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进校园:让国粹在年轻人中延续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5-05-19
-
4937
【新闻网讯 记者许晶17日报道】17日晚,北京市歌舞剧院曲艺团将曲苑国粹带进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演出前,记者在后台和曲艺团的成员攀谈起来,谈话中了解到面前这位“面无表情”、侃侃而谈的艺术家就是鼎鼎大名的有“曲坛杂家”之称的崔琦先生,也是我们今天晚会的主持人。
曲艺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创新
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某些表演形式甚至比京剧还要长。当同记者谈到传统曲艺有没有创新时,崔琦先生说:“艺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实际上京剧和曲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改革和创新,艺术实践当中本来就在不断的创新,然而它变化是循序渐进的。”
“曲艺很大一部分是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感觉不到变化,但拿出隔代的作品来比较就能感觉出不同了。”艺术的改革不是生改,而是循序渐进的,经一代代艺术家之手发展、变化的。改革现在作为一个口号提出,突出的是创新。崔琦先生语重深长地说:“曲艺的改革还是要保留原汁原味,在继承传统中有所创新”。
“中科院学子一定对曲艺喜爱有加”
曲艺是“说、唱”的艺术,是最具有交流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传统文化艺术,但在电视、互联网独霸天下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对曲艺知之甚少。崔琦先生说:“中科院的学生只能更喜欢我们的演出,文化程度越高越喜欢,越能够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
“艺术能够感动现场观众,不管是幽默风趣的大众化的东西还是有一定技巧的艺术含量的作品都能打动观众。”崔琦先生在谈话结束时诚恳的表示:“来科学院演出也是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能和研究生这一层次的观众交流,对我们也是一个提高。”
崔琦先生介绍,此次来科苑的演出队伍中有3个是国家一级演员,其中表演含灯大鼓的王玉兰曾在老舍茶馆为前段时间来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表演。他主持今晚的晚会,在介绍曲目的同时还将介绍曲目和演奏乐器的基本知识。
“民族艺术进校园”也是对民族艺术的保护
今天曲艺团也走进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校园,为同学带来欢笑的同时,学子也接受了一次民族曲艺教育。“今年年初,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教委联合发起了这次活动,一个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怎么加强?我们认为民族艺术是最好的教育,这次是大规模的进人学校,就是要让我们的中小学生、大学生对整个对民族艺术有全面的了解。”现在的学生缺乏对民族艺术的了解和接触,这也是民族艺术没有生存空间的一个原因。崔琦先生说:“艺术家能做的事,就是为同学表演,现在有了政府和学校搭的桥,我们和同学的沟通畅通了。我们有的正是学生需要的,学生需要的正是我们能提供的。”
民族曲艺精萃正在一代一代丢失,“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一点。除了专家学者进行抢救之外,我们进校园就是进行宣传普及,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民族艺术,这也起到了继承和保护的效果。”只有有更多的青年人喜爱、欣赏民族艺术,民族艺术之花才能够常开不败。
采访后记
崔琦先生是一位有特色的曲艺节目主持人,演出结束后在网上看到有关崔琦先生的介绍,有人这么描述他,“他是做曲艺工作的,却生了一张缺乏表情的、毫不生动的脸,这在他'抖包袱’的时候,就显得出人意料。”他的面无表情着实让记者手心出汗,生怕说错了什么。在采访中他的幽默也是无处不在,他说:“青年人对民族曲艺没有兴趣,这和我们同学没有关系,是艺术家责任——我说这话是谦虚!”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