍得使馆经参处,中国国际旅行社天津分社工作。直到1979年5月进入国家教育部,从教育处二等秘书做到副部长,直到退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个农民的孩子,靠苦干起来,当到副部长,我觉得超出我原来的预想,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没什么遗憾的。”
主管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工作的他,曾经也是个贫寒学子。读高中时为了节省下一元钱的路费,周六下午他都要徒步回家85里路回家,每次回家带上够吃一周的东西。 有一次,深冬大雪,无法回家带下一周口粮的他被困在学校。正发愁时,父亲满身皆雪闯入,说是专为送白薯而来。张保庆闻之泪下,父子相抱痛哭。考上大学的时候,为了节省5毛钱,父亲陪他走几十里路到县城,嘱咐他一句话“保庆,你也大了,我也没有什么话要讲,但你要记住,这一辈子不要贪财不要贪色。”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四年,他靠着国家一个月18元钱的助学金,完成了学业,对此张保庆一直心存感激。他曾在报告中表示“靠政府资助学生完成学业,我就不相信这个人会把党忘掉,把政府忘掉。”
而他对祖国的爱、对共产党的感情、对救助贫困学子的热切,都来源于此。
为助学贷款发放不力大发雷霆
在教育部,张保庆主管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助学贷款涉及多方多面:银行、大学、政府、教育部……为了助学贷款发放工作,他情急心切之情,常溢于言表。他常常公开表示: “家庭贫困学生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可先找自己所上的高中学校;高中解决不了,可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解决不了,可借路费到高校报到;高校再解决不了,可以给我写信!”
因此自1999年创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他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贫困大学生直接寄给他的信,一天工作结束后,晚上坐在灯下阅读、批复。信中那些悲伤的故事和无奈的求助,常常让他落泪、叹惜,甚至愤怒,以至于夜不能寐。
在教育部,他以敢说、敢做著称。作为教育部副部长的他,曾经在2005年8月29日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为助学贷款发放不力而大发雷霆,点名批评8个省在助学贷款工作上的不作为,“有的省委领导的脑子里,根本没有品学兼优的概念……搞一个大项目,几十亿元都出去了,遇到困难学生,这个、那个理由就出来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敢说敢做的人。面对记者的时候也是来者不拒,又问必答,甚至“敢说记者不敢说的话”。
即使退休下来,他仍对中国教育问题在这次报告中,他字字心痛语语担心,说得都是现在教育的问题——教育资金投入、博士生培养、教师培养、学生德育工作。壮志未酬之心历历在目。
贫困助学的路,越走越长
目前张保庆的社会职务,是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是2002年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时决定设立的,却因种种原因没有成立起来。2005年,如今已经到了含饴弄孙年龄的张保庆,仍然接手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的职务,因为心中一份难舍的对贫寒学子的扶助之情。
曾经也是贫寒学子的他,亲身体会过那种无钱读书的酸楚,以及有人雪中送炭的感受。而作为教育部分管财政工作、直接负责高校助学贷款六年的副部长,他更是深深的了解和意识到解决贫困学生上学的问题在现在有多么紧迫。
作为一个刚刚起步、家底甚薄的基金会,没钱是最大的问题。张保庆的主要工作就是筹钱。“基金会要办好,不办大不行” 张保庆说。他的目的是至少筹集到几十个亿。可是募捐难,一个曾经手握实权的副部长,现在却要跑到各个企业去募捐。张保庆慨叹:现在企业老板,在赚了钱之后投身于公益事业投身于社会事业还没有这个自觉性又笑着说,很多人捐款有选择,不是看你需要不需要,谁官大他捐给谁。那笑容里有一点无奈。
尽管如此,从3月底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到现在,基金会已经筹集捐款三亿元,包括李鹏和陈至立委员的捐款。但是事实上这笔钱对于资助贫困学生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能用本钱,而利息一年只有两三千万,对于全体需要救助的贫困学生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
说到基金会面临的种种困难,说到急需受助的莘莘学子而资金不足,笑起来眼睛眯眯的张部长脸色不禁凝重起来。 “现在接到申请很多,我深深感到这个基金会就这么点钱,是完成不了资助任务,……现在主要任务是千方百计把基金会搞大,多募点钱……”他感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基金会要走的路还长,留给张保庆的任务一样的艰巨。
但是有一个新的基金会,总是有了新的希望。一如当年的希望工程一样,给贫困学子带来寒夜中的暖光。
我们等待着。(编辑 杨少莎)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