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长陈建民谈我国防震减灾思路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5-12-09
  • 3800
【新闻网讯 记者 张光希】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12月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六单元最后一场主题报告会上,提出了我国 “预防为主,防御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的工作方针和思路。他就地震监测预报、防御、救援、宣传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一思路。 陈建民指出,地震的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准确的地震预报是减除地震灾害和人员伤亡重要的手段。通过对地震的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地下水位等监测研究,不断总结地震发生的过程和规律。经过4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的地震工作者和科技人员研究地震预报的工作,形成了“长中短临”的渐进式预报思路。陈建民解释说,“长的十年左右我们要搞判定,中的1到3年,短期的3个月,临近的10天左右,或者是更短的时间之内做出预报,这样做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已经把地震预报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国务院颁发了地震预报的管理条例,规范了我们的预报行为。陈建民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绝对不能有情况不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代价来保全。” 谈到震灾预防工作,陈建民说,“建筑物结实不结实,和当地发生的地震的烈度是否匹配,这个非常重要。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大,你设防的标准很低,一旦发生这种地震,基本上都跑不掉。” 他指出,开展地震防御工作,就是要搞好设防。对于一般的工业民用建筑要按照全国烈度的区划图来设计。对于重大的生命线工程,必须做单体的抗震性评价工作。 地震救援工作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2001年我国成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曾参与国内新疆等地的多次救援,通过红外探测、搜救犬等各种手段和现代化的设备搜救生命,并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和建筑物损毁的情况培训救援队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陈建民指出,在救援过程当中,还得为国家的整体外交服务,灾害救援对于国家外交的服务作用日益突出。此外,地震是一个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大地震往往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因而应急工作也很重要,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最后一点是要做好地震的宣传工作,宣传问题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一直是比较困惑的问题,加大宣传容易造成社会公众的恐慌,如果不宣传又会给我们带来惨重的代价。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还要积极慎重地开展知识的宣传。从宣传的方式角度上,建议把它纳入到教育体系,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课堂。陈建民表示,“用一个娃娃影响一个家庭,孩子有了知识,回来可以跟家长或者是老人来说,类似这样的方式,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宣传工作。”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