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考研故事】说说我是怎么复习的

  • 汤林奇 (征文)
  • 创建于 2008-10-27
  • 5125
时间过的真是快,转眼间就快到了金秋十月,回想起考研的决定和准备阶段,不禁感慨万千,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坎坷路,留下的不仅仅是考上理想研究生的那份高兴与自豪,更多的估计就是曾经经历过的那段岁月和那份厚重的人生经历了。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是朋友的建议,给考研大军中的同学们一点点借鉴;另一方面更是对自己曾经走过人生之路的总结和回忆。但愿能够给那些大学即将毕业的学子在思考自己人生规划的时候,甚至那些考虑弃工读研的人们一些帮助。
 
从考研开始到最后,也许没有多少事情是顺利的。去年的7月份,我一个人冒着炎热酷暑,前往宁波,一个美丽的城市,回来后在家里呆了3天就回到学校准备复习。我清楚的记得,我是在2007年7月15号下午3点开始上自习的,之后一直正常的复习,其间感觉很充实。假期还好,可是到了开学后,有牵扯到保研的事情,从整理材料到最终选择放弃,加上还有几周的实习和课程设计,那段时间我的复习基本上中断了。甚至到了国庆节后的一周,我的数学还是没有看资料,还在看书本。10月末才开始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时间很紧了。但是由于决心比较坚定,加上规划的比较合理,方法相对得当,最后以总分411的成绩进入复试,其中数学用的时间虽然时间不到总时间的六分之一,也考出了144比较高的分数。
 
以下是我在2007年7月15号写下的考研复习纲要,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目标学校: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复习时间:2007.7.16—考前
 
一、纵向规划
 
1、第一阶段(假期40天):7.16—8.26
基本目标:辅导班授课带动自主复习,掌握或大致掌握各科基础知识。
各科计划:英语和高等数学是重点,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英语着手单词记忆、阅读训练(精读)、写作练习;高等数学将两本教材通一遍并做好习题(到国庆节);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要将两本新教材通读一遍;政治依靠辅导班授课,课余不投入时间。
 
2、第二阶段(3个月):实习结束9.16—12月中旬
基本目标:辅导班授课服务于自主复习,巩固“三基”,研究真题,部分科目做好专项练习,做到厚积,末期开始知识系统化,由厚到薄。
各科计划:各科齐头并进,厚积并巩固前期成果。英语做完10年真题和分项练习,本阶段结束时要完成单词记忆;高等数学在将两本教材过一遍后接触真题,以章节为单位进行大量练习,初步融会贯通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将几本教材通读两遍并研究好历年真题;政治将教材和看完,掌握“三基”并为“由厚到薄”做好准备。
 
3、第三阶段(1个月):12月中旬—考前
基本目标:辅导班授课有选择地服务自主复习,做好各科的模拟题与总结,查缺补漏,调整心态。
各科计划:英语一边做模拟题,一边针对不足之处采取及时补救,同时关注押题信息;高等数学一边回归“三基”,一边重做真题并找一些与考题接近的模拟题,同时涉及思维方法与解题策略;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四次通读教材,并温习真题和所做的习题,达融会贯通。
 
考前调整心态,准备考试!
 
二、横向计划
 
1、英语:单词记忆要贯穿前两个阶段,争取在第二阶段某个时候或结束时完成,计划两天一个list。
(1)第一阶段着重练习阅读(精读)和写作(背诵+练习),精读20篇文章,练习和背诵各20篇。
(2)第二阶段做真题和分项练习。真题用于检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做完后认真总结学习;分项练习按完形—阅读—翻译—写作顺序进行。
(3)第三阶段做几套模拟题,针对不足及时补救,同时关注押题信息(主要是写作)。
 
2、高等数学
(1)国庆之前(最晚10.7):按考试大纲把教材过一遍,包括课后习题,“由薄到厚”,掌握“三基”,要让辅导班授课与自主复习形成良性互动,所以开课前要将主干内容和相关公式做一个总结概述。
(2)国庆—12月中旬:接触真题,并以章节为单位做大量试题(难度大于教材习题,可选择陈文灯《复习指南》),同时做好相关专题的总结,“由厚到薄”,巩固“三基”,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
(3)12月中旬—考前:再次回归真题,选择与考题紧密贴近的模拟题(具体来源待定),按规定时间测试,找出差距,进行补救,做到“三基”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同时具备科学的思维习惯与解题策略。
 
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前期通读两本新教材,做好书上习题(“由薄到厚”);中期至少将书通读两遍(“由厚到薄”与“由薄到厚”相结合,第一遍深入挖掘,第二遍系统化、条理化),同时研究好历年真题,找出差距和不足;后期结合前期和中期情况再次通读教材,温习真题和所做习题,以达融会贯通。
 
4、政治
前期主要依靠考研班授课,课余基本不投入时间,主要掌握政治理论基本概况和考试特点;中期在前期和辅导班的指导下,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依靠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由薄到厚”,完成对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答题与思维方法的研究与掌握,开始着手研究真题并找出差距;后期考研班信息与个人主观能动性并重,将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由厚到薄”,并着手时政热点,做一定量的模拟题,对押题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这是当时写下的复习纲要,虽然有些并没有做到,但是效果还是基本达到了。同时我报了启航学校的政治数学一卡通(我记得当时好像是560吧,因为一卡通便宜),当时主要还是考虑到M的问题了,像我一共买过的考研书加上教材也就是10本左右,并且都是盗版的,一本五六块钱,没啥投资(我现在还是想感谢那些在我们自习室外卖盗版书的哥们啊,真是不错,以考生为本啊)。最后考了411分,当时的专业初试第一。
 
还想说一下数学,我最后考了144,其实复习了5个多月,前2.5个月就是看那两本同济版的教材,没干其他的,当然辅导班也是帮了些忙的,到了10月末去买了本参考书,做题,一直做到考前一个月才完,最后就是做了四五套题吧。感觉没有什么难题了。这样去考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基础最重要!!!要知道我搞教材就用了一半的时间啊,做题嘛,适当即可。辅导班有用,但是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它。另外要注意多总结。
 
政治的话,我觉得报个班倒是挺有用的(比数学英语的用途明显),因为到最后那些信息真是太重要了,我记得最后的大题好像会有80%可以命中。当然,要把教材至少读一遍并做一本习题,教材可以选择高教版的大纲解析(盗版的好像是4块)…….你看政治就是这样的,不难,我们院今年有个女孩考了94,我的卷在北京改的,比她少10分,一个是高分,一个是超高分。
 
专业课注意真题和笔记,信息。英语的话我考的不怎么高,也不是我的强项,在这里就不献丑了。朋友们,考研难吗?其实实施起来并不难。
 
 
考研是人生重要的选择,读研和考研的准备过程都是人生重要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局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那赋予奋斗中的人生丰富的经历应该无疑是人生最珍贵的一笔财富。但是既然选择了考研,就选择了一段时间的寂寞和宁静,但是充实的生活和成就感马上就来了。这种感觉很爽也很美。坚持到最后的一般都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正所谓“天道酬勤”,上天是公平的啊。最后祝所有考上的还有备考的研友一起共勉。以后的生活中还要遇到多少比考研还要巨大的考验都未未可知,但保持一颗恬淡宁静的心,以明志以致远,自会少去很多烦恼,轻松应对。相信自己,坚持到底,结局一定美!
 
(本文作者:汤林奇,中科院研究生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责任编辑:汤林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